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及其与西北燥证的相关性研究*
2020-07-29王晓波吴琦琦王晓忠
王 燕 王晓波 王 菁 吴琦琦 王晓忠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 (四川 成都,611130) 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病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除外酒精及其他明确损伤肝脏因素所致的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有文献报道NAFLD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并对居民的生存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2]。新疆地区NAFLD的患病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且多伴发西北地区地域性证候—西北燥证。西北燥证是指发生于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感受燥邪为主要病因,以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和干咳、烦躁等各种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组中医证候[3]。既往本课题组曾对新疆居民进行西北燥证与生存质量关系的研究,发现西北燥证对新疆地区居民生存质量产生不利影响[4]。本课题进一步研究影响NAFLD 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并研究NALFD患者与罹患西北燥证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哈密地区中心医院就诊的NAFLD患者(病例组)以及来源于以上两所医院体检中心的基本健康人群对照组。病例组患者均符合NAFLD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为排除被明确诊断西医疾病者。病例组与对照组均为居住在新疆2代以上的常住居民,年龄>16岁,能够清楚、独立叙述病史者,性别、民族不限。
1.2 NAFLD诊断标准 诊断根据亚太地区NAFLD诊疗指南[5],①经腹部超声检查具备以下异常表现2项以上者可诊断为脂肪肝:(a)肝脏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减弱;(b)肝脏实质回声致密,强于肾脏实质;(c)肝内血管和胆道结构显示不清。②CT检查:非增强CT腹部成像显示肝脏CT值降低,可以提示脂肪肝。 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根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NAFLD与相关代谢紊乱诊疗共识(第2版)制定[6]。①可无症状。部分可出现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症状及体征,常伴有超重/肥胖,可以伴有内分泌代谢疾病和代谢综合征其他组分表现。② 男性饮酒量折合乙醇量<30 g/d(<210 g/周),女性<20 g/d(<140 g/周)[7][计算方法:乙醇的摄入量(g)=体积(ml)×酒精度数(%)×0.8]。③排除引起NAFLD或肝酶升高的其他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乳糜泻、肝豆状核变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慢性肝病以及肝脏恶性肿瘤、感染和胆道疾病。
1.3 西北燥证诊断标准[8]定性诊断:①下述症状中,具备3个以上(含3个):口唇干燥、口舌干燥、咽喉干燥、鼻孔干燥、目睛干燥、皮肤干燥,即为西北燥证罹患者。②上述症状中,具备2个以下并且具备下述症状3个以上(含3个):咽喉疼痛、咽喉不畅、咽如物塞、咽喉痒、皮肤脱屑亦为西北燥证罹患者。定量诊断:主症积分≥6分。同时符合定性诊断中的①或②,并且符合定量诊断标准者可判断为西北燥证罹患者。
1.4 调查量表设计[9]SF-36量表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它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全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10,11]。西北燥证调查量表采用2009年西北燥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量表。该量表是在1991年沙漠燥证调查量表和2004~2006年西北燥证流行流行病学调查量表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制作,并经过信度效度检验。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见表1。病例组中有107例(53.5%)罹患西北燥证,对照组中有66例(33.0%)罹患西北燥证。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2.2 两组患者SF-36生活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SF-36生活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是否罹患西北燥证对NAFLD患者SF-36生活量表的影响 根据是否罹患西北燥证,进一步将病例组分为西北燥证组和无西北燥证组,比较两组患者SF-36生活量表。见表3。
表3 西北燥证组和无西北燥证组SF-36生活量表评分各维度比较分)
2.4 NAFLD患者生存质量与西北燥证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4。西北燥证组的生存质量总分与西北燥证总积分呈负相关(r=-0.375,P<0.10),即表明西北燥证程度越重,合并西北燥证的患者生存质量越差。在生理机能得分、生理职能得分、躯体疼痛得分、一般健康状况得分、情感职能等领域得分与西北燥证总积分也呈负相关,说明罹患西北燥证会降低NAFLD患者的机体调节能力,加重病情从而降低其生存质量。
表4 NAFLD患者SF-36生活量表评分与西北燥证总积分的相关系数(r/P)表
3 讨论
既往研究已经证明NAFLD可进一步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演变成肝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极大危害[12]。
西北燥证是发生于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地域性证候群。周铭心课题组成员在2004年起即开始西北燥证相关研究,证实西北燥证是西北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6],西北燥证在新疆人群中罹患率较高,为20.46%[13],西北燥证患者对代谢类疾病易感[14],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15]。既往研究发现西北燥证主要致病因素燥邪可以通过影响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而成为影响新疆各民族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6]。本研究将探讨NAFLD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进一步揭示西北燥证对NAFL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使用SF-36量表作为反映生存质量的评价工具,将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F-36生存量表各个维度评分进行比较后发现,病例组患者在生存质量的多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NAFLD患者总体的生存质量较差。但病例组患者在精神健康领域得分高于对照组,我们进一步对纳入人群的大城市居民生活量表进行分析,发现病例组患者的职业性质偏向于脑力劳动,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更高,这可能是病例组患者精神领域得分较高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发现西北燥证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低于无西北燥证组患者,同时,西北燥证组患者的西北燥证总积分与其生存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无西北燥证组患者的西北燥证总积分与其生存质量无明显相关。有研究表明,生存质量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性别、社会生活压力、疾病与否及程度差异等。这说明罹患西北燥证影响了NAFLD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随着西北燥证程度的加重,罹患西北燥证的NAFLD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差。
《素问·异法方宜论》:“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居陵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因此西北居民外燥证候多发而较严重,如头面孔窍干裂,再如咽痒咳喘,致使日常活动不同程度受限;久之则耗损心肝之阴血和肺脾肾三脏精元之气,或津血亏虚,或阳气虚损,正气不足,脏腑苦司,即生理活动受限,进而角色功能受限;身体不舒,久恙不愈,气血渐亏,均可影响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的评价。在本研究中,西北燥证组患者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领域得分均低于无西北燥证组患者,其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领域得分与西北燥证患者总积分也呈负相关,这表明由于罹患西北燥证,NAFLD患者的症状表现加重,对其生存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并且随着西北燥证症状加重,其生存质量降低。
在心理领域方面,西北燥证组患者的情感职能得分与燥证总积分呈负相关,提示西北燥证严重程度对于NAFLD患者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使职能受限。本课题组在既往对沙漠燥证的研究中业已发现沙漠石油工人长期处于酷热、干燥环境可出现精神迟滞、心烦、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证实了沙漠燥证作为西北燥证的特殊类型与石油工人的心理、精神障碍有关[17]。
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西北燥证对新疆NAFL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明确了西北燥证对于新疆居民尤其是新疆NAFLD患者生存质量的不利影响。NAFLD患者更应注重西北燥证的预防与治疗,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以预防西北燥证的发生,已罹患西北燥证者应重视通过中医中药的综合调理改善症状,治疗疾病,从而改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