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双创”学生群体的知识产权应用课程方案

2020-07-28杨震伦黄倩欣

高教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双创知识产权高职

杨震伦 黄倩欣

摘  要:立足于高职特点,面向开展“双创“实践的学生群体构建了知识产权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案,并以IT专业为例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实施方法进行了说明。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将创新技术方案设计技能与专利申请的相关技能进行了有机结合,注重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知识产权应用技能,并且引入了项目式课程教学方式及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课前课后教学活动来提升教学效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知识产权;应用课程;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034-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teaching scheme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pplication-oriented course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students who carried out the "double innovation" practice, and the course content and cours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ethods were presentedby taking the IT major as an example.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course is the combination of innovative technical scheme design ability and patent application-related skills. The course focuses on improving studen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pplication skills in actual work scenarios. Moreover, the project-style teaching methods and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s for teaching act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class are adopte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Therefore, the course has good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lity.

Key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pplication-oriented cour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需要承担更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任务,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提升其就业质量,还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期规划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重点抓好9个方面的任务的要求,其中包括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内容。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提到了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等。这些国家层面的文件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基础。各级政府随后也出台了各项支持和配套政策,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实质性支持。由于大學生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相对广阔的视野,其创业的主要聚焦点除了商业模式创新之外,较为典型的是产品或者服务创新,而这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尤为普遍,目前也有了一些大学生的创新发明、产品设计以及后续的创业融资等成功案例[1,2]。然而,整体上,这些成功案例在目前大学生创业活动中的占比依然偏低,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则是大学生(包括在校生和毕业几年的职场新人)的知识产权素质普遍偏低[3]。知识产权素质缺失的表现是不注重保护产品的知识产权,在产品研发和销售过程中不注重避免侵犯他人的权利等。实质上,了解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掌握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及转让的相关知识,能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只需花费很少的精力和费用,就能避免后续大量的为解决因知识产权权属不清,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等带来的大量工作。因此,面向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的系统化知识产权应用教育的推动刻不容缓。

然而当前的知识产权应用教育在大部分高校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只有少数学校开展了相关的知识产权通识课程,主要介绍知识产权的一些相关概念,只注重对法律法规的解读,涉及实操方面的如专利申请方面的内容更为少见。而高职院校在学生在校时间短、相关师资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学生知识产权素质培养,特别是涉及实操方面的知识产权应用知识的供给方面更是缺失严重。而又由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对于技能的要求较高,相应的知识产权应用型课程的缺失造成了学生知识产权素质和所开展的创业活动的严重不平衡和不匹配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创业活动的广泛性。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在当前的条件下提高面向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应用知识供给,是当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针对知识产权应用型课程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法学“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研究[4],以及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等[5]。而对于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专项知识产权应用技能培养课程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对于高职教育而言的知识产权应用型课程,因高职的教育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不应该要求学生以掌握知识产权法规为主,而是应该将知识产权知识和应用技能与其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相结合,有选择、有重点地提高其知识产权素质[6]。

本文将基于高职院校的情况及创新创业活动的特点,以IT专业为例,提出面向“双创”活动的高职学生群体的知识产权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案,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标准等。本课程教学方案虽然是以IT专业学生为对象,但其课程内容框架对于其它专业的学生的知识产权课程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课程的教学方案的提出填补了目前相关研究的空白,对于推动“双创”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及进一步为学生的“双创”活动提供支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内容

在设计课程内容之前,面向某高职院校开展过创新创业活动的IT专业类学生,包括毕业三年内的学生和在校生,开展了包含专项知识产权应用技能需求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主要筛选标准包括毕业后仍在创业的学生、参加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并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往届及应届生、获得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的往届及应届生等。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专项知识产权应用技能需求,包括技术和专利资料的查询、技术方案的概括和总结、专利材料的撰写、专利转让许可等。要求问卷调查对象对相关技能的需求度给出1至5的分数,1为不需要,5为非常需要。

