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与大学外语“金课”建设耦合发展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路径探究

2020-07-28薄蓉蓉

高教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金课党建

薄蓉蓉

摘  要:高校基层党建要提质增效,应积极发挥高校特色,推进党建与学科建设的结合。高校党建和大学外语“金课”建设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结合工作开展实际,文章提出了二者耦合发展的三条路径:制定“又红又专”发展目标,提升大学外语“金课”的政治站位;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凸显大学外语“金课”的育人价值;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完善大学外语“金课”的队伍建设。

关键词:党建;大学外语金课建设;耦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075-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acy of the Party building,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promote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Party building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 Party building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share a relationship of dialectical unity. They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educ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in an integrated way.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of practical work, this paper proposes three ways for their joint development. An integrated teaching purpose should be set so that students can be both politically sound and professionally compet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should be taught so that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can be achieved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Golden Course" . "Double Reps" Project should be carried out so that a "golden team" can be built.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foreign language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joint development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了系列指示,聚焦于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问题,为高校党建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将高校党建工作寓于大学外语“金课”建设之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和大学外语“金课”建设深度融合,是提升大学外语课程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思路。本文论述了党建与大学外语“金课”建设耦合发展的理论意义,并以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探讨二者耦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高校党建与大学外语“金课”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在全面振兴中国本科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党建和大学外语金课建设都面临着新的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承担着新的使命。

(一)高校党建的主要内容

首先,提高广大师生的政治意识,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总览全局的核心作用,重视学校党建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吸取智慧,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成果运用于高校管理中。

其次,强化思想引领,争创一流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是激发高校党建活力的重要元素,关系到高校党建的总体水平和质量。强化思想引领,要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成效[1]。

第三,为学科建设统一思想、凝练方向,并提供原则性指导,促进学科组织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服务于地方发展的能力[2]。具体说来,党建工作可以围绕学科建设展开,与学科科研及教学工作融合,推动党建研究科学化发展;党建工作需要培养学科建设领军人物,为党支部书记搭建发挥作用的舞台,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带头人。

第四,党建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实现“为党育才”。通过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机制保障,使学生深入参与到教学改革、科研探索、国际交流等过程中去,为党和国家培养卓越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外语“金课”建设的主要内容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上提出了“金课”的概念。同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同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就“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议题,进一步阐释了“金课”的基本特征,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结合一年多来教育部关乎高等教育的重大文件不难看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養,而“金课”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公里”。因此,“金课”同时也应是“精课”,它不是泛在和普适的,而是指向某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各高校、各学科纷纷对标“金课”标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寻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的校本化创新与突破。

大学外语“金课”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有研究侧重于显著提升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研究聚焦于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有研究强调提高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科研的能力。无论外语类“金课”的种类与模式出现怎样的校本化阐释,其本质都应体现大学外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宏观目标都必然指向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应关照学生的文化品格、思辨能力等人文素养。只有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做出顶层设计,才能更好地体现“金课”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的高阶性特点[3]。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参与学科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在“双万计划”的背景下,参与“金课”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高校党建与大学外语“金课”建设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高校的每一门学科都有责任和义务厘清党建与课程建设的辩证关系,实现理论引领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

(一)党建工作是大学外语“金课”建设的指挥棒

我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最大优势。长久以来,大学外语课程作为重要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重任。语言,既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载体,也是其传播媒介。大学外语课堂教学难以避免对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介绍[4],因此,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大学外语“金课”校本化构建的背景下,高校首先要保障“金课”的政治属性,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同时,高校要坚定教师的政治信仰,引导外语教师严守政治纪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走深走实、走进学科,是大学外语“金课”建设的政治保障。

(二)大学外语“金课”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服务器

区别于一般大学外语课程的是,大学外语“金课”应服务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双一流”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应注重知识与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致力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批判性思辨能力;应站在学生核心素养整合的高度制定教学目标,使其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归根结底,大学外语“金课”应突出课程全方位育人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最终实现培知、育德、铸魂的和谐统一。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党性、立德树人[5]。大学外语“金课”建设,能够为高校党建工作、尤其是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优质的平台。

三、高校党建与大学外语“金课”建设耦合发展的理论意义

学科建设是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基础,是高校办学的中心任务。而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6]。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不应是“两层皮”。党建工作需要围绕学科建设展开,学科建设也可以支持党建工作,只有根植于学科专业与教师的事业发展,党建工作才会生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接地气、入人心。

(一)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具有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不仅丰富了党的理论,也为外语“金课”建设提供了独有的研究内容,提出了许多关乎语言战略的重大课题,不断推动课程组织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的创新。另一方面,大学外语“金课”建设具有广阔的实践沃土。课程建设涉及院系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优秀师资队伍和广大学生深度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课程建设所获得的学术成果与教学资源,能够为党建工作提供优良的题材,展示外语人的人文精神和凝聚力。两者各具优势,相得益彰。

