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0-07-28金永焕何二松
金永焕 何二松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普通外科,广西南宁市 530021)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加之饮食结构的改变,高龄结直肠癌的患病率逐年增长,结直肠癌患者中>70岁者占比高于30%[1]。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为传统术式,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临床开始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研究显示[2]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中青年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但高龄结直肠癌患者体质不同于中青年,其心肺功能较差且免疫力低下,构建气腹存在一定风险,加之其可能无法耐受手术、术后恢复慢及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等因素[3-4],故而临床对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争议。本文选取70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观察,探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均经病理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纳入标准:年龄不低于75岁;生命体征平稳;Karnofsky行为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60分;意识清楚,能够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及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完全性肠梗阻;有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合并全身性慢性疾病或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术前已行放化疗。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75~86(80.2±4.1)岁;KPS评分为(63.7±1.2)分;病灶位置:左半结肠4例,右半结肠5例,乙状结肠8例,低位直肠3例,中高位直肠15例;癌症分期:Ⅰ期4例,Ⅱ期9例,Ⅲ期17例,Ⅳ期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76~88(81.3±4.5)岁;KPS评分为(63.7±1.2)分;病灶位置:左半结肠3例,右半结肠6例,乙状结肠6例,低位直肠4例,中高位直肠16例;癌症分期:Ⅰ期3例,Ⅱ期10例,Ⅲ期18例,Ⅳ期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开腹手术,麻醉方式为全麻。于腹部正中做切口,将对应肠段肿瘤血供切断,并切除相应肠段的淋巴结与肿瘤。若切除右半结肠要确保切除远近端肠管长度≥10 cm;如癌症类型为乙状结肠癌或高位结肠癌则分别切除肿瘤远端肠管5 cm与近端肠管10 cm;若癌症类型为中低位直肠癌则开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1.2.2 观察组 采取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为静脉复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建立CO2气腹,做切口于脐下,此为置镜孔,另做切口于两侧锁骨中线处,此为操作孔,将肿瘤切除并将两侧结肠系膜及肠管适当切除,并开展淋巴结清扫。若切除右半结肠则做切口于上腹正中,若为直肠癌、右半结肠癌及乙状结肠癌则做切口于下腹正中,Endo-GIA断开远端直肠,切除工作均于体外开展,在直肠近断端放置圆形吻合器钉帽,再放回腹腔中,腹腔镜辅助吻合于直肠远断端,手术完成后于腹腔镜帮助下将引流装置安装好。
1.2.3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的术后处理方式无明显差异。均保持良好的卧床休息,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给予针对性的镇痛处理,并了解患者意愿以决定是否化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量,同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1年,通过电话、定期复查等方法随访并统计两组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x±s)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3 术后1年随访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结果比较 [n(%)]
3 讨 论
结直肠癌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其发生率位列第三,统计结果表明相较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生率更高[5]。近年来我国居民饮食结构逐渐调整,社会活动也不断转变,导致结直肠癌患病人数逐年增长。结直肠癌根治术为传统治疗术式,但创伤较大,且麻醉耗时较长,加之患者身体机能被削弱、免疫力差等,对患者特别是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影响较大,故而临床十分关注如何减少手术创伤并提高患者耐受度,促进术后康复。近年来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广受临床青睐,因其可满足上述手术要求。
腹腔镜作为可视系统可连接屏幕,对病灶大小、位置及形状等可以细致观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便于医生迅速判断,并将手术方案制订出来,避免时间拖延导致病情恶化进展;术中还可分离轻微粘连或剔除粘连病灶,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风险,预防术后瘢痕残留或损伤周边神经组织,为临床治疗胃肠疾病的科学选择[6-8]。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不会明显牵动腹腔脏器,为脏器提供充分保护并可开展多方向与多角度检查,清晰了解深层次病灶;腹腔镜视野还具备放大功能且图像清晰度高,可清晰显示纤细的血管神经,将病灶准确切除,即使为非目标病灶也不会被遗漏,对癌细胞转移与扩散予以有效控制[9]。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道相近[10],提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效果接近。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丁毅等研究报道相近[11],提示腹腔镜手术比开腹手术安全性更高。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主要采取电凝操作,切开皮肤后先凝断脏器组织血管,故而可良好止血,明显减少患者创伤,且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可相应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术中手术穿刺器切口长度仅1~2 cm,有效预防空气中细菌尘埃侵入切口,预防腹腔感染,维持腹腔内脏器状态,且术后可早期离床活动,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及心肺功能恢复[12];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将围术期病死率降低,故而对于高龄患者而言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有效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安全性与可行性高,能促进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