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城市雕塑中人物雕塑的人文内涵研究
2020-07-29苗芮
摘要:城市雕塑作为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传达城市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城市公共空间规划需要将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品相联系,更好地展现城市设计中的人文内涵,这需要在进行空间设计时,更好地把握时代特征以及需求。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空间设计的重要构成,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需要从环境整体等多方面构建整体的感知结构,然后以雕塑的形式传递给观看的群众,向其传达一种人文精神,本文以人物雕塑中的人文内涵研究为主要的叙述对象,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当代城市雕塑 人物雕塑 人文内涵
雕塑艺术在人类文明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人类以雕塑的形式留下很多文化遗产,所以也被称为人类文明编年史。在文明的不同阶段,都存在雕塑的痕迹,人们在城市使用雕塑扩增空间,表达自己的追求以及精神。从生活环境的角度来看,城市雕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座城市对美学的鉴赏水平以及精神追求。
一、城市雕塑艺术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在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后,也开始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精神层面的要求。城市不论新旧都开始建设城市雕塑,通过雕塑树立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精神。但是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虽然大部分城市开始建设城市雕塑,但是雕塑中蕴含的艺术性以及人文精神不足,出现很多不忍直视的劣质雕塑,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非常的肤浅,对人们的审美造成污染。
我国城市雕塑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随着多类型的西方雕塑文化传入,在建设雕塑时,只模仿了外在形式,但是没有对其中的艺术精华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我们需要在这种大环境下,对人物雕塑风格进行整合,丰富城市文化。
二、人物雕塑在城市雕塑中的地位
人物雕塑是城市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限的空间中以人物的形式创造出空间可视以及可接触的艺术形象,从而体现出对审美的追求以及感悟。人物雕塑以面部细节以及雕塑形神为主,主张将色彩与雕塑主体本身相互补充,从而表达一种意向美。
三、人物雕塑的人文内涵分析
对人物雕塑进行分析时,需要从空间、体量、大小以及形状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讲究整体的协调关系,使人物形象更为深厚,造型功底较深,能够在整个空间上带给观赏者一种更深入的意向,从线条以及整体的虚实结构上看,需要每一分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实现环境与雕塑融为一体,使雕塑成为整个环境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以汉武帝雕塑为例,从人文上来看,汉武帝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创建了令人震撼的丰功伟绩,因此汉武帝的雕塑特点一定是自信、高大的,在进行雕塑设计时,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彰显这些人文特质,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段、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衬托。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思考,体现其中的文化以及社会属性。
四、城市雕塑人文内涵发展趋势
评价雕塑的标准有三条,分别是专业功底、体量以及设计新潮,从汉武大帝雕塑上来看,整个雕塑呈现出皇帝的霸气以及君临天下的气势。一件好的雕塑作品是不需要说明的,当人们站在雕塑前面时,就能够被雕塑吸引,从而产生共鸣,能够为人们带来新的感受。
(一)雕塑艺术应具备精神生态观
城市雕塑精神生态观,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分别是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在新世纪中,应当保证物质与精神上的平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雕塑面对这样的一个新时代,需要保证精神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引导人们向往美学的追求。
(二)雕塑艺术应具备时间感
雕塑应当与空间环境巧妙地融合为一体,而空间需要通过体量、尺度等多方面进行体现。将时间感与雕塑相融合,彰显时间观念以及永恒、凝固的感觉。
(三)公众鉴赏趋势
从美术历史上来看,早在人类初期就有原始人通过涂料在墙壁上描绘壁画,使用石头以及象牙制作小雕像用于记录生活。无论是中国雕塑还是西方雕塑,从发展上來看都大致相同,对于人物雕塑来说不需要考虑一些外观具象的东西,也要考虑其中蕴含的精神,随着技术的发展,审美意识应当在艺术家的引导下更加开放,而人物雕塑面对这样的复杂环境,更需要发挥作用,提高公众的审美以及感受力,使雕塑艺术更具备时代精神以及民族特色,能够推动城市文化向民族特色发展,这也是作为艺术类学生需要承担的责任与社会义务。
五、结语
目前,由于雕塑在城市建设中被广泛应用,需要匠人在制作城市雕塑时融入自己的感情,不能机械地制作,在人物雕塑中,人文内涵的体现非常重要,需要加以重视,使城市雕塑更好地传播精神文明,承担人文内涵应当具备的使命,吸收更先进的创作思维以及手法,结合艺术精髓,反映民族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徐雪媚,李雪艳.城市雕塑的精神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34-35.
[2]王仁亮.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J].艺术教育,2015(09):239.
[3]刘松松.城市雕塑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塑造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20):80+86.
[4]吴为山.雕塑与人文精神[J].中国艺术时空,2013(06):3-21+2.
(作者简介:苗芮,女,硕士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当代雕塑观念研究创作)(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