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证研究

2020-07-28阳军殷遇骞曾帅

高教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保障实证研究评价体系

阳军 殷遇骞 曾帅

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综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应当进行适当的变革和创新,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构建专业教学中的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合理的、有效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实效性。文章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分析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则、内容等,并提出了教学质量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创建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障;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193-04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which can provide comprehensive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key stag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reformed and innovated properly,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enterprises,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guarantee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in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rough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and cont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creating path of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security; empirical research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冲击,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当朝向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方向进行转变,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高职教学水平。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元、立体化和动态化的教学评价,能对高职教育质量形成一定的反馈作用,以此构成多元化、多角度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立足高职教育教学自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当遵循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形成良性的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构建高效的高职教学质量监管机制[1]。

(一)高职教学质量保障理念下评价体系的组成作用

1. 提供准确的学习评价标准

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形成教学反馈,以此形成激励、约束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和考核是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更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方向标。

质量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促使教师可以按照评价标准施行一定的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沟通交流机制,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学生也可以按照具体的指标体系构建针对性的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也可以依照评价标准对比学生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差距,从而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全面综合认识。

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教学评价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仅是学校教育主管机构的教学评价结果,还包括学生、用人单位、社会评估机构等的综合评价,由此一来能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职业教育、课堂教育、实践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更能借此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机制,从而推动多元化的专业教学监管机制[2]。

2. 推动校企合作的效率和深度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是囊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完整体系。为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符合社会经济和行业企业的具体需求,而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则能从侧面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向交流互动,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3]。

一方面,学校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吸收企业意见和建议,将行业企業的用人需求纳入到课程教学评价中,从而拉近高职教学和行业企业的距离。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依托校企合作,构建服务于企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从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减少企业的用人培训成本,实现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双赢。

3.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推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为确保教学质量水平,已经形成的有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教学设备保障机制、实训质量保障机制等,而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则是将以上环节融合为一体,构建完善的立体的综合化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真实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评价贯穿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从而促使不同专业、院校依照统一标准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建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建立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首要坚持科学原则,依据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并根据不同专业教学中的特点,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支撑。科学性原则具体要做到体系理论科学,采用最先进的教学质量评价理论为基础;方法科学,尊重高职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和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信息科学,教学评价需要形成一定的评价数据,在对评级数据的参考过程中,要坚持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实事求是地对教和学进行评价;程序科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由多个流程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整体造成影响,因此应当制定简单实用、操作方便的评价和考核程序,确保评价程序的实用性、科学性[4]。

2. 权威性和公正性

教学质量评价应当是客观公正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不掺杂主观情感的。同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当是有权威性的,能真正起到反馈和改进作用的,因此应当和相应的教职工激励机制相关联,将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职称考核、进修资格审批、课题申报等的重要参考依据,才能真实地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激发教师的教学改革积极性,激发教师教学潜力,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3. 长效性和创新性

创新性指的是教学评价体系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变化而变化,顺应时代要求,根据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适度调整。

长效性指的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当是高职院校长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短暂性的,阶段性的,否则无法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发挥作用。

(三)质量保障体系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建态势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

确保质量评价体系的多元主体机制,能确保评价结果公正客观和准确,而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往往以教师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被纳入到被评价范围内,学生的主观意见很少被教学反馈所采纳。这种单向的教学评价导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无法实现交互沟通,长期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和冲突。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教学评价要主动规避这一现象,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由专业评价机构、教学团体、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同行老师、学生等组成层次明显的教学评价队伍,充分发挥不同群体的评价视角,强化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的反馈、监控和保障作用,激发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和主体性,促使多方交互,对教学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也促使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评价结果进行改进[5]。

2. 多维度的评价标准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必然带来多维度的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往往以教师的视角为第一标准,极少采纳其他群体的不同视角和看法。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导致不同群体对教学质量的看法和侧重点不同,也导致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因此为保证评价内容的客观、公正和准确,要对不同的评价主体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如,教师同行的评价指标侧重的是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材解读等,学生的评价指标侧重师生交互沟通,学院领导或专业带头人的评价指标更多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性、师德师风和教师思政水平等。

多维度的评价指标能确保多个评价主体以多样化的视角审视和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安排和教学理念,从而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教学存在的真实情况,为教学评价提供更加翔实全面的数据。

3. 注重评价过程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更侧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以结果反映所有的教学活动,再根据结果去改进教学过程,这种定性的教学评价难以展现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的教学评价需要注重过程评价的层次性,从之前的注重结果评价转移到注重过程评价,通过合理的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促使教师和学生在目标导向的作用下调整自我行为,实现自我评价、自我审查、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等全方位的动态性评价。

