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探究

2020-07-28叶清清张轩辉陈宜羽

高教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双创艺术设计思想政治教育

叶清清 张轩辉 陈宜羽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意识强、综合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任务。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需求越来越突出。文章立足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困境,分析了两大教育融合的内在联系和价值,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艺术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双创”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038-04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t is an urgent tas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strong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outstand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deman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Based on the dilemma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art and design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and valu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major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art and des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tegration

創新创业是时代发展主题和重要的经济转型升级引擎。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着力推动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发挥高等院校的领军作用,有效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随着“双创”教育内容不断深化与改革,如何在“双创”教育过程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给予高校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培养“双创”精神和品质,提高“双创”能力成为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课题。与此同时,逐年递增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使得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创业成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

目前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电脑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城市艺术设计等专业,是培养工业产品设计、包装、宣传等生产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各方面人才的关键。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创业意向较高,专业实践性强,有望通过鼓励艺术设计类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丰富就业路径的同时减缓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

然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存在创业意志不够坚定、创业知识体系薄弱、缺乏社会经验和资金等原因,创业失败率较高,加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诸多困境。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内在联系和价值,探索两大教育融合的实施路径,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开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一、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困境

(一)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双创”教育现状

有文献[1]研究发现,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拥有一定的创意技能和专业优势,自主创业意愿更强。尽管当前全国各大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普遍开展,并成立创新创业中心等机构,创业孵化基地遍地开花,但针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依然不高,其主要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原因影响。

主观因素方面:1.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个性鲜明,情感丰富,想象力丰富,感性思维强,集体观念薄弱,他们高度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却对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不屑一顾;2.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与其他类型专业的学生相比,其情绪的表现往往更加具有波动性和跳跃性,因此在行为上展现的叛逆、逆反、情绪敏感、具两面性和矛盾性等特点;3. 他们创业自主意识强,创业激情高,创业率高,却不重视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和资金支持,往往创业以失败告终。

客观因素方面: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教育认识不足,仍然存在着将“双创”教育淡化为边缘教育的情况[2];2. 教育氛围淡薄,主要表现在政策解读和落实存在偏差,缺乏实际成功案例等[3];3. 目前我国高校在“双创”教育中,并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教育体系,存在着课程开设单一、覆盖面不全、质量差异大等问题[4];4. 高校针对“双创”教育仍然以辅导员老师队伍为主,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具备经管类专业知识的“双创”教育专门的团队,师资力量较为薄弱[5]。另外,高校扶持创新创业项目资金限制[6]、空间限制也是造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高的客观因素之一。

(二)两大教育融合困境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诸多困境。

首先,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对两大教育融合思想认识不够全面。创新创业教育偏重实用主义,认为学习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知识、技巧以及创业实践就足够,往往忽略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的培养。

其次,两大教育融合中,教育内容相分离,教育方法单一。目前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相对独立的两门课程,课程之间缺乏互动与联系,思政课程的教授依旧偏向理论讲授,没有立足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较强,但缺少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

最后,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大学生思维活跃,所学专业与个人兴趣各异,尤其是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创新创业项目也是各不相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集体教育形式为主,缺乏个性化服务机制,难以满足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内在联系与价值分析

(一)两大教育的内在联系[7]

1. 两大教育的教育对象和目标具有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教育对象都是全体大学生,最终的教育目标都是指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对高校大学生开展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四有”新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由此可见,两大教育的对象和目标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2. 两大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相融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教育内容都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旋律,以思想道德教育、人生价值教育为重要内涵,以艱苦奋斗精神、创新意识、团结协作、诚实守信为重要组成,两大教育互为重合交叉、互为相融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具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得以丰富。两者以协同育人为纽带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自觉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生发展的引导作用。

3. 两大教育的教学方式具有互鉴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一般通过教室、展览馆、陈列室等特定环境展开,两大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互为交叉渗透,相互转化而融合。而课外实践活动又是两大教育反馈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鼓励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研、创新创业访谈、榜样人物事迹分享,使创新创业等优秀品质精神内化于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道德育人效果。

(二)两大教育融合的价值分析

1. 有利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正确创业价值观的树立

创业是需要恒心和毅力去完成的事业,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若要创业成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是根本要求。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应当树立远大理想,将自己的创业奋斗目标融入社会需要之中,实现个人创业目标与国家、民族奋斗目标实现统一。然而,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的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容易因为理想不够坚定、专业和行业不匹配、盲目等问题而使创业半途而废,因此,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定向作用、引领作用,有利于坚定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树立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创业观。