调研的结果是对于前三点的需求平均分数均超过3.5,而第四点的需求平均分数也达到了2.8。这说明对于开展“双创”活动的学生而言,相关的知识产权应用技能的需求较强。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包含与调查问卷中的内容相同的四个模块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知识产权应用课程的这四个模块实际上是从一个技术方案的调研查新,到技术方案的创新点和新颖点总结,再到相关的专利材料的撰写,最后到专利申请授权及后续的转让等全环节的实践体系。然而,这些内容都是建立在已经有基本成熟的创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具有一定新颖性的技术方案,这四个环节的内容都没有着力点,如果只是介绍相关的知识,实际上在知识产权的通识课程中就可以完成,而缺乏实践环节会使得这些知识难以被接受、吸收和转化,因此本知识产权应用课程还需要充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从相关专业的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挖掘,引入一些创新技术方案的启发及设计环节,再与这四个知识产权应用模块的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支持,才可能达到提升学生知识产权素质,从而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有效支持的这一目标。基于这个考虑,本文所设计的知识产权应用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了集中,发散,再集中等三个阶段,第一个集中阶段是专业技能的应用实践,通过具有实际应用场景的目标项目来提高学生对项目研发、生产、测试等各个流程的熟悉,这需要集中在某些专业专项技术的掌握上。发散阶段是针对创新产品的应用前景及场合等进行多方调研和设想,除了设计具有新颖性的产品,还可以通过扩展,深化,场景设想等,针对现有产品提出新的创新应用领域。第二个集中是分别从技术上改进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的两个角度进行深入,最后得到产品原型及专利文档。

创新技术方案的启发及设计环节中首要的是专项技术方案知识的确定,例如对于IT专业的学生而言,专项内容可以是一个基于某种新型的32位单片机的应用系统,则相关的专项技术方案知识包括该单片机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外设的控制方法等,由于学生具有相应的单片机开发基础,这些知识是对后续要完成的设计内容的专项强化。完成专项技术方案知识的介绍后,则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新型单片机开发某种具有一定新颖性的应用系统,这需要教师预先准备若干个目标系统,或者由有意愿和能力的学生自行通过调研来确定具体的开发内容。在设计技术方案的时候,需要从功能上和实现方法上考虑其新颖性和创新性,这是为后续的专利申请提供关键支撑的内容。而通过对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能进一步让学生对技术方案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反过来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并强化其新颖性。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方案的实现部分的产出包括了具体的图纸和代码等,这为专利申请中的文档撰写(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提供了必需的内容。

由于表1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应用方面的四个模块的内容与创新技术方案的启发及设计内容需要穿插安排,因此从独立性和阶段性的角度考虑,本文提出的知识产权应用课程方案分成五个模块,分别是:(1)专项技术知识、(2)专项技术创新方案设计、(3)专项技术创新方案实现、(4)专项技术创新方案的专利文档撰写、(5)专利转让许可合同。

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可以考虑以专业选修课的方式来开出,而具体的上课形式上,可以采用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所提倡的项目化课程的方式。项目化课程一般是指以科研项目或创新创业项目等项目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明确项目任务开始,学生自主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实施计划,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项目进行的实践教学课程。由于本知识产权应用课程中的专项技术创新方案设计和专项技术创新方案实现对于不同的目标系统和不同能力的学生而言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并不完全一致,因此采用不定时长,以阶段性目标来控制授课节奏的项目化课程方式具有较高的合理性。考虑到目前高职学生项目化课程现状,按照36个学时,以2个学时为一个基本单位来安排内容,并且设定在3周内完成课程的方式是比较适合的。具体的课程安排上,以2个学时为一次课,共有18次课,除了考核课之外,剩余的17次课分别对应到前述的五个模块,安排如下:

1. 专项技术知识:(1)专项技术要点介绍;(2)专项技术实践;(3)专项技术要点总结及答疑。

2. 专项技术创新方案设计:(1)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流程及技巧;(2)文献阅读及关键技术点获取及分析方法;(3)专业英语基础;(4)开源项目检索方法;(5)创新技术方案设计实践。

3. 专项技术创新方案实现:(1)创新技术方案实现实践1;(2)创新技术方案实现实践2。

4. 专项技术创新方案的专利文档撰写:(1)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的检索及文献分析;(2)专利交底书格式及撰写要点;(3)专利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格式及撰写要点;(4)專利文档撰写实践1;(5)专利文档撰写实践2。

