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谣言的真相与消除其负面影响的建议

2020-07-28包宏艳杨泽宇

价值工程 2020年20期
关键词:谣言建议疫情

包宏艳 杨泽宇

摘要:在这个全球信息化的的时代,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8.29亿,然而单单只是手机网民就已超过4亿,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等此类互动式网络传播工具日益活跃。网络空间为民众表达意见提供了有效平台,同时也为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建立了客观基础。其实,与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相比,信息疫情为此次抗疫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了解疫情谣言的产生因子以及其对人们造成的的负面影响对于此次顺利战疫尤为重要和迫切。

Abstract: In this era of global informatization, the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has reached 827 million. However, mobile Internet users alone have exceeded 400 million. Interactive software such as chat software and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re increasingly active. Cyberspace provides an effective platform for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nd also establishes an objective basis for the gener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online rumors. In fact, compared with the epidemic caused by the 2019-nCoV, the information epidemic has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the fight against the epidemic.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urgent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 rumor of the epidemic and its negative impact on people.

关键词:疫情;谣言;建议

Key words: epidemic situation;rumors;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0-0003-02

1  什么是疫情谣言?

谣言,顾名思义,是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且没有相应事实支撑的言论。其前提条件为民众不清楚情况之前,一些呈现在民众面前的与事实不相符甚至相反的虚假陈述且快速散布的即是谣言。2019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媒体“信息疫情”,然而造成此次信息疫情的主要因素就是谣言的传播。1947年,Allport & Postman研究出了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但逢重大突发事件,大量的谣言便会随之而来。其出现必然会和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呈现正比,因此我们可以说,谣言是每次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标配”,二者基本上步调相同。例如与2019新冠肺炎病毒所匹配的不实的谣言主要有“吸烟能抵御病毒,预防感染”、“喝酒能降低被病毒感染的几率”,以及网络上造谣者利用民众对权威人士的信任来谣传“钟南山说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漱口就能不被感染”。回顾2003年非典爆发时期,同样因为各类不实的谣言,出现了超市食盐被疯狂抢购,药店板蓝根供不应求的现象。有人认为是通讯科技日渐发达,信息自媒体时代造就了谣言及其传播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相比于非典疫情时期的谣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快速蔓延及其众多的不确定性更加使得网络谣言愈演愈烈。當然,谣言往往最终会被真实的信息所揭露。但谣言对民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病毒确诊者可能会听信谣言大量吸烟和饮酒试图杀死体内病毒,结果导致并发症,病情加重。俗话说“有病乱投医”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使得他们的理性判断能力降低。有人因为信遥在疫情期间大量囤积,抢购所谓的“紧缺物资”和“有效预防药物”而导致经济紧张,关系紧张的家庭大有人在。当然,这也和人们在疫情期间不得不居家隔离,社交疏远,不得不求助于网络获取信息有很大关系,而多数民众对于网络上庞大的信息量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因此,了解造谣者的心理有助于我们做出相对理性判断。

2  造谣者的心理分析

谣言也有有意和无意之分。有意的人是想要达成某种利益,像是有的人传谣只是为了上热搜求关注从而获得高点击率从而获得小名气,也有人是想兜售自己的商品才故意传播虚假言论。当然有人是无利可图属无意的造谣。因此就有人好奇,既然无目的可言为何还要造谣?那么哪些人最喜欢制造谣言呢?

一是报复攻击型。这些人他的的权益往往因某种原因曾受到过社会直接或间接的侵犯,因而通过各种方式伺机报复社会。

二是唯恐天下不乱型。这种类型的人,只是一种心理和偏执的人格,属病态心理。并无特定的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这些人制造谣言倒并非是出于自己的反动企图,而且企图通过拨弄是非,整天制造虚假言论并在公开网站上传播来“证明”自己的“才华”和“能耐”,获得高点击率,满足自己的“自恋”心理。

三是惟利是图型。这是一些商家,利益熏心,想乘社会混乱之际,别有用心地制造一些谣言,以此哄抬自己商品的价格,来满足自己的一己之欲,获取暴利,大发不义之财。造成了民众恐慌,从而出现“口罩脱销”、药店“双黄连供不应求”的现象,形成了非理性抢购风潮。

四是恶作剧型。这种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通过制造谣言使社会或他人产生紧张、不安、烦恼、痛苦等负面情感,从而满足自己内心的快感,这也是一种病态心理的表现。

五是“无意识的谣言制造者”。这类人通常理性判断和认知能力低下,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他们无法辨别谣言,且心理承受力及其低下,人格脆弱,然而却自我防卫能力特别强,遇事易被外界言论所左右,胡乱地联想,而且迫切地将自己头脑里加工的但未认证过的信息“极其好心”地告知他人,从而在这不经意中“制造”了一次谣言。

