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及早期肝硬化对其康复情况影响

2020-07-27景卫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乙型肝炎

景卫

(定西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甘肃定西 743000)

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传染病,医学上又被称为乙型肝炎[1];相关医学研究专家表示,如果不给予及时的治疗和病情控制,将有可能发展为早期肝硬化或者肝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2];临床中通常采取常规的西药治疗,但是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表示,其整体治疗效果不是较为显著,且会整体影响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3];因此,为了能够整体改善乙型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整体效果,该研究于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将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共同治疗,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为该院收治的80 例乙型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 常规组40 例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男性30 例,女性10 例;患者的最大和最小体质量指数分别为30.12 kg/m2和18.25 kg/m2, 体质量均值为(23.71±1.94)kg/m2;患者最小年龄为25 岁,患者最大年龄为72 岁,平均年龄(52.5±6.1)岁。 实验组40例患者均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其中男性25 例,女性15 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5 岁,患者最大年龄为72 岁,平均年龄(52.8±6.1)岁;患者的大小体质量指数分别为30.12 kg/m2和18.25 kg/m2, 体质量均值为 (23.51±1.75)kg/m2。 两组患者的基数资料比较,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中对于乙型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且排除患有认知障碍、精神类疾病等,均在家属的陪同下签署该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由该院相关伦理委员会进行监督核准, 且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基数资料组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临床治疗中接受医护人员给予的保肝治疗,即:恩替卡韦分散片(国药准字:H20100129;规格:0.5 mg)口服0.5 mg/次,1 次/d;实验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金白软坚汤(白马骨、金丝桃、丹参、黄芪、北柴胡、丹皮、赤芍、桃仁、鳖甲、当归、白术、川芎、甘草)清水煎服,1 剂/d,需要分早晚两次空腹口服,每次取汁300 mL,两组患者均需要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参照“乙型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如果患者用药治疗后临床相关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且肝脾缩小,则判定为显效;如果患者用药治疗后临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逐渐恢复且肝脾明显缩小,则判定为有效;如果患者用药治疗后临床相关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均为出现变化,且肝脾未缩小,则判定为无效。

(2)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HBV-DNA 转阴率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进行观察记录,并给予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8 例, 占比95.00%,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2 例,占比80.00%;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治疗无效例数分别为2 例和8 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2 肝功能恢复情况

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s)

组别丙氨酸转氨酶(U/L)白蛋白(g/L)血清总胆红素(umol/L)常规组(n=40)实验组(n=40)t 值P 值125.3±74.2 67.5±25.7 4.656 0.000 38.5±4.6 13.5±4.5 24.571 0.000 23.5±5.0 18.5±4.5 4.701 0.010

2.3 HBV-DNA 转阴率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

常规组患者的HBV-DNA 转阴例数为22 例,占比55.00%;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例数为29 例,占比72.50%; 实验组患者的HBV-DNA 转阴例数为30例,占比75.00%;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例数为38例,占比95.00%;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HBVDNA 转阴率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6、7.440,P<0.05)。

3 讨论

参考相关医学文献资料发现[5],我国的乙型肝炎发病率逐渐呈现出升高的趋势,且乙型肝炎病毒长期存在会影响患者的肝细胞,致使肝细胞出现变性或者坏死的状态,甚至导致肝部炎细胞浸润,影响患者的机体微循环, 逐渐趋于早期肝硬化疾病的发展趋势,此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 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肝纤维化等现象[6],甚至引发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状,但是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表示,患者经过积极的有效治疗,均可逐渐恢复避免出现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状[7]。

临床用药中,通常给予患者实施常规的西药进行保肝治疗,恩替卡韦分散片属于一种全身用抗病毒药物[8],主要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 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保肝和抗病毒效果;但是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表示[9],其整体治疗效果不是较为显著,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中医认为,乙型肝炎与早期肝硬化属于“癥瘕”与“胁痛”等范畴,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湿热邪毒而损伤肝脾,长期血瘀气结、脉络阻滞所致,临床中应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有效治疗[10],而该次用药中金白软坚汤则属于常见的一种重要,其所包含的中药成分中白马骨、金丝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丹参、赤芍、桃仁等均可以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活血化瘀;黄芪、白术则具有健脾补气的作用;北柴胡、当归可以理气活血;丹皮、鳖甲、川芎各、甘草均可以疏肝理气、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散热解毒、兼顾阴阳的疗效,可以整体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总有效率;

而针对以上结论, 该次研究也提供了有效依据,即: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8 例, 占比95.00%,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2 例,占比80.00%(P<0.05);另外,相关研究专家胡锡坤等人[6]也曾表示,针对乙型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患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 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在95%及以上;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HBV-DNA 转阴率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较高,康复情况较好(P<0.05),显著说明, 相比普通的恩替卡韦分散片等西药治疗,结合中药金白软坚汤中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而张露等[7]也曾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发表期刊表示,乙型肝炎受多种肝功能指标的影响会逐渐演变为早期肝硬化及其他慢性肝病疾病的发生,因此需要在临床治疗中重点关注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

综上所述, 对于乙型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患者而言,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HBV-DNA 转阴率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以及整体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猜你喜欢

丙氨酸转氨酶乙型肝炎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2017-2019年湛江市不同职业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情况的比较
转氨酶高与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意义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二水合丙氨酸复合体内的质子迁移和氢键迁移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