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背景下应用技术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究

2020-07-28刘艺戈于雁洁

高教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刘艺戈 于雁洁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用技术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基于新时期的背景之下,职业院校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能力不仅是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短板,更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高职院校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基于现存的师资队伍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优化“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成效,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技术类人才。文章基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就师资队伍建设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应用技术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147-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demand of applied technology specialty is more and mor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eachers' ability of production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not only the short boar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team building, but also the key point of "double type" teachers' team build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combine their own actu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eachers,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eachers,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effect of "double teacher" teachers, so as to cultivate more applied talents of technology for the societ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ouble teach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Keywords: applied technology; double teacher typ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2019年,國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1]。”由此可见,打造应用技术类双师型师资队伍不仅是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必然发展趋势。如何基于应用技术类现有的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文就如下进行探讨。

一、“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主要被划分为“双职称说”、“双证书说”、“双能力说”、“双来源说”等,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符合既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教师,这也是各个高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考核标准和来源。基于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中针对学校评价体系所提出的关于“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具体包含了:1. “双师型”教师必须要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并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指导实践教学,同时还需要具有中级及以上的教师职称。2. 不仅要有讲师及以上的教师职称,还需要有本专业实际工作中的中级及以上专业职称。3. 已经参与两项及以上的应用性项目研究,并且研究成果已经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双师型”教师的主要含义就是具备了丰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实施教学管理和就业指导。

二、新时期背景下应用技术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招聘考察存在缺陷

如今的教育行业受到现有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常常不重视其实践能力,更为看重科研成果及学历。但要知道我国当前培养的高端人才,如博士研究生这类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重点多放在科学研究方面,即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应用技术类高等院校在近些年来,为了使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得到完善,更倾向于引入博士毕业的高端人才,这使得一些学历为专业硕士,但实践技能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被错过,教师的招聘考察能力存在严重不均衡。

(二)不注重培养引入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在完成招聘工作后,不少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几乎都未针对这些新入职的教师展开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而是直接进行教学科研任务的分配。即便有展开相应培训,但缺少相应的实践基地,培训渠道不够畅通,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使得教师的培训学校效果不长久。要知道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学,都需要在对专业实践技能十分熟识的基础上进行。唯有如此,才可确保课程教学并非纸上谈兵,确保学生学到的专项技能是能够和实践接轨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在培养师资队伍实践技能方面,很多都在先期丧失了前导性环节,从而严重制约后期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

(三)现有师资队伍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素养不高

近年来,不少地方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都是从专科院校升上去的。虽然在这些本科院校中,拥有着具备一定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专业师资力量,但也有部分教师的学历水平不高,整体而言博士学历的教师数量很少,存在着专业化科学研究素养差等显著问题。与此同时,通常其职业教育相关理论与科研能力也较为薄弱,学校虽然大力倡导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但实际上提升的空间还存在很大局限性。

(四)引导转型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教学系列职称评定方面,大多数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仍将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成果作为评定职称的关键指标,仍是传统的人才评价标准。在职称评定的要求或是加分项目中,常常不会考虑教师相应专业的技术资格。相比于理论课教学传授教师,优质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教师通常在前期的投入更大,为了确保课程教学效果,需要在前期做好实际操控与充足的准备。但虽然如此,理论课授课教师仍领着与专业实践课同样的酬劳。在此种情况下,自然难以给专业实践课授课教师产生有效的激励,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不利的[3]。

(五)师资队伍配置不足

虽然应用技术类高等院校专业师资队伍数量在近几年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但学生数量增长更为迅速,随着社会上对于应用技术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当前仍存在着师资队伍配置不足,严重缺乏能够满足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应用型院校的生师比。生师比高,不仅使教师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中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很大程度增加,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的完善,还导致教师在研修专业实践技能时缺少足够的时间。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缺少能够开展实训课程与专业实验的教师,也缺乏拥有较多行业经验与从业经历的教师。

(六)考核制度轻技术重学术

即便学校的性质出现了改变,但却没有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相关制度。当前不少学校在针对教师的晋升与考核方面,仍将课题申报和论文发表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或是考虑教学成绩的好坏与否,能够看出考核仍然是以学术为主。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的时间會减少,整日忙于教学和科研。就应用技术型院校教师的能力结构来讲,实践和理论都是不能忽视的,实践在某些时候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应用技术院校为了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建立考核评审制度的时候,应将更多重点放到应用技术教学方面。

