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模型视角下的创新创业与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促进研究
——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复盘探析为例
2020-07-28王星月
伍 艳,黄 进,王星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卫生健康促进与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在新时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重要任务,精准健康帮扶是民族地区卫生健康提升的关键.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 年创办以来,全国高校累计947 万大学生参赛,产生230 万个创新创业项目,极大激发青年、高校、地方政府创新创业活力,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2017 年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瞄准国情现状,以项目对接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城乡社区等实际需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高校的创新创业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作用越来越突出,广大民族地区实际需求也为创新创业开展提供持续动力.
本文通过复盘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赴民族地区医疗实践获奖项目,回顾分析项目创意、目标进展、成果评估、项目落地等环节,精准对接民族地区健康发展需求,激活高校、政府、企业三方中人才、项目、市场要素及资源活力,消除既往高校创业积极性低、政府单向补给、市场趋利性的影响,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手段,促进项目实施与转化落地,让创新成为支撑民族地区健康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促使政府、高校、企业各方创新的延伸,实现让民族地区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公平享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照护成为可能,解决互联网+新模式下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现实困境.
1 背景及现状
1.1 民族地区卫生健康现状
“脱贫攻坚”是新时代三大重要挑战之一,其中民族地区的卫生健康促进工作是最艰巨复杂的一环.卫生健康促进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援,更多的是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医疗精准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 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2019 年10 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仍有585 个国家级贫困县、388 万个贫困家庭、734 万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贫困地区,患者数量庞大,医师资源稀缺、医疗条件极差.尤其在民族地区,幅员面积广阔,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居住分散,许多地方道路不便,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大病救助制度之间,在对象、程序、标准、信息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1],政策的合力尚未形成;县级医院治疗大病的能力不强,县域外转诊率高,贫困地区地方病、传染病防治任务依然较重,慢病患者逐年增多,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比较突出[2],这些都是卫生健康促进所面临的极大困难. 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卫生健康促进模式,转变发展思路,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发展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与服务形式.
1.2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现状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要形式和专业教育的实施要求[3].美国专家Kolin Boll 在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将创新创业(Entrepreneurship )总结为高校毕业生需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等同于学位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4-5].高校创新创业活动通过激发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的热情,提升学生创新水平和能力,在未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时主动成为区域及国家经济发展和就业创业的主要力量,成为创新元素的信息源[6]. 现实的困境有两点,一是高校教学内容与实际存在脱节的现象,创业环境及创业要素尚未有效形成;二是高校内创业主体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精细度与创业积极性呈“逆相关”关系[7],尤其是医学专业,存在学制长及职业取向成熟的特点,创业主体积极性普遍偏低.
1.3 政府、企业的创新创业角色
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影响着国家的强盛、社会的进步,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Schumpeter 提出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四种方式. 政府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主要角色应是财政保证,稳固各方契约关系,起到督促高校与企业间稳定的相互作用,降低交易门槛与分担风险.企业是创新创业项目评判者角色,在高校的创新创业中嵌入市场规则,形成高校、政府、企业协同契合局面[8].高校与政府、企业协作现实的困境有两点:一是高校创业主体对创业政策和特殊的优惠支持政策并不了解,对于政府的中长期规划及如何与政务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不熟悉;二是高校的项目在创业初期,天使轮、种子轮阶段均面临啄序融资难的普遍现状.
2 项目复盘探析
2.1 定点实践,促进创新,启迪项目雏形产生
“飞行医院”是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银奖项目,来源于一个高校学子为边远山区人民筑健康的梦.飞行医院项目团队成员中大多数曾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大学生赴民族地区社会实践和 “青年红色筑梦实践营”,在赴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等贫困边远山区的医疗义诊活动中发现全村仅有一名赤脚医生,大部分老百姓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后才会选择去上级医院就医,而百姓去上级医院的住宿费、路费等无效就诊费用支出占看病费用的三分之一.政策保障、基层自身建设、群众观念提升、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改善等都可能是制约民族地区健康提升的因素,团队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一些改变.学校一系列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方案如同甘露一般,使扎根在同学们的梦生根发芽. 团队指导老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与适时的引导,让实践活动增添了一份勤学笃行,研践相济的使命感.
由高校、政府和企业三方共建的省市校的双创示范基地、孵化中心等是一个切实服务高校和青年创业者的平台,创业者通过“创新创业沙龙”项目交流,充分共享利用创新创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有共同目标的同学集聚一起,通过教育培养、资源引导与规则设立,精准匹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和学术型社团支持,团队迅速组建,并在交流讨论中不断完善创意,最后提出建立医疗整合体助力边远山区提升基础医疗的计划,项目雏形形成.
