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20-07-28

纺织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纤维

高性能纤维失效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Dzenis 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陆军实验室合作,采用聚焦离子束(FIB)铣削和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PPTA 纤维(凯夫拉KM2,600 旦)和UHMWPE 纤维(迪尼玛SK76,1350 旦)的失效机理。

在制备样品过程中,研究者将单根纤维放置在直径1cm 的玻璃小瓶的表面上,将两滴粘合剂滴在纤维上,相距约5mm 以固定纤维。在粘合剂固化后,在纤维外部喷涂30 nm 的Au-Pd 涂层,以防止在开槽过程中产生带电效应。将纤维固定到45°的SEM(扫描电镜)台上,然后倾斜7°,并与FIB 垂直。随后使用Ga+离子(FEI Nano V600 双光束)在纤维的上半部分铣入倒置的T 形槽口,以利于样品表面剥离。接着,研究者将玻璃小瓶放在光学显微镜载物台上,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探针切断,探针边缘形成一个长的锥形,正好适合插入T 形槽口的侧面。通过调节载物台,将STM 探针小心地插入槽口内,同时剥离纤维,但要防止STM 探针破坏纤维内表面。

研究者通过纳米压痕实验研究了纤维的硬度、模量和最大载荷等力学指标,发现在每个压痕深度,PPTA 的归一化压痕能约为UHMWPE 的两倍。这说明与UHMWPE 纤维相比,分离PPTA 纤维中的原纤维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进而,研究者通过单根纤维的弯曲实验分析了纤维断裂过程的微观机理。与PPTA 相比,沿纤维长度方向UHMWPE 中纳米原纤维束的分离更远。这是由于刚性的PPTA 单根纤维中的横向相互作用比成性的UHMWPE 纤维中的强。

为了量化纤维中的横向相互作用,研究者对UHMWPE 纤维在三种不同尺度下的分离能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尺度下纤维的分离能符合幂律关系,随着纤维尺度的增加,分离能逐渐提高。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者认为正是由于纤维束之间横向桥接的增加导致随着纤维尺度的增加,分离能的提高,而这种横向桥接的多少和大小对纤维的失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摘编自高分子科学前沿)

基于拓扑结构制备柔性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式传感器技术,尤其是能够持续监测人类健康状况的技术,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导电金属纤维是近年来可穿戴设备领域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将金属等导电涂层和纤维结合,形成成性的导电纤维,是实现商业化可穿戴设备的主要途径。然而金属层和纤维之间缺乏结合力导致纤维的导电性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而急剧下跌,从而导致传感器失效的问题制约了其发展。

为提高导电涂层的导电性和耐用性,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学院刘旭庆课题组和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尹武良课题组合作,从舒适的棉纤维出发,通过纤维分子的表面面扑缠绕修饰,设计了具有高导电性和舒适性的成性传感器,高电导率和可耐用性实现了织物电容式传感器高灵敏度和信号收集的便利性。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将“Genus-3”和“Genus-5”面扑结构引入到纤维表面修饰中,可以提高金属涂层在纤维表面上的附着力和导电性。通过热诱导自由基聚合反应将含氨聚合物引入成软的棉织物中,可以形成共价键和氢键缠结的分子面扑笼,并捕获钯离子催化剂,用于随后在含催化剂的基织物表面上生长镍纳米粒子。10分钟后,晶种开始穿透笼子,形成更大的颗粒。连续涂覆厚度约为500 nm 的镍纳米薄膜可以实现导电织物的优异电性能。研究人员表示,该导电织物构建的传感器可用于实时记录康复训练中的呼吸、说话、眨眼、头部运动和关节运动等动态信息,可在康复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高分子科技)