三、应用技术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转型带来的遗留问题

我国的应用技术类高等院校,多为地方本科院校、独立院校及专科学校合并升级而来,因此教师很多都是原来就有的,但保留下的这些教师并非每个知识结构都能够达到应用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其中有一些教师的知识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学历不高,实践教学必需的经验与能力也较为缺乏。即便针对这部分教师,学校展开了相应的进修和职后培训,但成效不是特别显著,尤其是难以改变部分老教师的教育观念,老教师对于先进仪器设备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够深刻,所以一定程度影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未能发挥出校企合作应有的作用

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中,校企合作无疑是一项有效举措,然而相比于欧洲应用科技院校而言,国内应用技术院校和企业合作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盈利是企业的主要目的,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不愿意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投入较多的物力和精力,更多是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二是,企业在市场上长期生存下去的一个关键就是质量,企业在质疑应用技术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时候,显然不会放心提供给教师实践的机会;三是,企业对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的影响认识不清,社会责任感不强;四是,个别教师在企业实践深造的过程中,没有转变自身的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将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补充上,从而无法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深度的实践指导[4]。

(三)教师在企业的实践锻炼机会较少

通过整理分析当前的相关文献资料,能够发现应用技术院校的许多教师较少有机会去了解与接触企业的生产实践,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将他们束缚在了学校内,即便学校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基地中去培训实践,邀请企业中的专家到校现场指导。但是在教室内这些教师都自信满满、成竹在胸,但进行了实践的时候,却常常显得手足无措。同时,即使我国职教会议等指出要建立教师成长平台,加深校企合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企业都不愿意让应用技术院校的教师展开生产实践,未能立足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即便部分企业接纳了教师,但不会向他们开放一些高精尖的技术。因此,无法有效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校企合作一同建设“双师型”师资的情况并不良好,比如,上海第二工业院校中只有约30%的教师拥有企业实践经历,而浙江科技学院专任教师中,也只有34%拥有企业实践经历[5]。

(四)教育经费投入较少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知识信息和科技技术也在持续更新,要想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促使其能够在日后步入岗位中走得更远,应用技术院校就要及时为“双师型”教师充电,如此一来,就需要从根本上加大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虽然政府部门在近年来,不断提高着思想层面的重视,也年年增长着教育经费的投入,但经费短缺的问题也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应用技术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根据国家规定,大约把事业收入的5%投入了进去,但是办学经费不足,进而也就难以有较多的经费投入到“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与专业发展方面。即便在“双师型”教师的进修与培养等方面,很多应用技术院校都有提出一些新的方法与思路,但由于名额上的限制,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仍较为不显著。真正有参与相关学科进修与学术会议的教师较少,进行了真正意义实践锻炼的则更少。

四、新时期背景下应用技术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一)加大引进力度,拓宽引进渠道

应用技术院校应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化被动为主动,参与国内外一些高层人才招聘会,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进入;或是与一些高校进行合作,构建起“人才培养基地”,对一些优秀的毕业生进行吸纳。主动去到行业单位、同类高校及企业中,引进自身当前所需求的优质人才,并采用适当的优惠条件来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如待遇、福利、编制等,从而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应用技术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时候,应注意以提高教师实践水平、提高师资素质、优化师资结构为导向,做到“柔性”引进和“刚性”引进有机结合,通过柔性引进机制,使学校高成本引进人才的风险得以化解,使学校师资队伍不足的情况得到良好补充。另外,通过聘请行业或大中型企业内,拥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专业技术、掌握行业前沿技术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等柔性引进形式,使兼职教师比例得以扩大,将引进人才对学校事业发展和社会效益的贡献度充分发挥出来。