2.2 政企支持,对接资源,促进项目持续开展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需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且形成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长期运行机制.10 余年来,学校每年坚持组织一批医学博士、专家赴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去开展医疗义诊服务,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群众对这支高素质专业的队伍常驻解决医疗问题的殷切期待. 学校汇集资源,积极搭建平台促进远程医疗系统开通,培训当地医务工作者,协助地方医院开展疑难手术.对于基层难以确诊的重症病人,可及时运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模式转移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对于诊断明确、经过治疗病情稳定的病人,上级医院将重新让患者返回所在辖区地方卫生机构进行继续治疗.
互联网+诊疗模式是高校主动资源输出服务地方经济的创新机制,团队学习了解医院管理体系,进行新的有效知识提升与储备,同时也通过学校两大学术型社团:急救技能协会和华西精准医学创新研究协会完成了团队核心成员招募. 项目选拔10 ~13 名有共同兴趣的优秀学生,并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成员急救水平专业能力获得认证,整合专业人才优势更好的融合到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促进工作实际需求中.
创新创业活动必须汇集多方资源,提供跨越产学研界限的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创业意向者在真枪实弹中实践.学校为期20 天的训练营集训,飞行医院项目团队根据任务分解细化分工,实践组、集训组、后勤组同期进行,每天保证3 名以上的核心成员参加集训.经过路演、创业导师一对一深度辅导,找出项目执行的短板,提出二级市场更深入的问题,如由于团队不够了解当地流行病情况,医疗配置不够精准,部分居民未能及时得到诊疗意见. 如筹集、出发以及现场配置等方面,分工不明确,导致了拖延,运作效率低. 如与各地公益组织暂未建立广泛联系,志愿者后援支持不足.高校-政府-企业协作模式新生态,充分保证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落地,团队运行机制与分工进行完善,补全资源配置及加强志愿者招募.在各方支持下,项目团队与民族地区卫生部门对接,摸清基本医疗卫生情况,打通公益组织联系渠道,募集公益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响应并做好运送、随行的抢救工作. 后勤组做好实时总结提炼,人力物力资源协调工作,不断促进计划的完善和工作的高效运作.10 余个月后团队整合附属医院、兄弟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通过自主研发飞行背包,成立15 个义诊小分队,定期到达边远地区进行义诊. 组建了一只以卫生健康促进为核心,以医疗资源下沉为目标多功能移动医疗队,利用可携带便携集成式医疗设备,通过地面或空中等多种方式快速到达偏远贫困地区开展诊疗工作.
2.3 成果回顾,道阻且艰,未来更需登高望远
合适的选题,充分的诊疗实践,合理的痛点切入,科学的平台构建,先进的技术应用,使项目获得了专家评审和投资人的高度肯定和热切青睐.“飞行医院”-全球首个边远地区智能诊疗平台项目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飞行医院”项目打造了一只致力于支医扶贫的多功能移动医疗队,项目依托于学校远程医学中心,以扶贫为核心,以资源下沉为目标,针对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地区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构建全球首个边远地区远程智能诊疗平台(图1). 目前已成立15 个飞行小队,以三个月为周期,下至岳池县、甘洛县等31 个签约县级医院,以标准化培训结合当地常见病多发病情况,提供专业化定期培训和义诊,并由县级医院辐射至相应的卫生站. 与此同时,团队还通过自主研发软件、研制设备,借助低廉的宽带接入等方式,构建了一套覆盖644 家网络联盟医院的“飞行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卫生站”三级联动分级诊疗远程网络,在突发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疫情等情况下,基层卫生站传出紧急信号,县级医院发出请求,飞行医院将在半小时内响应请求,2 小时内集结超过30 人的队伍,8 小时内奔赴现场.而对于智慧诊疗体系无法到达那些极其贫困的地区,团队自主研发了飞行背包,装着血压计、血糖计、可拆卸式B 超机、折叠式X 光机、手持心电仪等一般体检设备,以5 人为一支飞行背包小分队,背着背包,去到最边远最贫困的村落,一村一户地提供疾病筛查和简单诊治服务,同时按照病情轻重报送至上级医院.