5. 专利转让许可合同:(1)专利转让许可合同要点;(2)专利转让许可合同文本撰写实践。

其中表1的科技资料查询模块的内容分成了两部分,分别在课程的第2和第4模块来开展。其中相关的实践环节安排的课时虽然较少,但是由于项目化课程的两次课之间的时间跨度可以安排得较大一些,所以在课上没有完成的任务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完成,在下一次课再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考核。

在教材方面,需要采用专项资料及自编教材的方式来对课程内容实现覆盖,其中专项知识的主题在每次开课的时候可能都不一样,相应的内容也应该根据业界的最新技术进展来准备,所以应该以专项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而知识产权(专利)相关的材料,则目前尚未有针对性强的教材及书籍,因此需要自行开发专用教材,可以首先以校本教材的方式来编纂,获得课程教学反馈后逐步完善再整理出版。

二、课程教学实施方法

课程教学实施方法需要结合项目化课程的特点来设定。课程教学主要涉及到教师讲授知识点、学生的分组讨论,学生分别实践、考核等四种形式。其中教师讲授知识点需要在配备教师机和幻灯机的课室中开展,而学生的分组讨论、实践和考核环节则需要在实训室中进行。由于课时少,而内容较多,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必须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来有效利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而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以实践效果为核心的综合性评价方法。

(一)课堂教学

由于讲授、讨论和实践等不同环节所需要的场地不相同,本课程中涉及相应知识点介绍的内容和实践环节的内容应该按照课时来严格分配。其中在课室中开展教学包括了课程内容的第1、4、5、6、7、11、16次课的内容,而其它的内容则需要在实训室中开展教学。

讨论和分工合作,需要教师和小组成员确定组长,并经过磨合后确定每位组员的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或者QQ群的方式建立工作平台,保持有效的沟通并让教师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实践方面,由于实训室是复用的,所以需要建立工作环境的搭建和快速恢复方法,对于涉及硬件的内容,以分组工具箱的方式,并且每个小组需要安排专人负责硬件及工具的保管及维护。

(二)在线教学平台的利用

一方面,课程所涉及的专项技术知识和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对于学生而言会相对较为陌生,大部分学生缺乏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践性的内容仅仅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是不足以完成的,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开展预习,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实践性的内容。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必须有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目前的在线教学平台包括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发布,测验和考试,实时讨论,学生学习活动统计等功能。预习活动的组织主要采用提前发布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的课件,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课件的浏览并通过后续的单元测试。而实践性内容的完成,则主要通过实时讨论等互动功能来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要求学生将实践的阶段性成果的演示进行录屏上传以便于教师评估其完成质量,如果质量不达标,可打回修改直到达标为止。

通过有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能大幅度提高对学生课前课后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

(三)综合性教学评价

知识产权应用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技术方案的总结,新颖性和创新点的概括及相关文档撰写能力,进而能在实际工作中自主与专利代理机构合作,完成专利申请、专利转让许可等工作。因此教学评价方法应该是针对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技能掌握情况,评价结果主要基于包括原理图设计质量、专利文档质量、专利转让合同质量等三个阶段性的代表性成果的质量。但是对于一门课程来说也需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在线教学平台上的学习活动情况来给予一定的评价,因此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实践效果,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积极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来解决问题,从而能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三、结束语

针对高职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群体,提出了一种知识产权应用课程方案。课程采用教学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的形式,强调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实践技能,以掌握专利申请、转让许可等的相关技能为核心教学目的,从创新活动开展中的专项技能实践能力培养,到创新产品的提出及实现,再到新颖点和创新点的提炼,专利材料的撰写、专利转让许可合同的制订等,全方位提高学生群体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从而为其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本研究也为高职学生的知识产权素质培养提供了一个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的课程框架,为高职院校有效率地开展知识产权教育,进而从学校、学生、教师等多层面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层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桑大朋.国家大学科技园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体系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王娜.大学生创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7(8):39-41.

[3]张军荣.大学生知识产权公选课的设置探赜[J].成才之路,2019(33):4-5.

[4]丁娟.应用型知识产权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11(3):34-37.

[5]程丁卯.知识产权学科应用型课程教学困境及应对措施[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8(01):205+208.

[6]杨晔.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探析[J].現代企业教育,2012,22:35-36.

猜你喜欢

双创知识产权高职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