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探究
2020-07-28安国
安国
摘要:我国中小学数量非常大,中小学校园是学生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校园的建筑设计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秉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确保其符合中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能够对中小学生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性化设计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Abstract: The number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China is very large. The campu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laces for students to liv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campus affects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to a large extent.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campus architecture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we must uphold the humanized design concept to ensure that it meets the need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students.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campuses.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the content of humanized design, hoping to be helpful to relevant people.
關键词: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
Key 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campus architecture;humanize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0-0181-02
0 引言
中小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支柱,中小学校园是学生们生活学习最主要的场所,校园的环境以及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发展。校园建筑是校园环境最重要的组成元素,所以要做好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才可以使得中小学生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近些年人们对于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在校园建筑设计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大大提升建筑的人性化内涵,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加适宜的环境和氛围,这对于中小学教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设计标准并不符合中小学生需求
从相应参考资料中可知,大部分中小学校园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具体需求,而是由学校提出初期的构思和要求,之后通过专业的设计人员完成详细的设计后,经由上级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来执行的。此种建筑设计大多是以校方的观点和角度为主,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需要。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和成年人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若只是站在成年人的视角进行校园建筑设计必然很难满足中小学生心理以及审美方面的需求。近些年来虽然某些学校设计了比较好的校园建筑,但是也只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所得到的的结论,并无法使学生们感到良好的氛围,相反会让其感到紧张,影响到了其健康成长。
1.2 校园建筑的舒适性严重不足
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所以学校环境的舒适性对于学生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其处于生理和心理都快速成长阶段,舒适性的氛围对于其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从相应参考资料中可知,大部分校园建筑在舒适性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在结构设计方面并没有站在中小学生的视角进行人性化设计。例如下课之后学生会到走廊中进行简单的休息嬉戏,而走廊也是学生们放松的最重要场合。但是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建筑走廊采取的是直线型设计方式,所以可以运动的空间非常有限,例如图1所示。
另外,学校教师窗户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生身高的问题,造成窗户高度不合适。甚至某些学校为了获取视觉方面的美观性,采用了不锈钢以及有色玻璃,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室内的采光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1.3 校园建筑的安全性不足
中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其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们常常会更愿意接触、探索新鲜的事物,所以校园建筑若是存在着安全性风险就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例如建筑装饰材料质量和硬度不合格会对学生造成严重伤害,同时近些年较为严重的毒跑道事件等都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除此之外,校园建筑设计方面的危机防范意识不足,楼梯通道相对狭窄并且数量不足,再加上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所以引发了近些年来多次发生的拥挤踩踏问题。
2 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探究
2.1 校园建筑要能够营造出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
中小学校校园建筑设计时要以“人性化”作为最根本的理念,设计过程中要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设计人员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来审视建筑设计的美观性以及实用性,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充分听取学生们的意见来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在保证学生学习舒适以及生活便利的同时,能够营造出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例如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方面的特点,需要对台阶以及踏步等高度进行一定程度的缩减,同时相应的护栏也要设置“双扶手”的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另外,如前文所述,走廊是学生非常重要的活动场所,所以在走廊形式、宽度等方面设计过程中不但要满足基本通行方面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活动、休息以及社交方面的需求,形成灵活、多样、可变的小群体空间(例如图2所示)。另外,中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所以需要在建筑设计时多应用鲜艳的色彩以及造型,这样能够营造出更加愉悦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2.2 设计出不同的环境空间
第一,要具有不同教学活动的特定空间。校园建筑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所以建筑要具有不同的特定空间,例如计算机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篮球场、足球场等等。这些空间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特别关注其功能的实际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空间结构、形态以及规模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身体特征来进行空间结构大小的布局,要考虑到采光、日照、通风以及特殊功能的需求。
第二,多层次交往性空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正常的交流学生之间能够获取他人的帮助,能够展示自我属性,所以要充分参考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出多层次的交流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大厅以及走廊的空间,可以充分利用错层的变化,利用活动区域下层屋顶平台形成适合孩子们活动的空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多设置游戏类的空间,并且在其中种植各种植物,提升这些空间的生动性以及活泼型;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积极鼓励其参与到团队活动中来展现自身的价值,因此要更多设置公共活动空间;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充分满足其交流以及讨论的需求,因此要设置相应的公共交流空间。总的来说,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要满足多样化需要,并且要符合学生行为特点以及相应的设计要求,例如图3所示。
第三,娱乐以及活动空间。娱乐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使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同时娱乐也是其学习知识以及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设定出某些特殊区域当作学生娱乐场所,例如音乐空间、屋顶活动空间、足球场、篮球场等等,要确保不同空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空间的趣味性。例如可以通过挖空的墙壁、框架来形成户外空间,使得学生可以自由的娱乐,能够更好的培养其探索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来设定特殊空间,增强保护弱势群体的空间设计,防止年龄差异所造成的生理以及心理伤害。
2.3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充满生机的建筑形象
独特的建筑形象能夠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形象和氛围,能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具有鲜明特色、充满生机的建筑形象更有利于学生心态的稳定,对其学习生活都是有利的。另外,中小学校园建筑一定要具有丰富的视觉形象,能够很好满足学生探索未知的心理。
中小学校园建筑要具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要符合中小学生审美的需求,要能够体现出校园所具有的文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校园环境,才能够使得学生在更加愉悦的空间学习生活。从近些年校园建筑形象发展情况来看,校园建筑正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形象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校园建筑的认识,使其具有较强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提升学生们对校园的热爱。中小学校园建筑不但要体现出学校的文化以及历史,同时也要具有整体美、色彩美、形式美,做到创新以及人性化设计,例如图4所示。
■
3 结束语
中小学校园建筑直接影响着校园的氛围和环境,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满足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需要,促使学生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邵如意.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03):15-17.
[2]邢潇璇.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09):18-19.
[3]于洋,张茜茜.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提高策略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9(07):88-91.
[4]刘漪.关于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