图1 “飞行医院”项目形成过程Fig.1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Flying hospital” project
团队赛后致力于推广飞行医院卫生健康促进联盟,共同推动中国远程医疗体系的覆盖与完善,吸纳广大志愿者参与培训义诊和运营管理中.在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实战演习中,飞行医院团队深入31 个贫困县区,诊治4 458 人次群众,在远程医疗端,协助连接14 000 台的远程会诊服务,实现对210 万人次各级各类医疗人员专题培训. 目前团队已获得中央财政、当地政府和医院配套资金支持累计3 千余万元,事迹被BBC、CCTV 等191 家媒体报道. 同年,基于远程医疗和应急救援的应急医疗队通过WHO 认证成为世界上首支非军方最高级别的国际应急医疗队.
3 模型与讨论
3.1 高校、政府、企业创新创业协整关系
通过文献检索、访谈调查,项目推广、实地考察等方法,发现民族地区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医疗健康意识低下,民族地区语言沟通障碍等都是制约民族地区健康提升的瓶颈问题,14 个连片贫困山区因病致贫返贫的健康需求巨大,高校、政府、企业在不同时期对民族地区创新驱动、人力支持及促进生产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评估,因地适宜协作促进科教文卫创新融合.1995 年,荷兰三螺旋国际会议提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螺旋联动的三螺旋理论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创新核心理论,提示行政链、生产链、科研链三方的要素需充分结合,高度协调,促使三螺旋模型进化演变,如图2.在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促进工作初期,为三螺旋模型Ⅰ政府主导型,政府掌握信息资源,指导创新活动,不足是经济发展后三方创新活力不足,各方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第二阶段是卫生健康促进任务落实期,三螺旋模型Ⅱ为三方联动型,政府、高校、企业各自深入民族地区探索发展任务正向推进卫生健康促进工作,不足是面对创新驱动和创业改善的高风险与高投入,市场无法有利推动投资要素,创新供给不够.十九大以来,政府机构出台面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办法促进双创人才的培养及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面向企业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激活企业活力,三螺旋模型Ⅲ演变为耦合交互型,政府、高校、企业互为支撑,各方职能重叠创新.政府的政策保证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获得合法性,高校的科技成果促进企业持续推进优质产品,在产业结构转型期提升经营能力和效应;政策引导下地方建立健全制度,各方形成协整关系.
图2 三螺旋模型视角的校政企关系演变图Fig. 2 The evolution diagram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universities,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iple helix model
回顾项目的产生、推进及最后的展示,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协作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是人才,首先高校要立德树人,解决价值引领问题.“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投身国家发展战略”一直以来都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和任务[10],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本领,用所学所长服务于国家发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更多患者谋福祉. 大赛不仅仅是高校创新创业成果的一次次集中展示,更是以赛促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能力、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人才.政府和企业在高校中充分发挥教育作用,改变了原有高校科研项目自问自答的方式,项目的质量交由市场规则及地区需求来决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高校-政府-企业三方长期合作的共同目标,促进高校教学成果形成、企业吸收及市场转化产品,各自履职,发挥长处,合作共赢.
3.2 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可及与民族地区卫生健康发展工作可与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期间,高校学子代表项目团队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实践活动感受,在总书记回信精神引领下,各高校积极发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让创新创业实践与精准卫生健康促进相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携带前沿科技项目走进民族地区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助力,促进贫困地区科教卫生供给侧结构改革,成果显著.2019 年,大赛23.8 万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入基层, 16800 余项合作协议签订、480 余项公益基金设立,产生经济效应近64 亿元,精准助力扶贫与乡村振兴,形成燎原之势[11].
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包括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 , 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9].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建设使医疗卫生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把加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也为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尤其是精准卫生健康促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移动网络医院、线上医生、远程诊疗,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为民族地区医疗带来极大的便捷.民族地区以医生坐地应诊、巡回医疗、远程医疗三种方式,在合理规划布局对口帮扶医院建设的同时,发展流动医院、移动医院.互联网与现有的医疗资源的结合与传播,如同为各级医疗技术人员插上了翅膀,令他们能跨越时间空间限制,将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的身边,更好的发挥优质医疗水平辐射作用.
医学生是未来医学科技创新生力军,但医学作为传统学科,多数医学生未来职业方向明确,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认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之间存在一些冲突;学生喜欢的线上学习模式未形成体系,只能使用百度搜索等解决问题;部分网络平台课使用率偏低. 在对学生成长思维专项调查发现,92.3%的学生表示在校期间愿意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但真正参与的不到一半,5%有想法准备实施创新创业计划,25.3%有想法但不知道怎么落地,23%没有想法[12]. 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与民族地区实际的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持续育才造血,助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大激励力度,允许成果完成人职务科技成果约定权属或股权比例,申请专利或作价投资,甚至以个人名义占有股份,在政策的引领下,不仅释放了创新动力,更提高了师生共创的积极性和科技创新意识,在创新转化的基础上积极创业,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扶医扶贫更是扶智造血,互联网+时代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是高校有利促进民族地区知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持力量,实现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的可及与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促进工作可与.
