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定位的再审视

2020-07-27王锴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时代

王锴

摘 要:从承载着军国思想出世的体育教育,在生产方式变革的推动下,走进了这个在知识膨胀推动下不断追求人性的解放、个性的解放、人本的回归的复兴思想的人文时代。面对新的时代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如何把握历史的契机,找准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是高校体育教师不可规避的问题。

關键词:新时代; 高校体育教师; 职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178-002

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环节之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理由,不懈追求的目标。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新形势下面对高度教育的新机遇,如何把改革的成果落实到教育之本的终端上,进而促成高等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给高校教育的基本环节,更是核心要素的体育教师背负上了新的历史使命。

1.不同是生产方式体育教育的定位

在农耕社会,为了维持生存的基本生存资料而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活动,都是由人身体力行的全身投入进行的,人从头到脚都在为生产活动而运动着、锻炼着,体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社会没有必要对他实施体育。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言,用不着让人力车夫参加田径运动。

进入工业时期,出现了社会分工,使得大批农民站在分工日趋精细的工业生产线上。人类的自我超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自我的生存环境不断趋向人类自我满足的方向,人类也因此得到了不断的进化。也就是在人类踏上进化走向文明这个欣然的不归之途,人类的退化与背离也开始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身体的退化与背离。工业社会的始现、人类的劳动方式以身体多种多样的运动与锻炼过渡到渐趋简单、单调、乏味的流水线式的机械化的操作,大大弱化了身体生物化的健康发展。体育是人类生产方式变革下的新生产物,近代体育是工业化的副产品。文明程度的增高是以体质的弱化为垫脚石的,但它给人们带来了固定的工作以及富足的闲暇时间,也给体育铺上了滋长的温床。

产业革命后,手工生产又逐渐被机器化生产所代替。机器化生产所要求的劳动力不仅慷慨陈词于文化素质的要求,对相应的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也提出了既定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对“增强体质”的客观需要由此就指向了教育,从此体育以“显贵”身份走进了学校这个庞大系统。为了完成社会的这个指向性功能,学校体育在蹒跚中成长并逐渐壮大。

时至今日,社会的发展走向了空前的鼎盛,体育的发展也走向了恒古未有的全盛时期。人类现在面临着的是超工业社会。人类在挣脱了农业枷锁的同时,又在极力挣脱体力劳动的枷锁,参与着脑力劳动的大力发展与体质弱化的背离过程。信息革命的到来将人类的体力劳动缩小到史前的最小范围与最低强度,只是经济使人的体力变得更缺乏意义,而分散性的社会组织和多元化的生产方式,使强制性体育的领域迅速萎缩。未来社会将是一个高自动化、高效率而体力劳动参与较少、闲暇娱乐时间不断增多的社会。

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与人类体质“生物性”用进废退的背离过程不断深化。在如今只是经济膨胀的时代,学校体育异化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刻板教育,甚至于从德智体的口号中降为智育的陪衬品、理性的附属品。走向泛机械化的身体教育发展方向,学校体育“增强体质—提高劳动—发展经济”的陈旧发展思路已被知识经济下人本论的呼声所唾弃,学校体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生物性效果的层面上,它浸润着强烈的人文色彩,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着人类的自我呵护,以人为本,追求人本位的健康,是知识经济时代下体育教育的必然归宿。

2.高校体育教师的主体性与社会属性的矛盾统一

社会的变迁推动社会的进步,当今社会充斥着信息的高度整合,知识的极度膨胀,各行业、各领域都在经历着蜕变过程。高校体育教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继承活动,同时也是理性对人存在的自然性的规训过程。教育从人类发展的大前提来说,是以人类摆脱愚昧无知走向文明的过程。人类在接受规训的过程是在不断完善人的自然存在性,是为了满足个人意识随意舒张的欲望,但人的社会存在确实以暂时压抑人的自然存在性发展为代价的,以人的自然存在性为终极目标的。两者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同时,两者又相携发展。

高校体育教师从属于高校体育教育,就不应当过分沉没在其自然存在性扩张所给予的自我满足的良好体验中,做一个识时务的才俊,想体育教育之所想,急体育教育之所急,成为一个忠实的“社会囚徒”。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接受“规训”的初衷得到更好的满足。高校体育正在历经蜕变过程,人性复归,人格完善,人文关怀和主体解放、个性解放的新文化推进了高校体育的改革创新,也给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体育教师,如何抓住这个契机。把国家改革的新举措切实落到实处,把自己积极融进这个蜕变之中,这才是让自己的存在之本得到尽善尽美的上上之策。

3.体育教师的再定位

3.1体育教师的“育人”定位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把“育人”放在教学实践过程的首位。面对有着一定雏形价值观、人生观的新生一代,如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而坚定不移的价值观,确立成才先成人的人生观,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体育教师靠的不是虚无渺茫、空中楼阁似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率先示范。学生更多的是对自己感性的从属,而不是理性的驾驭。这就要求教育者用更为艺术的方式来育导这些迷津者,用自己的人格来感化他们,用教育者深厚的修养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人格,是一种品德、情操、气质的集中体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由于教育、修养、经历的不同,人格也有所不同,有的高尚,有的欠缺。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格,(下转第191页)

(上接第178页)理所当然应当是高尚的人格。这种高尚的人格,其核心是“德在人先,利在人后”。为了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面对百年大计的树人工作,不是粗暴地以势压人,而是怀着一个幽香的爱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动人,在人前、人中、人后形成无形的凝聚力,切实准确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个角色的作用。

3.2教学实践中的角色定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线的体育“三基”教学过程,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成了批量生产的工业化产品,抹杀了其个体能动性和差异性,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完全放在教学的从属地位,大大背离了其主体的实质地位。在这个彰显“个性释放”“人本位”年代,高校體育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来审时夺势,重新设置体育课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多方位的立体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落实体育课程健康性、实用性、可持续性和个体需要等多方位的价值实现。

3.3高校体育教师再教育的实质定位

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高校体育教师是知识经济对其提出的时代要求。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多是从专业体育院校“深造”出来的,由于教学体制的种种弊端以及学校办学定位的滞后性等时代积淀的不利客观因素,导致这样一批批“高等人才”专业面窄、人文教育薄弱。同时另一方面,社会的知识整合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衬托出了当今高校体育教师知识老化进程的加快。从内至外的方方面面要求,都鞭策着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以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不断提高的时代要求。

“教育智慧、教学智慧是教师角色所拥有的独特范畴中的智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任何方面都应当围绕着它来构建”[1],体育教师也不例外。由于智慧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的抽象性,以及“智慧的诸要素之间有着某种妙不可言的契合”[2],所以人们对其“神似”的理解是放于心中的。只有体育教师智慧的生成才能超越“经验”的感性、“科学”的理性单一层面的教学,以达到时势教学的“最高境界”[3]。如果把体育教学中的以身体技术、技能看作是一种知识形态,它和体育理论知识只能构成体育教师智慧的必要重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只有将两者相互交通、升华地隔进入社会实践中,符合实践的要求,才能最终成为充要条件。

不同时代的体育教育有着不同的时代色彩,背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当代高校体育教师,应有高度的社会敏感及应变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通过间歇性地教学反思与创新,准确把握其社会属性与时势变化,确立与时俱进的角色意识、专业归属及师德升华,形成永不枯竭的教育智慧源泉。

参考文献:

[1]张辉.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创新发展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10):171-172

[2]黄鹤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9(24):9-11.

[3]李云鹏.基于通识教育角度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1(04):74-77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