2. 有利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学的实践性,潜移默化中激发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精神;通过给予艺术设计类大学生锻炼创新创业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得以模拟操作现实创业项目,从中锻炼和展示创新创业能力,进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3. 有利于高校就业压力和矛盾的缓解

据统计,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将面临多重压力,企业与人才劳务市场的不安情绪,其阶段性、全国性和行业性的影响逐渐显现。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是缓解高校就业压力和矛盾的必然要求[8]。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活跃群体,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帮扶,加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融合教育,鼓励通过创业解决个人就业问题,还存在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可能,有利于高校就业压力和矛盾的缓解。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究

(一)促进教育理念融合,提升“双创”教育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教育理念的融合是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之“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与创新创业教育之“德育为本、创业为用”理念重合相通,因此,要将能否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活动成败的最终标准。另一方面,将两大教育理念相融合,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升华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内涵。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意义,高校应该深刻认识和理解,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内涵。与此同时,应大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地位。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而创新创业教育推行的时间短,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导致两大教育融合度较低[9]。在针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进行“双创”教育时,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的理念,通过学习、宣传和推广各项“双创”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艺术设计类师生认识到“双创”教育对自身和国家的战略意义,强化师生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双创”人才的培养。

(二)促进教学课程融合,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接的课程体系。结合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将“双创”精神培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培养和提升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品质、人文管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创新“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将“双创”教育纳入学校公共必修课程,增设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的“双创”教育基础课程和进阶课程[10]。在“双创”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创业案例分析,让学生接触更多鲜活的案例,从中感受创业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品质,并且内化于心。

此外,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也是值得尝试的路径。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结合专业特色,探索符合专业规律和实际的、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对于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现实意义。高校在构建新的课程教育体系时,应保证课程内容的思想性、丰富性和实践性,及时研判形势与政策,并将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及时改进,将课程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内容相对接[11]。

(三)促進师资队伍融合,打造校内外导师团队

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保障。首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尤其是具有创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组织能力的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他们通过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提升其思政教育水平,使他们成为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其次,通过提供企业挂职锻炼、外出培训等学习平台,培养有意愿开展“双创”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中的教师,提高他们的“双创”教育能力,使这部分教师成为“双创”教育的骨干力量。最后,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特聘等多种形式,吸引具有高水平创业知识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投资人、创业管理咨询师、创业校友等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人专家加入,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队伍,为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项目、创业论坛、创业咨询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增强“双创”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以此达到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专业能力、创业精神品质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四)促进校园文化融合,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在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展览馆、陈列室、学生社区等平台通过文体活动、艺术设计展览、公益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调研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则依托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园等平台通过创业创业竞赛、创业项目等形式开展。可以通过搭建共通共融的社会实践平台,促进两者的校园文化融合。一方面,应大力发挥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开展主题为“双创”各类活动,如“双创”知识竞赛和“双创”演讲比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双创”的外在相结合。另一方面,高校应着力对“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创新创业主题活动打造“双创”特色和品牌,大力表彰和宣传其中的优秀事迹,畅享“双创”精神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双创”舆论氛围。再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平台开展“双创”项目的调研与执行,在深入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使“双创”项目更接地气,锻炼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能潜移默化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促进信息技术平台融合,开辟两大教育融合新阵地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被各大高校普遍用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然而,在当前两大教育体系相对独立的形势下,其信息技术平台亦相对独立,内容重合度也不高,涌现出种类繁多的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平台。繁杂的信息途径和海量的信息,给大学生信息选择和吸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当务之急是促进两大教育的信息技术平台的融合,增强信息传输的精准度。此外,应增强两大教育信息平台的内容融合,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平台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宣传板块,传播“双创”政策、网络课程、创业事迹等,在“双创”利用的各种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新媒体环境[12]。

四、结束语

总之,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作为创业活跃群体,应结合其专业特色,将理想信念、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速度,提升两大教育融合的实效性,培养创新意识强、综合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蒙裕兴,施一峰,杨明霞,等.广东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5(14):43,57.

[2]卢扬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及拓展路径探索——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59-61.

[3]钟文强.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11-12.

[4]夏婷.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16):119-120.

[5]操颜艳.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1):10-12.

[6]王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中外企业家,2020(03):195.

[7]张向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04):84-87.

[8]汪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08):134.

[9]周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02):100.

[10]李梁成.艺术类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7):73-78.

[11]高远.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J].高教学刊,2017(23):31-33.

[12]恽鹏伟,刘向军,林楠.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类院校“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探析——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7(16):159-160.

猜你喜欢

双创艺术设计思想政治教育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