(二)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什么“德”、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立德树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一方面,将大学外语“金课”建设目标与新时代国家战略目标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将“金课”建设内容与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布局相统一,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使其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全过程[7]。另一方面,把党建理论融入大学外语“金课”教学中,引导青年学生铸就人生信仰、锤炼高尚品格、坚定共同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依托学科解决育人根本问题的必然要求。

四、高校党建与大学外语“金课”建设耦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主要由大学外语部的党员教师组成,不仅承担着大学外语金课的校本化建设工作,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力軍。2019年9月,学院面向2018级五年制本科生开设了学术英语演讲课程,将“金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宏观标准贯穿于课程构建的始终,力求打造一门凸显医学院校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特色的校本化课程。与此同时,支部教师积极参与了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并在践初心、担使命的过程中,探索了党建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道路。

(一)制定“又红又专”发展目标,提升大学外语“金课”的政治站位

就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而言,培养一流医务工作者的标准之一是使他们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能用英语在医学学术领域展开有效交际。学术英语演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构建知识体系所使用的句法结构、语篇修辞结构和语类,提高学生在学科专业领域内开展演说的能力。在这样的目标驱动下,课程团队选用了《医学英语演讲赏析》作为课程教材。教材选取的演讲材料既包括针对疫苗、基因等医学专业问题的论述,又包括针对触诊、临终关怀等医学人文话题的讨论。演讲文本以近年来TED演讲资源为主,演讲者从专业的角度呈现了医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其对医学发展的探索和思考。学生通过大量和专业相关的真实语料的输入、浸润和学习,掌握该领域内学术语言交流的基本技能。

同时,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判断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别,提升批判与反思能力、关怀与共情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学生对中国道路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以便未来在国际舞台上能熟练地运用英语阐释国家在医学相关领域的政策和发展成果。在这样的目标驱动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的热门话题展开批判与反思,学生演讲内容包括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关注、中西方在安乐死上的认知差异、临终关怀的重要性等。

(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凸显大学外语“金课”的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外语学科也应坚持“三全育人”,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8]。实现学术英语演讲课程思政的着力点是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方法更新[9]。

教学资源开发的第一条路径是从现有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教授“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识点时,教材中有一篇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举办权时杨澜演讲的讲稿。讲稿中涉及故宫、蹴鞠等传统中国文化符号,也提及了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等东西方文化纽带。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东西方文化对比的基础上,阐释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解,生成文化自信。教学资源开发的第二条路径是广泛搜集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语言教学素材。例如,《中国日报》《人民日报(英文版)》“学习强国”平台中与医学发展相关的文章;西方媒体中与生物医学伦理、临终关怀、触诊等医学人文话题相关的TED演讲视频。教师整合素材,引导学生从医学角度论述对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更新指的是在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时要避免生硬地灌输理论,而是应基于现实问题、采用思辨式讨论的方式组织课堂活动。例如,在传递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二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后围绕某几种核心价值观设定现实问题清单,以英语演讲的形式描述问题、分析问题、表达立场。学生可以在“医患冲突”的话题中理解敬业,可以在“新药上市”的话题中理解法治。课程思政教学应做到“育人细无声”。

(三)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完善大学外语“金课”的队伍建设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应“着力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着力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党支部书记应发挥并彰显党建与学科建设双带头的示范作用,富有创造性地凝聚支部党员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在课程建设和主题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支部开展了“支部书记上党课”的活动,强化对课程教学团队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培训,增强团队的育德意识,以更高地政治站位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支部还开展了“优秀党员教学示范课”活动,在“头雁”的引领下,切磋业务技能,将党的理论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升教学与党建的集群效应,有助于培养一支既了解专业领域知识又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的外语“金师”队伍。

五、结束语

高校基层党建要提质增效,应积极发挥高校特色,推进党建与学科建设的结合。党的建设和大学外语“金课”建设虽然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落实方法,但高校党建和大学外语“金课”建设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党建工作是大学外语“金课”建设的指挥棒;另一方面,大学外语“金课”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服务器。两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本研究在发展目标、教学实践、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党建与大学外语“金课”建设耦合发展的几条思路。如何客观地评价党建与大学外语“金课”建设耦合发展的效果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在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时期,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征程,高校外语教师有责任进一步开拓创新、真学真用,实现党建与课程建设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任娜.论高校党建与“双一流”建设的協同共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84-85,88.

[2]张务农.论高校党建与学科发展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2):72-77.

[3]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4]夏文红,何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J].人民论坛,2019(30):108-109.

[5]季海军.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9(6):27-30.

[6]刘季平.党建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推进高校教育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6):36-40.

[7]秦文佳,吴明星.以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党政论坛,2020(1):62-64.

[8]李岩松.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共促一流外语学科发展[J].外语界,2019(3):2-6.

[9]梅强.以点引线以线带面——高校两类全覆盖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0-22,59.

猜你喜欢

金课党建
虚拟仿真实验“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新探
打造以本为本的学前教育“金课”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