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现代化高校

2020-07-29杜永军郭伟古普托尔安东

世界教育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波罗的海康德联邦

杜永军 郭伟 古普托尔 安东

编者按:加里宁格勒市是俄罗斯联邦西北区高等教育和研究中心,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就坐落于此。2011年初,经俄罗斯联邦教科部(现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前身)批准,康德国立大学升级为联邦大学,更名为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成为俄罗斯几所联邦大学之一。2013年,该校入选俄罗斯“5-100计划”,获得俄罗斯联邦教科部财政重点支持。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普鲁士公国时期创建的著名学术中心——柯尼斯堡大学。1544-1945年,柯尼斯堡大学曾是普鲁士以及后来德国的主要学术中心之一,培养了伊曼努尔·康德、古斯塔夫·基尔霍夫、阿诺德·索末菲等享誉世界的学术大家。二战后,根据《波茨坦公告》,柯尼斯堡划归苏联所有。1946年,为纪念逝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柯尼斯堡更名为加里宁格勒。作为架设俄罗斯和其他欧洲高校的桥梁,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正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

一、办学目标:融合时代使命与国家责任——从自我成功走向国家卓越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费多罗夫校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刊的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贵校的历史、教育使命和办学宗旨。

费多罗夫: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是1967年在加里宁格勒国立师范学院的原址上创建的,加里宁格勒国立师范学院于1947年成立,是一所古典的苏联式大学。当然,如果说要追溯这所大学的源头,可上溯至1544年中欧和东欧最著名的高校之一——柯尼斯堡大学。柯尼斯堡大学被普遍认为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众多世界杰出人士均毕业于此,包括作家和文化活动家克里斯蒂安娜·多纳莱斯蒂斯、西奥多·戈特利布·希佩尔、恩斯特·西奥多·阿玛迪斯·霍夫曼、哲学家约翰·格奥尔格·加曼、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德等。其中,有柯尼斯堡大学“星中之星”之称的伊曼纽尔·康德,曾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时光。他的名字一直是和这座城市、这所大学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历史相联系,已成为该地区独一无二的名片。

当然,大学也有自身的发展历程和责任使命。因处于加里宁格勒这个特殊的区位,作为俄罗斯高校和欧洲其他高校之间的桥梁是这座城市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之一。在俄罗斯众多高校中,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以其广泛多元的国际活动而著称,她与全球50多个国家的高校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是俄罗斯各地区和欧洲高校协会的成员单位。2005年,在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市庆祝建城750周年之际,俄罗斯联邦政府正式以伊曼纽尔·康德的名字命名这所大学,以寄托其架设俄罗斯与其他欧洲高校桥梁的办学使命。“康德”这个名字是一种责任,影响着学校的自主权与进一步发展道路的抉择。

今天,在高校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的情况下,我们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目标是“融合时代使命与国家责任——从自我成功走向国家卓越”,全校的师生正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战略目标: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课程、一流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贵校升格为中央级大学,此后,学校的定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贵校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面做了哪些规划和努力?

费多罗夫:首先,联邦大学的工作聚焦在培养人才、提升技能、为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发展以及为实现其地缘政治利益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在高科技领域开展高水平科研是教育服务高质量与现实性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我校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以实现加里宁格勒州和俄罗斯西北联邦区域的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校的发展原则是集聚现有资源,创新设计科学与教育项目,注重能力培养,精简管理机构,专注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科学和创新蓬勃发展的环境提供解决方案。

从参与联邦高校发展规划以来,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就已配备了最好的科学与教育实验室,我们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科研工作。我们的一些设备是俄罗斯联邦高校特有的,比如正在使用的集体协作中心。

说到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可以开展专科、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总共有160多个教学大纲。从选课的数量来看,在本科阶段学生中最受欢迎的课程是“医学实务”“师范教育”“语言学”“翻译实践与翻译学”“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软件与信息管理系统”“文学”“应用数学与信息学”等。受硕士研究生阶段学生欢迎的课程有“法理学”“管理学”“商务管理创新学”“应用数学和信息学”“地域品牌:区域广告和公共关系推广”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硕士课程“自动化工业项目软件的开发”(应用数学和信息学方向)和“自动化生产信息系统”(软件与管理信息系统方向)由我们大学与世界工业巨头ABB集团(Asea Brown Boveri)一起合作开设,是我们校企合作的典范之一。不久前,ABB在加里宁格勒市开设了世界一流的工程中心。这些由高校与工业伙伴合作举办的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每五人仅有一人可被选上,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目前,我校正在努力扩大外国留学生的培养规模。2019年,来自33个国家的学生首次考入我校,第一批学生主要来自欧洲国家和波罗的海地区、哈萨克斯坦、印度、拉脱维亚、立陶宛等,以及中国、日本、希腊、越南、瑞典。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课程包括“医学实务”“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流程”“师范教育”“文学”“语言学”等。