4 结论及建议
大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证明三螺旋模型在新知识经济时代发挥着重要意义,其内在逻辑对于鼓励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持续助力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促进工作极具启发意义,民族地区卫生健康发展关键点在于提升贫困对象的就医率、改善因病致贫返贫生活质量,根据不同时期的民情现状,高校、政府、企业任何一方都能成为三螺旋结构的支撑结构,在现阶段民族地区脱贫任务和未来的乡村振兴计划中都有利推动民族地区共享发展和提升健康水平.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是在国家主导下,调动高校、企业、政府等综合资源,创设情境对接需求引导校企发挥组织优势,让创新创业项目源源不断形成助力民族地区发展战略的新生态.
4.1 政府制定民族地区卫生健康发展政策,社会保障和管理促进
政府是三螺旋结构中的主要组织者、策划者和推动者,首要任务是根据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环境和帮扶对象健康状况,科学连续制定困难识别、精准帮扶、支持管理、脱贫考核各阶段组织方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救助制度、(异地)医疗保险制度,精准摸排慢性病、大病家庭情况,对因病致贫和丧失劳动力的群众实行五保供养,所有县级区域覆盖新农合养老保险和医疗制度,有效遏制因病返贫. 其次是完善税收政策、创业补贴等,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本聚集,重点解决民族地区不平衡发展问题,发布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有规模有组织吸引企业参与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促进工作,帮助企业完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然后是形成民族地区发展信息控制中心,在政策和资金上鼓励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有效组织专利、成果形式鼓励校企合作,在民族地区长期稳定地促进实践成果的转化.
4.2 企业因地制宜开发民族地区健康产业,发展生产和利益共享
企业是创新转化的主战场,在追求和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从事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任、避免损害民族地区相关者利益的法律责任、捐赠资源改善当地人民生活质量的慈善责任.对于创新型优秀企业更要承担着社会更多的慈善责任,包括直接的资金和物资资助,和间接的对于民族地区区域发展的支持,提供如检验中心、康养中心等生产性项目和基础设施,缓解民族地区贫困人群的非收入约束,开展劳动力培训和观念提升,因地制宜开发民族地区生态产业和特色资源,如中药材种植等.参与多层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治理体系构建,对接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提升民族地区贫困帮扶对象的智力、知识和技能,让民族地区贫困对象减少帮扶依赖提升内生动力,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可能的利益共同体.
4.3 高校青年红色筑梦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科技产出与成果转化
高校是全社会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最集中的地方,高等教育的创新科技理论成果生产、传播及应用属性及社会功能决定了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源动力作用,是国家创新发展过程中占据绝对地位的主体力量[13],对于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促进工作具有天然的优势,除了既往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社会实践等模式外,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及远程医疗模式逐渐成为国家锻炼和培养民族地区发展人才的创新模式之一,基于民族地区病种情况,实现远程在线技术在位帮扶.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促进理论成果面向实践成果,服务社会引领发展[14],师生广泛参与实践,对国情民生拥有真实的深入的感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范围、高层次、深程度的创设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情境,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和优秀企业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景中锤炼意志品质[15],通过项目对接、红色教育、调研帮扶等活动,摸清卫生健康促进工作相关需要,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辐射到广大民族地区,发挥带动作用.
运用三螺旋结构模型,充分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综合资源,统筹、控制、管理,建立新的图示让校政企三方原本相对独立的发展要素不断的融合协同发展,促使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促进政策从碎片化大水漫灌的方式向整体性转变,助力企业走出卫生健康促进因素不确定性,投资大收益小的现实困境,促进高校积极承担起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民生改善等历史使命.以产学研项目为纽带的重要平台建设,柔性汇聚创新资源,营造社会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校企共建医学科技园、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训练中心和产业园,立体化共享创新创业信息资源,高校通过面向民族地区的创新创业项目把科研强势转化为创新创业育人优势[16],企业把民族地区健康发展的需求转化成持续创新的内在动力,政府把宏观调控转化为精准发力,优化医疗保障政策,形成整体布局、智慧支撑、创新发展的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促进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