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理论内涵

2020-07-27高进东向瑞雪阳关婷文李林萱

山东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观青年习近平

高进东 向瑞雪阳 关婷文 李林萱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成长与教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指明了青年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之德、学校之德、教师之德进行文化育人、实践育人、铸魂育人,坚持以“六个下功夫”为核心的教育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教育观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突出特征。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形成了以教育目标、价值取向、教育路径、教育内容等为核心的青年教育思想体系,对新时代青年的教育与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青年教育的总体目标:“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该有怎样的新青年?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观围绕着“培养什么人”这一时代命题展开论述,通过“扣扣子”“补钙”等生动形象的阐释明晰了青年教育的总体目标——“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新时代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紧密相连,建国初期的“三好青年”、改革开放时期的“四有青年”等都是教育对时代发展的反映,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要求教育与时俱进,对时代的新要求、新使命及时给予答复。面对新时代的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教育要培养能够正确认识新矛盾、善于抓住新机遇、勇于迎接新挑战、敢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回望历史,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正向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稳步迈进,青年一代要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感,自觉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

教育要培养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新时代青年要能够“有大爱大德大情怀”,能够“心无旁骛求知问学”,能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能够“提高审美,培养人文素养”,能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片面发展状态,明确了追求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习近平指出新时代的教育在原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深入培养青年,关注青年能力素養的全面提升。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只注重学习而忽视其他能力培养的教育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国家建设注入人才力量。

教育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与归宿。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国的政体和国体决定了教育的方向。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教育要为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在这些根本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毫不动摇。

二、青年教育的价值取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世界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与新时代的国内环境,把握世界大势,运用历史经验,科学回答了“为谁培养人”的方向性问题——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2]

教育要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培养可靠接班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进行全局把握。习近平多次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信仰坚定,党的事业才会后继有人。青年的教育要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引导广大青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话、自觉增强政治素养,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肩负起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坚持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青年教育的基本路径:坚持立德树人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不仅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也科学回答了“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青年教育提供了基本路径。习近平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3],指明了要通过立德以达到树人的目标,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是青年教育的基本路径。换言之,欲要树人,必先立德;欲要立学生之德,则需先立社会之德、学校之德、教师之德,“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4]。

立社会之德以育时代新人。社会是青年成才的大舞台,“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一方面,社会要坚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在时代发展中历史实践中的产物,是社会主流价值取向,需要人民的认同与践行。习近平多次指出青年是否真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在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乎着自己个人的命运与未来,更关乎着社会能否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因此青年的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中,鼓励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言行,引导青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落实到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另一方面,社会要坚持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5]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根基所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值得我们继承发展,社会需加强博物馆、艺术馆、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指导青年一代的生活实践,用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立学校之德以育时代新人。学校是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因而学校之德对时代新人的培育至关重要。习近平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6]一方面,学校教育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7]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要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将五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创新育人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德育,不仅强调体育,还要加强劳动教育与美学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立教师之德以育时代新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而立教师之德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本途径。习近平多次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阐释了一名好老师该具有的“教师之德”。习近平在2014年教师节时同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了“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点要求;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了要“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阐述了思政教师的“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精神准确概括了新时代教师之德,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与超强的能力,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与坚定的信念,要用教师之德涵养学生之德,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与影响学生。

立好社会之德、学校之德、教师之德,是为立好学生之德打下基础。学生之德是时代新人的首要条件,立好修身之德、齐家之德、爱国之德是学生之德的重要内容。学生要在教师的淳淳教诲下学习教师的高尚品德,在学校优良校风的感染下修养自身品德,在同辈群体的榜样示范中学习优秀品质,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传承优良家风,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四、青年教育的具体内容:“六个下工夫”

习近平的青年教育思想以立德为基本路径,以育人为根本目标,以为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为教育方向,同时还指出了以“六个下功夫”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形成了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青年的理想引领人生方向,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8]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9],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生如果缺少理想信念,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国家的发展就会缺少方向与动力。如果学生理想信念坚定,认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相结合,在实现个人理想时能够助力共同理想的实现,那么国家的未来就充满希望。因而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做好思想引领。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爱国主义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真挚情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的家国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忧国忧民,而对新时代青年来说,“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0]一方面,引导青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引导青年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定“四个自信”,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凝聚共识,教育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爱国主义不能紧紧停留在认知或情感层面,要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青年明白新时代爱国的表现,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爱国主义意志,落实爱国主义行为,要教育青年将爱国主义落实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关心国家大事,心系祖国与人民,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心中牢牢扎根。

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是青年健康成长的方向盘。从青年自身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高尚的道德品格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青年的成长都需要有高尚品格的引领。习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11]从民族發展来看,青年道德水准与精神风貌集中展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风貌,积极锤炼高尚品格、继承伟大民族精神是对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因而,品德修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需引导青年锤炼自身品德,积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承担时代责任,做思想先进、行为端正、人格高尚的时代新人。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是增长本领的关键时期,需有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培育过硬的能力素养。对青年的教育要注重其知识的积累,正如古语:“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12]一方面,教育青年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将专业知识学精、学透、学深。对专业知识能透彻理解、深入分析、灵活运用,把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领悟知识、验证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还要善于思考,不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发现已有知识的不足,不断去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培养青年广博的知识储备,将知识学广、学博、学通。习总书记曾指出,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要注重通识教育,鼓励青年能通读人文、自然科学相关经典书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对青年的培养注重系统性,注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鼓励青年读书学习贵在坚持,水滴石穿,长期积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

教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美好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虚度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一代代青年接力奋斗而来的,祖国的美好明天需要由当代青年接续奋斗来创造。要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认识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用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奋斗的行动去追逐梦想,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一方面,奋斗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不是自我激励的口号,不是自我安慰的良药,只有真真实实的行动才是真正的奋斗,要将奋斗落实到点滴行动中。另一方面,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奋斗的过程不会轻轻松松,要教育引导青年不畏艰苦、迎难而上,要学会坚持,不轻言放弃、不随意懈怠,勇于砥砺奋斗,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综合素质是个体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个体多方面能力或素养的综合。国家需要的人才不是唯书本的书呆子,而是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才,是综合素质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全面协调发展的个体。习总书记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年的培养要注重青年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加强德育,将立德树人贯彻于“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养学生道德认知、增强道德情感、引导践行道德实践。要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在锻炼中增强体魄、磨炼意志、健全人格。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育,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引导青年,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要引导青年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氛围,鼓励青年参与志愿活动及其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2]习近平.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3]习近平.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8-22.

[4]习近平.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5]习近平.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8-22.

[6] 习近平.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0.

[7]习近平.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8]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4.

[9]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4.

[10]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4.

[11]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4.

[12]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4.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猜你喜欢

教育观青年习近平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基于工程教育观的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