值得一提的是,到2024年,我校将为神经哲学专业建设一个新的校园,以开展生物医学、生物技术、神经认知科學等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三、国际合作:集俄欧教育传统,做东西方文化知识传播人

《世界教育信息》: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的飞地,被西欧诸国环绕。面对如此便利的国际交流环境,贵校与欧洲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有哪些合作?具体有哪些合作举措?

费多罗夫:加里宁格勒市地理位置优越。作为欧洲中心,大学也是欧洲教育市场的积极参与者。迄今,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签署了168个伙伴关系合作协议,其中有135个协议是与欧洲高校和协会签署的。此外,最富有成效的合作是与德国、波兰、芬兰、西班牙、法国的高校开展的,合作方式包括:共同参与设立教育科研计划;积极介入项目合作,如与德国、法国高校合作的双学位项目、“伊拉斯谟”计划下的学生互换与学历互认、承担欧洲国家和俄罗斯政府合作支持的区域性重大研究课题、参与由立陶宛和波兰主导的教育跨境合作等;组织开展重大国际学术活动。

我将重点列举几个与欧洲高校成功合作的国际项目,这些项目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欧洲高校协会作为欧洲最大的高校交流平台,正在实施“高校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实践交流”(EUIMA)和“高校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流动交换”(MAUNIMO)项目。在这个平台的支持下,我校发起筹办了波罗的海地区高校网络联盟(BSRUN),聯盟有来自8个国家的40所波罗的海地区高校作为成员单位,这使得我校有机会与邻国一起实施师生交流项目、双学位项目和跨境科研项目。目前最成功的教育项目有我校与波兰格但斯克工业大学合作的以英语授课的硕士课程“功能纳米材料”;与位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的阿尔卑斯大学合作的经济学双学位项目;与德国马尔堡大学合作的欧洲法学双学位项目和与德国基尔大学合作的师生交换流动项目。此外,我想强调的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与德国最大的粒子物理研究中心——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DESY)、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的欧洲同步加速辐射中心(ESRF)、法国于利希市研究中心(AVRJülich)之间保持着合作,共同开设X射线固化、同步辐射源和相干光学器件领域的科研专业;我校与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乌尔普大学也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一项利用激光技术生产薄膜材料的联合项目。另外,瑞士洛桑大学和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生命工程科学的主要研究人员,也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生物信息学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导者。

我校还特别重视暑期班的培训项目。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暑期班每年都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学习纳米技术、物理学、新闻与公共关系、数字人文科学、法律与经济学、康德哲学、俄语和文学。我校是典型的枢纽型大学,集俄罗斯和欧洲的教育传统于一身,是东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四、服务社会:实现国家战略导向下的大学功能

《世界教育信息》:贵校在社会服务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

费多罗夫:目前,提升俄罗斯高校全球竞争力的《国家规划5-100-2020》(Russian State Project 5-100-2020),是我校发展和引进资源的主要依据。该规划旨在使俄罗斯高校适应国际标准并融入国际教育环境,我校参与实施这一规划已有5年时间。在此期间,我校聘请了140余名年轻的科研教育学者,他们均具有在国外和俄罗斯著名高校、先进科研院所工作的经验。另外,还有22位自然科学、数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世界一流学者。《国家规划5-100-2020》工程可为如下5个科研中心提供资助,分别是:国际X射线光学科研中心,波罗的海区域研究中心,新型磁性材料实验室,波罗的海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院,哲学与伦理学学院。

2017年,我校入选俄罗斯联邦教科部“高等教育机构工程中心创建与开发项目”中标人名录。该项目的成果是创建了“波罗的海机械制造工程中心”,其主要目标是利用学校的科技潜能来提供工程技术服务,如工艺流程数学建模,研发和优化机器人工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构建数字生产模型等。