微流控3D 打印技术制备立体超顺滑织物

具有特殊浸润性的表面因其在环境、能源、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液体浸润多孔光滑表面(SLIPS)因对多种液体及液体阵列的稳定、无缺陷的排斥而在液滴操纵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现有的研究通常基于平面薄膜或是大块固体的表面,这极大地限制了SLIPS 在复杂液滴操控中的应用前景。因此,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赵远锦联合鼓楼医院整形烧伤科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受猪笼草超滑结构启发的,基于微流控3D 打印技术的立体超顺滑织物。该织物实现了液体在三维空间、复杂维度内无损快速的运输,为提高创面引流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

研究人员利用微流控技术连续制备了SLIPS 聚氨酯微纤维,通过电镜表征可以看出微纤维的表面具有较为均匀的孔洞且内部孔洞相互连通。随后,利用微流控3D 打印技术,研究人员制备了具有3D 结构的聚氨酯超顺滑织物。结果表明,织物与单根超顺滑微纤维相比,多孔结构及超顺滑的特性几乎没有差异。

为进一步证明该超顺滑织物在实际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研究人员构建了大鼠创面模型,将其置于创面与用于引流的海绵之间。结果显示,超顺滑织物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显著改善了传统引流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提高了创面引流的效率。由于液体石蜡的润滑性能,渗出物和血液可以快速无残留地通过超滑表面,织物因此可以不被杂质污污,从而降低感污的风险。此外,超顺滑织物隔离了海绵与创面,减少了海绵对组织的二次损伤,有效提升了创面修复的效果。这些优异的特性表明,三维的超顺滑微纤维织物在高效的创面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编自高分子科技)

可拉伸、超弹的防寒保暖材料问世

极端冷环境严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传统的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因其纤维直径均在10μm 以上,导致材料重量较大且保暖能力难以进一步提升。

基于此,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俞建勇院士和丁彬研究员带领的纳米纤维研究团队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一步得到蓬松纤维骨架,并结合热诱导交联方法制备出了一种具有“硬—软”双组份结构的可拉伸超弹防寒保暖材料。通过研究不同聚合物—溶剂—非溶剂系统的相分离行为以指导调控聚合物配比,同步实现了三维蓬松静电纺纤维材料的成型和单纤维力学性能的提升;随后将交联剂包埋到纤维组份中,并经热诱导交联方法使纤维间产生原位粘结,构筑了稳定的纤维网络结构。

研究表明,所制备的防寒保暖纤维材料具有独特的拉伸回复性能且断裂伸长可达70%,与目前已知的蓬松纤维集合体相比具有更高的成韧性,且该材料还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压缩回弹性能,在-50℃的极寒条件下,材料经100 次循环压缩后塑性形变仅为4.9%。此外,该防寒保暖纤维材料还具有超轻特性(体积密度= 7.68 mg/cm3)和高保暖性能(导热系数=27.6mW/m·K),有望大量应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和户外纺织品等保暖材料领域。

(摘编自中国聚合物网)

植物酸可使碳纤维不易燃烧且更易回收

过去,为了使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抗燃性,研究人员将卤素添加到碳纤维复合材料中。但是,由于焚烧材料进行回收时,会产生有毒物质,因此卤素系阻燃剂最终在全世界范围内禁止使用。据报道,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的研究人员最近尝试用单宁酸来代替卤素。单宁酸是一种丰富的天然多酚,由植物产生。当添加到环氧树脂中时,该酸改善了该树脂与碳纤维的粘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当单宁酸暴露在火焰中时就会炭化,这就在碳纤维表面形成了一个炭化层,从而使火焰中的氧气无法进入材料中。因此,这种复合材料既坚硬又耐燃。

此外,只要将材料放在处于超临界流体状态的水中,就能彻底回收利用,这意味着液体的温度和压力被保持在特定的临界水平之上,复合材料浸泡在里面,数十分钟内就会溶解,且99%以上的纤维和树脂都能得到回收。更重要的是,回收的树脂可以用来生产碳量子点,并利用在LED 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物品中。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杂志上。

(摘编自cnBeta.COM)