因此教学评价应当贯穿到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多个环节,将教学目标预测、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结果评价等结合起来,发挥教学活动中评价的连续指导作用。

4. 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能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准确性。自我评价能促使教师立足自我规划、发展评价教学过程,互相评价能从第三方视角了解教学行为所起到的作用,产生的影响力,院校领导评价能从师德师风建设层面为教师提供建议和策略,期中评价能给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供充足的时间,期末评价能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的连续作用,全员评价能审视教师教学行为对全体学生的作用等。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合理调整评价方法,依据不同的评价方法整合多样化的评价结果,能够为教学评价提供更广阔的渠道,展现多个评价视角。

同时具体的评价方法也应当是多样化的,可以采取抽样调查、开卷、闭卷、答辩等方式进行详细设计,针对不同的课程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学注重实践教学评价,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程度,同时也可以开设师德师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不同的评价维度,对学生的评价结合弹性考评制度,將考试、实践活动、课堂表现、证书、职业能力比赛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6]。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体现了评价的针对性、个性化和多元性,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教师同行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职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对教学输入质量的评价和保障

学校定位、办学思想是高职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育观念的思想保障,为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展开办学思想探讨,学院展开学术研究报告,分析高职教育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不同专业、院校的教育观统一。

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于科学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由教务处主人、相关专业带头人、负责人等组成的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小组,应当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走向,并安排课程设置方案,经由学校、专业机构、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专家等组成的教学委员会进行合理分析和论证。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制度设置由学校教务部门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共同合作制定和负责实施。

师资条件。对教师数量、结构和质量等进行评价和保障,优化教师组成结构,调整学历职称比例,增加双师型教师、实训指导教师比例等。

(二)对教学实施行为进行评价和保障

课堂教学是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点内容。包括教师同行之间的听课评价、教师督导员的随机抽查、专业负责人的评教以及学生评教等,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对实践教学占比的评价,对专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实践教学条件的评价,对实践教学实施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实践能力组织考核的评价,对实训教学的监督管理评价等。

教学大纲、授课方案和成绩考核的评价等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环节。每学期的期中、期末集中检查,包括开学初的教学秩序,学期中的教学和管理情况,教师授课计划执行情况,课堂教学、实践实验教学、实训情况等。

(三)教学输出质量的评价

该环节评价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用人企业和专业评价机构的反馈意见。学校应当施行毕业生跟踪调研制度,和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听取多方面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以此收集有效数据,对教学进行综合反映和改进。

社会评价。该环节要吸收社会专业团体,包括人才市场、社会团体等的评价。高职教育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因此教学质量的保障环节也离不开社会的参与,社会监督和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可以构建社会评价机制,从新闻媒体、用人单位、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对不同学院的人才培养进行积极、全面的反馈[7]。

三、推进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的措施

(一)积极推进教研室、专业和学院的三级评价和保障作用

构建三级评价机制能让教学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和全面。第一级是学院内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管理,由院长负责,下设专业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和督导员,负责全院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和规划整体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实施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学院教学评价的方法、内容、效果提出权威建议和意见,核定教学事故的概念界定。

第二级是专业、系部的教学评价体系。由系主任、督导员组成,负责对本系、专业的各个教学实施环节进行评价和质量监督,对落实各项教学制度的情况以及所属的教师工作进行质量考核。

第三级是教研室教学质量评价和管理,由教研室主任和资深教师组成,负责对教研室内的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组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并定期举办教学检查等工作。

(二)提升质量保障意识,全面推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教师是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教师的质量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永恒主题。教师对教学质量的概念理解对评价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能促使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永恒追求。教学质量管理的涉及面较多,影响因素多,要综合考虑教师、领导、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因素,也要考虑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设施等因素,因此要综合安排、统筹管理,通过提升质量保障意识,激发不同群体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积极作用。

(三)健全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规章制度

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规章制度是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和管理的专业依据,具体包括:课程教师和专业设置管理制度、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质量督导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学实施管理制度、教材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毕业生信息管理制度等。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根本,更是高职院校新时期强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较多,教学质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新时期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行合理评价,促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总结和改进作用。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教学评价要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制度进行创新优化,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献:

[1]雷珊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可行性建议[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2):41-45.

[2]卓碧玲.优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举措[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3):72-73,77.

[3]杨旭超.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与思考[J].计算机时代,2019(1):83-85,89.

[4]王希旗.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7(11):59-62.

[5]刘淅文.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创新研究[J].才智,2019(8):102.

[6]刘韵凤,王哲.浅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6):67-68.

[7]王如荣,沈发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机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6):29-30,33.

猜你喜欢

保障实证研究评价体系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