高校业务活动的重点领域之一是与实体经济中的企业进行互动,包括人才的培养与培训。2019年10月,学校与GS控股集团签署教育项目开发协议,为加里宁格勒州古塞夫市最大的私营科技园“GS科技城”培养现代工程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人才,GS控股集团则为我校先进高技术研究中心和高科技实验室的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GS科技城集群内建设大学校园也是合作中最重要的一步。

我们与企业合作获得的另一个“红利”是:我们的学者与俄罗斯最大的农业控股公司“大豆联盟”合作,发明了化学饲料抗生素的植物类似物。该公司现在正研究一种粗豆油中非水合磷脂的测定方法以及粗豆油和水合油中磷测定的快速方法。

《世界教育信息》:在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方面,贵校建设了科学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实验室、技术园区、企业孵化器,请您介绍一下这些机构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方面发挥的作用。

费多罗夫:科学、教育和生产的融合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系统,对全球的影响力极大。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这些融合过程决定了人类在面对重大挑战时做出及时响应的高效性。我们生活在文明发展道路的另一个转折点——第四次工业革命。同时,尽管存在可预见的趋势,但我们不能说多年后将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因此,我们不应表现出过多的自信,而是要宣传未来的教育应具有什么实质性要素。不过,我们可以准确地说,未来的人才应该具有创造力、灵活变通的智商、高度的自信心、心怀世界的胸襟。

但是,如何在科研与教育过程中追随信息自动化的“脚步”呢?当前的高等教育系统处于现代化与改革的永续迭代状态,主要原因是现代技术的超前发展与未来专家的培训水平之间存在着不匹配。在联邦大学的基础上,科学、教育和生产的融合对于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以及确保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至关重要。

我们现有的分布式科学与教育中心网络,参与教育流程的技术园区和企业孵化器,正在全力服务于学校更多的创新活动,从而将大学转变为对社会负责的现代化高校。这对于高等教育尤其重要,因为高校只有在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培养出专业性人才,才能开展创造性工作。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为积极响应国家与社会需求创造了一切可行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对外宣称——我们的毕业生是未来的人才,他们既能改变周围的世界,又能创造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换句话说,他们能够创造出新的有形与无形的价值。

五、“一带一路”:推动形成全球精英汇聚交往的新潮流

《世界教育信息》:在学生流动方面,贵校有怎样的创新做法?

费多罗夫:为了推广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招收优秀的学生,我校安排专人定期参加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教育展览活动。此外,我校已经连续两年以在线交流的方式举办开放日活动,世界各地的学生均可对我校招生计划中涉及的录取与课程设置提出问题并获得解答。

我校以模块化方式教授国际学生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课程,确保学生深入学习本学科的专业内容并加强理论培训。此外,根据企业的用工要求,高校资源中心还广泛开设以实践为导向的培训课程。国际学生将和本国学生一样,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被陆续派驻企业,在高级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实践技能。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所有本科课程中增设选修模块——“辅修”,这使大学毕业生有机会学到跨学科专长,为追寻个性化的学习道路创造条件。

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作为《国家规划5-100-2020》项目的参与者,有权通过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或以远程方式监督国际学生的入学考试。

《世界教育信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对此,您有何考虑?

费多罗夫: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为我校提供了很多机会。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的北部走廊支线途径波罗的海地区后通往欧洲,而加里宁格勒州和我校正处于这一核心地区。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是俄罗斯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学术合作桥梁,“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我们把合作范围拓展至东亚。“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各类项目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包括学术文化合作、专家协作、技术开发与法律权益维护。在当前形势下,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作为欧亚高质量教育资源互利合作的平台,可以为广大优秀的中国学生提供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教育,共同培养未来人才。我校已经和中国的多所高校与社会组织之间建立起了长效合作机制,以确保人才的长效流动。

展望未来,我们将重点致力于研究波罗的海地区的全面发展问题,以及这一地区作为沟通欧亚大陆的桥梁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发力的领域。我相信这一定能引起中国科学家对“丝绸之路”欧洲部分的建设与开发的研究兴趣。我们在2020年还将努力筹建孔子学院,希望能在中方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下获得成功,她将会为更好地构建具有生命力的丝绸之路注入新鲜血液和力量源泉。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猜你喜欢

波罗的海康德联邦
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优化波罗的海支线运输网络研究
冰水浴
以波罗的海三国为例——谈苏联国家民族治理
康德调钟
漫画
海底探险
康德的时间观
风格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