高强度丝瓜状蛋白纤维助力海水提铀

据报道,海南大学王宁教授团队受到“超级”铀结合蛋白(SUP)与蜘蛛丝蛋白(spidroin)三维(3D)结构的启发,首次设计了具有高拉伸强度的双-SUP(dual-SUP,DSUP)嵌合蛋白纤维。DSUP 的湿纤维呈白色,直径约300±11 μm,在空气中干燥后直径减小至22±2 μ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湿DSUP 纤维的观察表明,湿蛋白纤维的内部是由交叉相互作用的细纳米纤维形成的,类似于丝瓜的结构。该结构暴露出丰富的铀螯合化学配位点,并且纳米纤维之间的大量连接点共享了张力,使DSUP 纤维具有出色的铀吸附能力和高机械性能。

通过最佳吸附pH 分析发现,DSUP 纤维在pH=5.0 时显示出最高的铀吸附量,为25.73 mg/g,而spidroin-SUP嵌合蛋白(SSUP)纤维在pH=6.0 时显示出最高的铀吸附量,为11.92 mg/g。因此,DSUP 纤维的最大铀吸附能力是SSUP 纤维的2.16 倍,表明通过增加铀酰结合功能位点,替换spidroin 可以显著提高铀的吸附能力。在接近天然海水的pH=8.0 时,DSUP 纤维仍具有17.64 mg/g 的高铀吸附能力。

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DSUP 纤维在30 min 内达到了吸附平衡,在铀浓度为16 ppm(parts permillion,百万分之一)的模拟海水中最大吸附容量为26.4 mg/g。同时,在pH=8.0 下使用浓度为100 mM 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从DSUP 纤维上洗脱结合的铀时,发现洗脱率超过96%,并且在重复使用8 次后,DSUP 纤维的初始铀吸附能力为72.41%。将DSUP 纤维放入柱中,并使用不添加铀的天然海水,发现DSUP 纤维表现出非常快的3 天饱和时间,在天然海水中的最高铀吸收能力为17.45 mg/g。因为DSUP蛋白对天然海水中的其他干扰金属离子表现出优异的铀高特异性,体现了最高的铀提取能力和天然海水中吸附剂的快速饱和速度。

(摘编自高分子科学前沿)

东华大学实现超长电致变色纤维的连续化制备

近日,东华大学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王宏志教授带领团队人员,利用平行双对电极结构,通过定制设备,首次实现了多色彩电致变色纤维的连续化制备,纤维长度可达百米以上。并且纤维器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和环境稳定性(如机械稳定性、水洗稳定性、光照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研究人员采用Cu@Ni 金属纤维作为电极,依次在表面涂覆ITO 层、电致变色活性层,最后通过挤出的方法,将两根对电极平行包裹在电致变色活性层表面并形成聚合物保护层,从而得到平行双对电极结构的电致变色纤维。通过使用不同的紫罗精类电致变色材料,在不同电压下,变色纤维可实现灰和蓝、灰和品红以及黄和绿、深红之间的可逆颜色変化。并且由于金属纤维电极良好的导电性和电致变色活性层形成的较短的离子扩散路径,使电致变色纤维具有较快的变色速度。

通过调节电致变色活性层制备参数(固化温度、传输速度等),使电致变色活性层均匀粘附在电极表面,活性层离子电导率可以达到3.07 × 10-3S/cm。此外,通过对比平行双对电极结构和单对电极结构纤维的变色效果,以及对纤维器件进行电势分布模拟,可以看出平行双对电极结构具有更均匀的电势分布,从而使电致变色纤维在长程范围上仍具有较好的变色均匀性。

金属纤维表面涂覆的ITO 层可有效减少电致变色活性层中离子与金属电极之间的副反应,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电致变色纤维的电化学稳定性。300 次循环后,纤维变色效果几乎不变。电致变色纤维外层的聚合物保护层有效提高了纤维的环境稳定性。电致变色纤维在100 次弯折、100次水洗、20 h 光照和30 h 加热后仍具有较好的变色效果。

