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带得走”的阅读能力

2020-07-27吴继桃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吴继桃

【摘要】新高考“阅读为王”的时代已真正来临,这也倒逼着学生从小必须养成阅读习惯,阅读引领也就成了各学段语文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阅读是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方式,是提升审美和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有效转化到课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师需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以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指导为例,分享阅读教学所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课外受益

语文学习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倾心研究方能高效。阅读是语文学习最坚实的根基。新高考的改革昭示着“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与之相关的“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作文、得作文者得语文”等说法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这一趋势,既强调了母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日益强盛不断壮大的国家意志需要。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也是提升学生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的不二之道,更是学生学好语文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成了当今语文教师急需研究的问题。

一、由小见大,由情节归纳人物性格

在绘本阅读和文字阅读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文字或者文本都会有一定的逻辑和情节。在课外阅读和教材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人物形象,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不少写人的文章。面对这种类型的文章,学生想要解读人物性格就需要从情节入手,捕捉情节中的关键词句和人物表现,再进行仔细思考才能归纳出作品中的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点。

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以及围绕人物所发生的系列情节。再让学生选出自己想要解读的人物,并画出和人物相关的情节。例如,有些学生选择的人物就是“小女孩”,他们所画的情节就是小女孩被马车吓掉了鞋,躲在墙角不敢回家,鼓起勇气点燃火柴等情节。从“被吓” “害怕回家” “鼓起勇气”这三个心理变化的词组就可以看得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胆小、敏感的女孩。也有不少学生会选择“抢鞋子的男孩” “赶女孩出来卖火柴的父母”这些描写情节不多的人物,但描写的情节却可鲜明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抢鞋的行为可推测男孩的生活也很窘迫,但从他说的话中也可看出这个男孩调皮的性格与缺乏同情心。

这样通过情节品析而了解人物性格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加以强化训练,让学生在表演或游戏中强化对细节的观察与把握。例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小女孩的性格特点,并且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就可获得相应奖励。为了能够获取奖励,不少学生开始仔细阅读课文并尽力建立情节和人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由小见大,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二、细致入微,由细节归纳事物特点

除了写人的文章,描写事物的文章在教材中也有一定占比。这种类型的文章也需要学生细致了解所描写的事物细节才能归纳出事物特点。

例如,在学习《白鹭》这篇课文时,作者采用颜色的对比“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寥寥几笔就可以展现白鹭的颜色特征,学生再结合课本上的插图,就可以基本了解白鹭的长相特征。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样的描写方式,笔者经常会要求学生根据幻灯片所展示的图片进行描写,以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真髓。事物的特点不仅是表层的细节描写,还会有一定的性格和隐含的特点,这方面的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虽然会比较难,但还是必不可少的。依旧以“白鹭”为例,郭沫若在描写白鹭的行为特征时采用了对比的方式将“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的白鹭和其他鸟类“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进行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白鹭享受自由和怡然自得的特点。笔者要求学生借鉴“白鹭”的写法,结合自己平时阅读过的类似写法的文章,突出想要描写的事物特征。

这样的指导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看过的文章进行串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肯定都会有明显提升。

三、举一反三,由归纳思维发现规律

1.掌握字词组合结构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文风。以字词组合为例,在学习《珍珠鸟》时,作者使用的叠词比较多,比如“吊兰长长的”“圆圆的白点”“嗒嗒的啄着我”“长长的绒毛”……笔者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将叠词圈出来,再按要求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分析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形容自己所要描写的人或物。这样由点到面的归纳性阅读行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方面积累词汇量,也可以帮助学生联想这样的词语所表達的效果。例如“圆圆的”“嗒嗒的”“长长的”等词就把珍珠鸟的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绿油油”“金灿灿”“黄澄澄”等词语就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样态。

阅读逻辑要由点到面,而字词就是非常常见的“点”,当学生能够理解“点”并熟练运用字词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有所提高。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中高年级安排了适量的古诗文学习,古文的字词组合和表达方式不同于现代文,教师在教学此类文章时就要格外关注这种由“字词”到“文”的教学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字词的理解代入文言文语句中,再联系上下文对照注释理解字词运用。比如在教学曹植《七步诗》“相煎何太急”中“何”字的释义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回顾自己学过或读过的古诗文中出现“何”字的诗句,引导学生拓展理解《室思》中“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和“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中“何”的意思。如此反复训练可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句段描写手法

有的作者在进行句段描写的过程中会采用较为相似的写作手法,例如《火烧云》对云形态变化的描写、《珍珠鸟》对鸟动作变化的描写、《九寨沟》对景和小动物的描写等,这就意味着学生如果掌握了这类课文的写法就可更好地理解相似文章。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的相似点并进行整合和交流分享。以《珍珠鸟》为例,作者对于珍珠鸟的动作描写从对环境还比较陌生时开始:“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一会儿……一会儿……”,鸟儿的动作变化被几个词语连接起来,笔者要求学生在文中继续找出珍珠鸟动作变化的句子并交流自己对这种写法的学习心得。这样具体的指导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地了解作者文章句段的描写方法,也可帮助学生知道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类似句段该如何进行理解和交流。

3.发现作者写作特点

并不是每一个篇章都会有关键的字词段,有些作者的文章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作者的写作特色。以《桥》为例,作者所写的故事和人物并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而是用简洁有力的文字进行叙述和描写。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优秀文章的定义就在于字句精美。因此教师若是想要学生懂得“桥”的朴实之美,就可以组织学生仔细品读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询问学生从中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共有的特性。学生仔细思考过后会有属于自己知识结构的归纳总结。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框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归纳。

4.归纳群文主题共性

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归纳,但归纳的前提是教师要做好引领与铺垫。统编版语文教材多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将多篇课文组合在一起。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采用总分总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梳理主题脉络。例如,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借助某个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式。在这一单元的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可以习得借物抒志的写作方式,学生对这类课文的解读就应该多关注背后的“感情”。在单元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本组单元课文的详细学习,发现此类主题课文的写作特点。如果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都能进行主体共性的概括,学生就可以快速掌握某一主题的文本该如何阅读才会更高效,也才会更高效地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天地中尽情地快乐驰骋。

四、积极引领,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一个爱读书的教师领着一群爱读书的学生在书海中遨游,带着他们去发现自我,认识和完善自己,对话社会、拷问人生,明白什么是勇气与责任,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引领他们在閱读中潜滋暗长,积累语言、夯实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拥有生命,我们的语文教学面对生命,承接孩子的未来,我们语文人要做的就是努力去营造一个阅读场,营造阅读氛围,为创建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会尽一份力。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好书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阅读很多时候都是隐性技能,很难在短期内或者几年内看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不少学生要到初高中才能显现出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坚信: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潜心钻研,在课中用心培养学生“带得走”的阅读能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成功。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