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德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

2020-07-27罗丽川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2期
关键词:有机结合生命教育德育

罗丽川

【摘要】生命的教育作为教学的核心,在解放人及提高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潜能意识,乃至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生命教育可以理解为是终身教育,是学校之外的延伸教育,而生命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可保证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生命教育;有机结合

教育应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唤醒,实现生命的永恒发展。著名教育家肖川曾表达出对生命教育本质的阐释,是对学生真正健康与幸福的关心。教育,无论是起点,还是终点,都是人,都是为了人的健康和快乐为出发点的,这是着眼于人的终身的教育,是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终身生长,一种可持续性的教育形态。

一、正确处理好生命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人的生命主要包括生理生命、心理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了人活着的状态,究竟是简简单单地活着,还是活出一种社会价值,这是有区别的。每个生命都是从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向更有意义的生存状态进化而来,德育以人为重,将认识和理解,乃至教育人作为最主要的出发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世界观而努力,是关注人生命和价值的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将感知教育与理解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升华生命形态,实现更好的自我成长而提供力量。生命教育与德育相结合,让教育的功效更加相得益彰,为积极激发学生的潜力和生命活力而发挥最大的功效,一个生命获得更好的发展,应从本质上改变生命形态,让生命得到健康状态下的合理性生长。

二、传统德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师生关系僵化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处理很关键,在传统的德育中,师生关系比较僵化,完全呈现出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教师的绝对权威,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了一种压迫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更不能与教师形成一种平等状态下的积极有效的互动。相对枯燥的道德教条,容易激发学生的叛逆和逆反的心理,形成一种消极的学习状态,严重阻碍了学习的有效推进。

2.德育考核不科学

通过量化考核来确定教师的教师水平,以及评价学生的品德高下,是一种不合理、不科学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而学习,完全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学习本身之外的地方上,不能恰当地挖掘教育的意义,以及形成一种兴趣化的学习,而教师为了自己获得考核上的优异,也会违背教育规律,造成教师队伍不合理的竞争状态。

2.德育功能化趋势显著

在很多学校德育成为了一个学校作秀的亮点,而非从实质意义上为了学生的利益和成长健康考虑。这些功利化思想下的举动,从本质上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为学生传递了一种不良的思想和信念,并未激发起学生实质化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成为一种虚假的认同,甚至是一种形式化的展示,不能收到实际成效。

3.德育缺乏社会化标准

作为一种将为社会服务的道德标准,德育要作为一种社会化服务的工具和潜在发展模式存在。学校德育要站在社会化道德的标准上作出相关教育要求,不仅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而且要树立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为学生获得道德素养的最大化发展,提供一种积极的精神养分。

三、德育和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

1.塑造高质量的师资团队

小学德育与生命教育的完美结合,要以塑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前提,进而开发一套富有成效和创造性极强的实践课程。教师要在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和认识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结构,在文化功底不断丰富的状态下,实现能力的提升,进而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获得更加科学的德育知识的重要保障。具体行为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全力武装自己的教育思想。思想决定行动,先进的思想有利于输出积极的行动,而德育和生命教育的巧妙结合,是一种深度的教育观念,教育者要在先进思想的教化与武装下,才能认识到其重要性,通过广泛阅读教育书籍,在不断研究与探索中,获得对相关教育理念的真知灼见,更进一步将健康的德育与生命教育理念以最正确、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到学生的认知状态中。

第二,增强教师对德育和生命教育认知,纳入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教育理念,首先教师要对德育和生命教育具有充分认知。据相关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对德育与生命教育结合的教育理念并不了解,也没有相关的教育认知和意识,根本无法将其纳入课堂内容中,需要加强其理念传输与认知。

第三,教师应具备德育相关的研究水平。德育与生命教育相结合的理论化教程较少,需要具备相关科研水平的教师进行探索和研究,为相关理念和思想的渗透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指导,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系统。

2.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多元化

第一,构建明确的德育教学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呈现日益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道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西方一些观念影响着当下的年轻人和正在成长的中小学生。教师要从教育本质和生命本质出发,为学生普及正确的道德观念,消除错误的道德观念,从人的本质出发,强化生命教学的理念疏导,将教学与学生幸福感和生命意义结合起来,以正确的德育思想和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丰富教学形式和价值理念输出,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而努力。

第二,在德育的基础上,夯实生命教育的内核。成功的教育是对生命的教育,要创新教学模式,采取更有利于德育和生命教育的教学模式,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促使其主动参与到德育学习和生命教育的讨论中来。

第三,强化养成教育的形式构建。小学阶段是行为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对学生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的日常行为,将培养目标与相关教学要求有效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养成教育教学体系,开展各种有益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将学生的日常行为扩大化,并积极地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认知奠定基础。

第四,开展特色活动,积极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生命教育”的育人环境的营建,需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完成,当然,也需学校的办校理念的支持。只有在良好的师风和积极的学风的共同带动下,学生才能在一片精神乐土中获得成长,并在一种有效的教学生态中,努力构建一种文化生态,产生高尚的生命体悟。

第五,开展与“生命教育和德育”相关的主题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不仅利于学生对于相关思想理念的深刻認知,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人生心态,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产生职业幸福感。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的积极主导与推行中进行,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投入度,也增强其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强化生命教育的实质意义。

四、结语

德育与生命教育本质上是有区别,但也密切相关,二者共同促进,相辅相成。在正待成长的生命中,开展此类教育,更容易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幸福和道德的重要,会拥有一种特别的教育体验。教师应在知识教育的同时,为学生传递德育和生命教育,在科学、正确的教育模式下,促使学生获得各方面营养,积极面对未来人生。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教育,而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和教师务必要把握住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开辟各种途径为学生营造长久且持续意义的教育模式,也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作出相应的教育行为。

参考文献:

[1]陈莹莹.小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融合[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9):52.

[2]邢俊红.浅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与写作教学的有机整合[J].读写算:教师版,2017.

[3]刘福廷.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J].考试与评价,2016(6).

猜你喜欢

有机结合生命教育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