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2020-07-28李律秋

当代临床医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化低血糖糖尿病

李律秋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 昆明650204)

糖尿病作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其在发病率比较高的群体就是老年群体。近几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逐渐加快,该病的实际发病率也呈现逐渐升高状态。该病通常分为1 型和2 型糖尿病,其中,糖尿病2 型患者占据总体90%左右。老年2 型糖尿病通常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其影响的危险因素通常包含年龄较大、病程较长、药物用量过多、并发症较多等[1]。老年人出现低血糖通常是在夜间,发生过程无明显症状,不容易被察觉。为此,本文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在夜间低血糖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现做出以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8 年1 月年2019 年1 月期间收治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共96 例,根据有无夜间低血糖现象,分为夜间低血糖组与非夜间低血糖组,分别各48 例,其中,夜间低血糖组男30 例,女18 例,年龄61~84 岁之间,平均年龄(72.5±11.5)岁;非夜间低血糖组男28 例,女20 例,年龄60-85 岁之间,平均(72.5±12.5)岁。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相关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病情均满足WHO 中与2 型糖尿病进行诊断的相关标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均完整;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的具体方法与目的,且均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患者存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的并发症;患者有恶性肿瘤、甲亢,或者是比较感染性相关的疾病;患者在入睡之前需服用镇静类药物的;患者近期内对治疗方案实施调整的;叶酸水平较低的患者;患者生活无法自理。

1.3 方法(1)生化检查:患者在入院之后的2~4 天,对其静脉的空腹血糖(FGP)、餐后2h 血糖(2hPG)、HbAlC、血脂(TC、TG)进行测定,具体检测方法及仪器为:静脉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美国贝克曼AU6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高压液相色谱法,上海惠中MQ-200PT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血脂(TC、TG):酶法,美国贝克曼AU6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认知功能的评估:通过较为标准化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自身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MMSE 表分值范围为0~30 分,患者分值≥23 分,显示其认知功能无障碍;患者得分在13~22 分之间,显示其认知功能存在轻度障碍;患者得分在5~12 分,显示其认知功能存在中度障碍;患者得分<5 分,显示其认知功能存在重度障碍。

1.4 统计学分析 将SPSS20.0 软件应用在数据的处理中,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t 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化检查指标比较 夜间低血糖组的FGP、2hPG、HbAlC 均低于非夜间低血糖组,2 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TC、TG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MMSE 评分比较 夜间低血糖组患者的MMSE 评分为(25.3±5.2),非夜间低血糖组患者的MMSE 评分为(27.5±3.1),夜间低血糖组明显比非夜间低血糖组低,2 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2.518,P=0.014)。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检查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检查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FGP(mmol/L) 2hPGmmol/L) HbAlC(%) TC(mmol/L) TG(mmol/L)夜间低血糖组 48 6.53±0.98 10.12±2.27 6.43±1.48 4.5±1.1 1.3±0.6非夜间低血糖组 48 7.69±1.11 13.28±2.33 7.79±1.23 4.1±1.2 1.5±0.4 t - 5.428 6.730 4.896 1.702 1.922 P - 0.000 0.000 0.000 0.092 0.058

3 结论

2 型糖尿病属于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根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较为频繁,通常会对中枢神经产生损害,甚至会导致其产生认知功能的障碍。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大脑中的能量通常是由血清葡萄糖所供给,如果老年的2 型糖尿病人员出现低血糖,其脑细胞就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能量补充,并致使其脑细胞的实际能量代谢出现较短时间的障碍,最终导致其神经元细胞所具备的功能产生无法逆性的损伤。所谓的夜间低血糖,通常就是指糖尿病到夜间入睡的时候,其自身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2.8mmol/L,但是,其通常表现出无任何症状[2]。对于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其出现夜间低血糖的症状较为频繁,通常会对患者的大脑神经、海马体的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并致使其视觉空间、运动、反应的能力下降。夜间低血糖属于对老年2 型的糖尿病患者自身认知功能出现下降的一个显著影响因素,且夜间发生低血糖的比率通常较高,且由于患者处于睡眠,症状表现不显著,无法有效察觉。同时,由于夜间低血糖通常和自主神经收到损伤,快动眼睡眠时较为紊乱,以及记忆的巩固等具有直接关系,因此,需要加强其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损害的重视。根据刘丹丹等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夜间低血糖的频繁发生,通常会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认知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导致其减退。该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次研究显示,夜间低血糖组FGP、2hPG、HbAlC均低于非夜间低血糖组,2 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TC、TG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低血糖组MMSE 评分低于非夜间低血糖组,2 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之前的文章研究,刘丹丹等[3]研究人员认为出现夜间低血糖的老年的2 型糖尿病患者,其自身的认知功能显示逐渐减退,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夜间低血糖属于对老年2 型的糖尿病患者自身认知功能出现下降的一个显著影响因素,且夜间发生低血糖的比率通常较高,且由于患者处于睡眠,症状表现不显著,无法有效察觉,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损害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确保患者的健康。

猜你喜欢

生化低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