利用电致变色纤维织物的颜色变化对人物进行伪装,展现了其根据周围环境变化进行自适应伪装的潜力。

(摘编自高分子科学前沿)

奥升德功能材料公司Acteev Protect™抗菌技术可洗涤50 次

6月15日,奥升德(Ascend)功能材料公司研发出了Acteev Protect™技术,该技术专用于防止霉菌、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使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实现抗菌功效。

Ascend 公司副总裁张博士表示:“Acteev Protect™能防止微生物在织物上的繁殖,以保持物品清洁。该技术可应用在防护口罩、服装、室内装潢、空气过滤器等领域。”

Acteev Protect™将锌离子技术与基于尼龙的机织和针织面料相结合。通过将活性锌离子嵌入聚合物基体中,提供一种持久的溶液,不像局部整理剂或涂料般容易被清洗。

“以离子形式嵌入的锌是一种强大的细菌生长抑制剂。”Ascend 公司技术高级副总裁Vikram Gopal 博士表示:“锌粒子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所以细菌很容易让它进入细胞体内。但是锌离子比其他必需元素(如锰和镁)更具竞争优势,并能够阻塞其它的摄入通道,没有这些矿物质,微生物就不能生长或繁殖。”

美国纺织化学家和色彩师协会主席、Ascend 公司纺织业务高级负责人Harrie Schoots 说:“使用Acteev Protect™制成的制服或运动服既耐用又舒适,并且可以根据当前的色彩趋势进行设计。”据了解,使用Acteev Protect™制成的针织和机织产品可至少经得起50 次洗涤。

(摘译自Ascend 功能材料公司/杜宇君)

陶氏新型混合粘合剂可用于高性能水性纺织印花油墨

6月11日,陶氏公司宣布推出新一代混合粘合剂,用于配制水性丝网印刷油墨,在人造纤维和天然纤维制成的织物上实现了优异的耐久性、色彩亮度和不透明度,将用于日益增长的街头服装和运动服装市场。

陶氏纺织品高级技术服务和开发负责人Padmadas Nair 表示:“由于户外服装和时尚服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DOWSIL™Print 041 可以帮助油墨配方设计师和丝网印刷店满足客户的要求,包括服装的成软手感、面料的鲜艳色彩,同时控制加工成本并获得卓越的耐用性表现。随着时装业逐渐采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生产方法和材料,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并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陶氏的创新印刷油墨技术可以帮助领先品牌实现面料的时尚外观、易打理、耐用性和可持续性等特性。”

作为一种创新的丙烯酸—聚氨酯混合材料,这一粘合剂可为传统纺织品印花油墨提供水性替代配方,具有高性能、成本效益和出色的可持续性。用DOWSIL™Print 041 粘合剂配制的油墨结合了现有丝网印刷设备的易用性,具有优异的附着力和极高的图像不透明度。与传统的PVC 油墨相比,该技术印花的纺织品具有优良的抗伸长性,以及耐洗涤、耐摩擦和耐熨烫性。过去几年,欧洲、北美以及世界各地的品牌商和监管机构基于健康和环境方面的考虑,已逐步限制使用含有PVC 和邻苯二甲酸盐的纺织油墨。

(摘译自陶氏公司/杜宇君)

Meridian 特种纱线集团推出提升降解速率的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经久耐用,经过处理可以呈现多种性能特征,并且产量供应充足,深受设计师们的喜爱。但是聚酯纤维和其他人造纤维会造成陆地和海洋污污。Meridian特种纱线集团6月15日表示,公司推出采用CiCLO®技术处理的聚酯纱线,该技术可使聚酯纤维在垃圾填埋场和海洋中的分解速率与羊毛等天然纤维相当。