2019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情况所存在的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因素是民众恐慌的基本原因,目前世界各国尚未研制出有效疫苗和有效药物,尽管我国防控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然无法确定第二波高峰不会到来,以及权威人士的“未来我们可能将于此病毒长期共存”的说法加剧了这种恐慌,这种失控感。然而比起病毒本身,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到,信息疫情在这个时期也在迅速蔓延,它比我们预期的更有甚之。

3  消除谣言负面影响的建议

3.1 谣言止于智者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间歇性爆发,不少人因为病毒的传染性和隐蔽性恐慌,甚至因为一些危言耸听的谣言而精神紧张。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虚假的信息不仅会引起人们心中恐慌造成社会的混乱,且其传播速度更胜于病毒。面对骇人听闻的种种信息疫情,绝不能等闲视之。

在当今知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由于学科的不断细化,无论我们受教育程度多高,所了解的知识和信息都均存在其局限性,对于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认知能力均有不足,无法辨识真假,这也是无可厚非。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是说虽然谣言的传播链诸多,可是谣言有可能在其中一条传播链上由于人们的认知加强而得到终止。其中所谓的“智者”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存在。也就是说,当智者进入自己擅长的传播链,其认知能力相对比普通人强,可以实事求是、明辨是非,这便可以体现出智者所谓的“智”。

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肯尼斯·拉克伦(Kenneth Lachlan)说,“我们对于未知的灾难,总有一种想要去看、去打听的原始的冲动,直到彻底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才得以放松。这可能是一种解决威胁的方式:对于威胁,了解并认识它并将未知的威胁纳入到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原始理性认识中,从容应对。”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多数普通民众要做的既不是消灭谣言,也不是消除恐惧。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消除谣言的,恐惧更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压抑和否认并不会使你比现在的状态更好。当我们存在于我们不擅长的领域,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传播链上时,我们尽可能的去学习鉴别信息辨别真假,去了解事情的机理。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要明白紧张和恐惧感是人体感受到危机后产生的正常应激反应,只是过度恐慌和焦虑会让我们迷失自我,失去理性的判断能力,要重新拿回掌控自己情绪的钥匙。将直面危机变成我们所擅长的领域并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才可以消除恐惧心理,从而建立安全感。

3.2 谣言止于治者

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也存在于其社会因素。具体来看:一是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难免出现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而部分民众对这种转型适应性较差,这也为滋生网络谣言和传播提供了外部环境。当有些人负面情绪在网络上引发社会共鸣时,与其相关的网络谣言便开始广泛传播。二是相关法律滞后、网络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打击力度欠缺,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有空可钻。目前我国相关法律不够完善,这导致虚假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难以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三是权威信息发布滞后,谣言通常紧随重大事件发生而产生,如果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准确的发布相关信息,及时辟谣,那么网络谣言甚至就会比病毒先一步散播,为信息疫情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空间。

无论通讯是否发达,谣言都会跟随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不同的面貌以及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播。当人们固有的安全感被受到威胁或者彻底摧毁时,人们潜意识里在快速重建安全感和秩序,这个阶段的人会需要“谣言”来使自己产生自我保护,因此,谣言在散播之初往往会被民众所认可,且由于虚假的网络信息产生和传播的因素颇为复杂,政府在治理方面也应综合施策、多管齐下。

3.2.1 加快推进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还需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相关立法有助于为治理网络谣言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对一些相对成熟的规章进行立法,使其更具权威性,有效性的同时明确言论自由与造谣中伤的界限,进而使得法律对网络谣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规范更加完善,方可依法追究造谣者的责任。

3.2.2 加大依法惩治力度

治理网络谣言,对于严重的網络谣言事件,对恶意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者,必须做到执法必严,并对其相关责任人进行追查到底,并依法严厉惩处,方能震慑那些在发国难期间不法分子落井下石的机会,才能机会有效打击网络谣言的违法犯罪行为。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确保民众和媒体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做到及时地公开信息,及时辟谣,才能把谣言的生存空间最大限度地缩小。其次,网络监管部门应切实履行责任,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督,积极引导网站依法经营。最后应采用教育的方式来引导网民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网络上发表正当言论,方可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同时民众也要加强疫情的认知,方可了解谣言的真相,在信息疫情面前,也能携手共同抗疫,共建和谐的网络空间。

注:陕西省健康文化中心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Fast, S. M., Kim, L., Cohn, E. L., Mekaru, S. R., Brownstein, J. S., & Markuzon, N. (2017). Predicting social response to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from internet-based news streams.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63(1-2), 551-564.

[2]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12.

[3]柴艳茹.专家析网络谣言成因:社会矛盾凸显 公众心态焦虑2013年09月27日14:04 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3/0927/c235997-23059793.html.

猜你喜欢

谣言建议疫情
战疫情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谣言
谣言大揭秘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