(二)加强培训力度,提高综合水平

应注意青年教师在职期间的学历层次提升。学校应启动相应的培养工程,结合学科专业的建设需要,制定系列方案、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学校期间,进行学历层次的提升,并且,根据省级和国家级的培训项目,从青年教师中选出优秀人才去到国内外参与合作研究或是访学进修,使学术交流渠道不断拓宽,进而促使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此外,可针对青年教师开展“导师制”培养计划,在做好岗前培训的前提下,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安排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进行“以旧带新”[6]。实行青年教师兼做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挂职锻炼、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等制度,将青年教师分期分批送到行业、企事业单位进入生产第一线、参与工程实践,从而实现“双师型”素质的培养。学校针对职称申报,要根据青年教师的具体表现和实践情况,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采用帮扶措施,更为全面地提升其素质和能力,从而为其职称晋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强化素质建设,转变激励机制

为了使教师在实践锻炼中成功掌握新技术、新技能,应选派一些教师去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并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以更全面了解当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鼓励和企业展开合作,进行新项目的申报、新技术的开发,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同时,将教师派遣到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服务,也有助于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得到相关专业的前沿信息。与此同时,要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的專业实践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因此,可鼓励有着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参与一些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着手“双师型”素质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大量建设,采用新教师定期实践、先实践后上岗的制度。针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要进行革新,在考核范围内纳入专利发明、生产指导及生产实践等,通过转变考核内容,促使教师逐渐转变为应用技术型,实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的提升。同时,在教师考核体系中纳入学生的实践水平和教师的实践教学,要将教师科研的考核重点更多放在应用型研究。在业绩考核和职称晋升等方面,更多倾斜于“双师型”教师。不断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培训和实习,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工作经历的积累,真正加强产教融合。

(四)启动制度改革,完善评价体系

高校应对人事管理考核机制进行适当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应用技术院校的实际发展需求,促使师资队伍良好发展。把工程锻炼和教师的职称晋升、考核相关联,发布有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定文件。对教师职务评聘机制和教师队伍编制进行改革。结合应用技术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聘方法和高校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制定。新增教师编制是为了能将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引进来。同时,加快与应用技术院校特点相符合的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绩效工资分配适当倾斜向“双师型”教师。另外,进一步改革学校的用人制度,将鼓励高校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来学校任职或兼职,将应用院校用人选人的自主权有效落实。并且,重视教师培训、培养制度的完善,对“企业实训+学历教育”的培养方法展开积极探索。

(五)加强技能培养,加大科研力度

针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不应在刚入职的时候,就将教学科研任务分配给他们。首先,在他们刚入职的时候,应将他们派遣到相关部门、组织或企业展开专业实践(通常时间在半年以上),通过在这段时间的实际操作、观摩、见习,完成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然后通过这部分高层次人才,来升华专业实践技能,实现其复合型技能的提升[7]。其次,与各类本科专业对口的大中型企业建立起更加稳固的实践基地和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强两者间的合作,选择从事专业实践授课的教师定期去兼职或是实践观摩,对大中型企业相关领域的管理、运营和组织做全面掌握,使拥有着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直接参与到相关业务领域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完成经验的积累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身为应用技术类高等院校的专任教师也要将深入科学研究、专业理论教学作为唯一发展路径的陈旧理论摈弃掉,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理念进行更新,在发展方向上朝着实践应用型人才前进。当专业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了后,就能够更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导向。同时,应对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进行合理利用,利用这些时间来进行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专业实践技能的研修,在相关部门或是企业挂职和兼职。详细来讲,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进入相关部门、企业岗位进行具体工作,展开系统的工作实践与工作记录,在实践中使业务技能得到内化;邀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业务骨干展开系统的培训;去到相关部门与企业展开考察,对专业相关岗位的业务操作、业务流程和设置进行观摩。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的建设需要更多技能型、应用技术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支撑。在本文中,笔者分别从教师岗位任职能力建设、评价激励机制、人员素质能力和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对当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相关分析,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一定促进。

参考文献:

[1]崔发周.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双师型”教师的科学内涵与培育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07):62-68.

[2]蔡湘敏.中高职贯通培养背景下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1):13-15.

[3]张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福建茶叶,2020,42(02):299.

[4]崔志钰.打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组合拳[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02):13-15.

[5]李永强.应用技术院校机电类专业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9):79-80.

[6]王利伟,许承志,刘娜.“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文教资料,2018(04):129-130.

[7]刘耀辉,于芳,段盛.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院校教育,2017(08):20-22.

猜你喜欢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