Meridian 特种纱线集团目前正在将具有CiCLO®技术的纱线引入袜业市场,最初将用于性能袜和徒步袜。医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制造商也可以使用CiCLO®技术的纱线制造医疗服、实验服、医用窗帘和其他通常由聚酯制成的医用纺织品。采用CiCLO®技术的新纱线可以使用抗菌剂进行处理,经证明,抗菌剂可以有效减少病毒感污,并且不会影响织物的美观、耐磨、耐用、功能性等特征。

Meridian 特种纱线集团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瓦尔迪斯的新制造工厂正在加工这类纱线。该工厂于2019年7月运行,是现代化的新型污厂。与同类型的纺织厂相比,该工厂大大减少了水和电力使用量,并且污色和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较少。

(摘译自Meridian 特种纱线集团/杜宇君)

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组建获工信部批复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先进印污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山东中康国创先进印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核心建设单位包括康平纳集团、东华大学、浙江传化智联、广东德美、上海安诺其、鲁泰纺织、青岛即发等多家纺织印污行业骨干单位。同时,中心通过中国先进印污技术创新联盟,汇聚产业链上下游科研、生产及应用领域优势创新资源,协同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先进印污技术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创新中心将围绕高品质印污产品设计开发、节能减排印污新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印污装备及制造系统等重点方向,建设公共研究开发平台、中试验证及技术孵化基地等,打造新型创新载体,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支撑印污行业绿色创新发展。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对国家先进印污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指导,推进坚持开放理念,在企业化运行过程中进一步吸纳行业创新资源,打造开放共享的行业创新平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

6月27日,2020年吴江区半年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项目现场举行。

吴江区委书记李铭表示,59 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是吴江聚力“六稳”“六保”、冲刺半年度、奋力夺取“双胜利”的关键举措,对于推动吴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作为重点项目单位代表表示,创新中心将加快建设步伐,围绕先进基础纤维新材料、关键战略新兴纤维新材料和前沿纺织新材料,重点攻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不断实现先进功能纤维技术革命性突破,为支撑我国纤维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纺织纤维产业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

据介绍,创新中心项目总投资11.5 亿元,计划建设集研发实验室、检测中心和中试基地为一体的创新中心产业园,重点攻克纤维材料高效成性化制备技术,研发前沿纤维新材料等纤维共性关键技术。

莱赛尔纤维开发应用技术交流对接活动在福建晋江举办

7月3日,由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晋江市科学技术局与通用技术集团中纺院海西分院共同承办,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福建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通用技术集团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协办的“莱赛尔纤维开发应用技术交流对接会”在福建晋江举办。安踏、特步、利郎、九牧王、柒牌、凤竹、恒安、泉州师院、闽江学院等30 多家福建省内知名纺织服装、印污、卫材、家纺企业及科研院校代表共同探讨莱赛尔纤维在服装面料、医卫材料、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技术开发及应用需求。

晋江市副市长庄天怀在致辞中表示:“莱赛尔纤维产品具有科技、时尚、环保等特性,又与福建省的鞋服、卫材、家纺等纺织产业链契合度高、互补性强,有十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市场前景,能够助力我们补齐补强高端、环保的纤维材料问题。此次交流对接活动旨在进一步形成莱赛尔纤维开发及应用创新,推动中纺院和纺织服装院校、企业的高效对接。”

会上,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剑从特色、性能、产品、技术、应用五个方面全面介绍了该公司莱赛尔纤维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他表示:“绿纤公司将为下游客户提供3 个增值服务,分别是技术、市场、品牌增值服务。”

愉悦家纺技术副总乔传亮分享了莱赛尔纤维在家纺、服装面料领域应用情况及经验。他表示,通过和中纺绿纤合作开发,无论是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还是制作工序、成本、效率等控制水平都得到了稳步提升。

