APP下载

以学科竞赛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2020-07-29王亚男

世界教育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人才培养创新

王亚男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竞赛成为高校检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文章以苏州大学为例,结合学科竞赛的特点,分析了学科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性,阐述了学校学科竞赛的发展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和实施对策。

关键词:学科竞赛 创新 人才培养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以创新人才带动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院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学科竞赛,因其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堂与社会相统一、思考与动手相统一的特性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

学科竞赛是指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1]。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教育部明确将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学科竞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2018年、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连续两年发布“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及“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白皮书(2012-2017)”》,其中涵盖了我国高校学科竞赛发展脉络、评估方法、评估模型、评估实践以及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等多方面内容。学科竞赛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活动中来。基于以上背景,学科竞赛已成为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高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学科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性

(一)学科竞赛是激发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Plutarch)曾言,“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科竞赛就是点燃火把的“火种”[2]。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下,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并非主动地探索学习。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了检验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竞赛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断尝试探索未知领域,寻求多角度破解问题的办法。

(二)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大学实践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在未来从事探索与研究的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参与学科竞赛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过程。备赛训练环节,学生通过自身创新思维的发散性引导,将已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融会贯通,形成新的创新技能,从而促使自身能力得以提升。

学科竞赛因其高度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要求学生系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竞赛初期的确定选题、收集材料、撰写报告到最终的作品呈现,整个过程就是一系列创新能力形成与训练的过程。这其中需要不断运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制定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自主完成参赛作品的创作。

(三)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学生参与竞赛是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过程,从另一个侧面说,也是检验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发现自身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不断调整方向,确定适合的学习方法。同时,竞赛最终取得成果,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进一步激发研究兴趣,促进个性的成熟。

在备赛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反复测试、核算实验数据,这其中需要运用在课堂上学过的方法,而更多的方法则需要他们從自我探索中获取。这正是锻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开展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最佳时机。理论和实际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辩证推理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很多国家级学科竞赛,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均需要团队作战,这就要求学生自由组队,相互配合完成比赛。这种团队作战不仅体现个人能力,更能展示整个队伍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团队中各司其职、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完成比赛,这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些竞赛要求高年级学生引导带动低年级学生参赛,在竞赛中传授经验、相互学习、发挥各自的特长,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踊跃参加并逐步成长为团队领导者的热情和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在竞赛中获奖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形成创新人格,最终打造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才是学科竞赛的目标。

二、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近年来,苏州大学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坚持以学科竞赛为引领,推动研究性教育教学改革,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打造富有特色、影响广泛的品牌竞赛项目。

(一)优化机制,不断完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苏州大学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制定的高校竞赛评估报告,综合考虑竞赛主办单位、参与度、覆盖面、影响力等因素,对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规范。以“保障重点、鼓励先进”为原则,根据各学科竞赛项目的认定级别、人才培养实际、历年参赛情况等,对竞赛项目进行分类分层资助,并鼓励竞赛承办单位以多种渠道筹措经费支持学科竞赛。

在竞赛奖励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竞赛激励机制,制定《苏州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条例(2018年修订)》,凡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均可依据条例申请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对于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学校在评奖评优、研究生推免等方面予以倾斜,并给予指导教师及获奖学生所在学院(部)奖励或业绩点。这一系列激励措施为学科竞赛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校院联动,搭建学科竞赛项目平台

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搭建竞赛项目平台,通过学校与各学院(部)及有关单位两级联动机制合力助推学科竞赛的建设工作。学校宏观统筹引导各竞赛组织实施单位,积极协调帮助承办单位做好相关学科竞赛组织工作;学院及有关单位积极承办并负责竞赛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委派优秀指导教师或成立教练组具体负责竞赛的指导工作。

通过校院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转,苏州大学近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了各类国家级、省级重要赛事,其中包括:强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跨学科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基础学科与技能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苏省普通高校高等数学竞赛等。苏州大学还结合自身优势特色资源,积极承办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赛事,如“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大赛”、第六届江苏省工科院校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教学与创新制作大赛以及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健康素养竞赛苏南片区决赛等。

(三)精耕细作,收获学科竞赛累累硕果

苏州大学对学科竞赛的日益重视,学科竞赛项目的范围不断扩大,激发了学生的参赛热情,学生受益面明显扩大,竞赛成绩持续提升,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较强业务水平的优秀指导教师,充分营造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

2018年,苏州大学的本科生共参与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56项,获省级及以上奖项847项,获奖学生达1402人次,获奖面覆盖全校所有学院(部)(见图1、图2)。在相关重点赛事中,苏州大学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7项、江苏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10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5项等。

三、深化以学科竞赛为目标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苏州大学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学科竞赛在内容、形式及要求上发生的变化,原有的学科竞赛管理模式也需随之不断调整与完善。

(一)加大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

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学科竞赛意识,不断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制度,把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在一些工科类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可以加入相关重点赛事内容的介绍和讲解,引导学生不断钻研,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为日后参与竞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竞赛。通过发布校园网新闻、推送新媒体微文、贴海报、挂横幅、组建学生社团、举办学术讲座、开展竞赛经验交流分享会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提升不同类型竞赛的知晓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广大师生更加重视学科竞赛活动,并融入到学科竞赛活动中。[3]

(二)组建多层次、有梯度的指导教师队伍

除了培养具有较高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骨干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团队是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障。团队建设需要形成梯度,团队中既要有实战经验丰富、熟悉竞赛流程、有一定科研成果的教师作为主力军,也要吸收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青年教师作为冲锋力量共同参与指导工作。苏州大学还结合竞赛特点,聘请行业和企业内的精英人士加入竞赛指导队伍。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在科研上的优势,引导学生接触前沿的科学知识,还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指导教师队伍的长期建设奠定基础。

(三)优化学科竞赛的激励引导机制

一项学科竞赛的开展周期一般较长,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学生、指导教师和相关组织部门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断完善和优化竞赛激励制度对于学科竞赛的高质量开展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获奖学生,除了依据条例为奖其申请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以外,建议还可以扩大奖励范围,比如增加竞赛作为奖学金、综合测评以及各类先进评定等方面的重要评价指标,突出获奖成果的公开展示宣传,推荐优秀学生到企业就业或实习;对于指导教师,除了给予奖金以及課时补贴等工作量的奖励以外,建议对于竞赛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以及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对于组织承办学院,除纳入其年度考核指标以外,建议根据竞赛参赛人数、竞赛级别、获奖等级等情况给予其年终奖补。从以上几方面完善竞赛激励机制,可有效提升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形成内生驱动力。

(四)将学科竞赛纳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竞赛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实践教学的有力抓手。很多学科竞赛的题目或方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代表了学科的学术前沿,反映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同时学科竞赛的导向示范作用,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这对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4]。因此,高校应当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将学科竞赛纳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学科竞赛与相关双创类课程建设相结合,将学科竞赛的内容、方式与方法融入日常实践教学活动,并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5]

四、结语

学科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高校应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学强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赛促教,以教助赛,以竞赛为契机将问题纳入专业教学中去思考,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应大力开展学科竞赛建设工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高起点、全方位、多角度的学科竞赛与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办学目标融为一体,力争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国锋,张世英,李彬.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24-26.

[2]陆国栋,陈临强,何钦铭,等.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思路、方法和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2):63-68.

[3]靳洪,柯园.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24):69-70.

[4]张姿炎.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3):61-65.

[5]方刚,肖亚东.完善学科竞赛管理,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8):110-112.

编辑 王亭亭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人才培养创新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