随后,参会代表围绕绿纤的性能、应用领域、后道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与中纺绿纤技术团队进行了交流。当日下午,在晋江市工信局、海西分院的陪同下,中纺绿纤及愉悦家纺一行还实地考察走访了柒牌、福田印污及冠宏。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利于引导晋江市乃至福建省聚焦绿色生态环保新材料在纺织服装、医卫材料、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优化升级,加快上下游协作配套步伐,也有利于推动通用技术集团对绿纤产业的全国布局及应用推广。作为活动承办方的海西分院,在中纺院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沟通衔接、产业链信息收集交流、技术产品推介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区域公共服务平台的窗口、桥梁、协同作用,为推动中纺院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和世界一流纤维新材料龙头企业贡献了力量。

厦门帮众科技向“纺织之光”捐款

近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收到一笔来自厦门帮众科技有限公司的3 万元捐款。金额虽不多却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行业企业渡过难关增添了信心。

据该公司总经理谢吉材介绍,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纺织行业影响非常大,国外疫情导致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更加漫长。传统无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将被加速淘汰,迫使各纺织企业加大新、优、特产品的开发力度和速度。

厦门帮众科技有限公司是民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是高精度配料机和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集成,为化纤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提供配套服务。企业根据市场形势,今年针对锦纶行业需求加大研发力度,推出适应市场的产品。目前公司生产比较正常,正在为纺织化纤企业赶制设备。

“与基金会结缘,更让公司坚定了未来发展的信心”,谢吉材表示,“我们要把核心产品做到更完善、更稳定,争取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从5年质保做到10年质保,为差别化纤维生产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2021春夏中国女装面料流行趋势论坛举办

近日,2021春夏中国女装面料流行趋势论坛在“时尚纺都”绍兴柯桥中国女装面料流行趋势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拉开帷幕,这也是研究院于2020年举办的首次线下论坛。

论坛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部趋势研究员王玢,首先就“2021 春夏纺织面料色彩流行趋势”主题进行分享。随后,趋势研究员焦中惠通过“2021春夏纺织面料女装流行趋势”的主题演讲,详细解读了这一流行趋势的核心问题。高级趋势研究员于婷婷则针对“2021 春夏纺织面料图案流行趋势”及“2021 春夏纺织面料针织流行趋势”进行了分享。

综观整场论坛,所分享的全部趋势内容均是对流行生活方式的解读,涵盖色彩、面料、图案、针织等多元方向的深度研究成果。此次活动以丰富、深入、详尽的内容,前瞻未来潮流方向,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和科学的开发视角帮助产品开发人员实现创意水平的新进阶,并助力企业在风格、品质、功能、应用等方面全效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水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开发体系,从而铸就柯桥企业崭新形象。

20位选手入围2020“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决赛

6月16日,同裳@东方 2020“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在北京初评。经过严格的评审,最终20 位选手入围决赛,他们将在8月28日集合于深圳大浪时尚小镇,角逐第十届“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金奖。

2020“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由中国服装协会、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建设管理中心、《中国服饰》杂志、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办事处、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承办。本届赛事吸引了诸多优秀设计人才,来自成熟设计师、品牌设计师的投稿量增加了20%,还收到院校跨专业投稿,如动画制作、视觉传达专业等。大赛在70 天的征稿期内,共收到2375份作品。

本次初评评委团有行业权威专家“金顶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学院纺织服装研究院院长、东方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吴海燕,著名时尚艺术家、“金顶奖”获得者、“玫瑰黛薇”定制品牌创始人刘薇,轻奢潮牌LALABOBO 董事兼设计总监于茜子,国际评委ESMOD 广州法国高等服装设计学院院长Zora,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产品开发技术专家、顾问Emmanuel Rochet。受疫情影响,部分评委无法亲临现场,此次也通过现场+网络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评审。

猜你喜欢

纤维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麻省理工团队研发新型“可编程纤维”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聚酰亚胺纤维研究进展及应用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谢雪君纤维绗缝作品选
跟踪导练(一)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刘辉纤维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