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城排工号子在鄱阳湖区域旅游发展中的融合

2020-07-27

江科学术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号子鄱阳湖旅游

李 媛

(江西科技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98)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现状及其民间音乐的开发

江西省鄱阳湖区域旅游行业的投入与发展,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移,在地方文化建设和区域大发展的潮流中,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价值越来越多得到彰显,但其主要着眼点只限于生态旅游、湿地候鸟,形式过于单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此地打过“庐山”战役、举过“红色革命”旗帜,却忽视了饱经历史沧桑的鄱湖农耕文化、地方民间音乐文化以及吴城古镇等能够彰显“赣鄱文化”的核心旅游资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级战略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江西旅游品牌资源的新发现,认识鄱阳湖区域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该区域民间音乐资源的现存和可利用状况都是极为关键的。

过去由于旅游行业整体的发展比较滞后、方式较为单一,很少能见到传统民间音乐形式的表演。如今单纯的观光景色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集自然生态与地域文化、民俗游览、音乐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模式成为各地旅游项目打造的亮点,音乐艺术因其独特的意境美和感官体验,在拉动旅游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地区的文化情境、自然形态、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及语言特色等诸方面的差异,使其地方区域民间音乐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对异地旅游者会形成强有力的视听冲击力。另一方面,通过旅游区域的民俗演出,能让大家感受到独特的地域文化信息,增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使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有更深的体验感,丰富旅游体验的愉悦感,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鄱阳湖区域幅员辽阔,兼具有多样性的音乐体裁形式,民间歌曲、戏曲、器乐类型都非常丰富,单地方民间歌曲大致就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等不同类型。目前现存民间艺术类型中,相对来说较为成熟富于影响力的主要有鄱阳渔歌、鄱阳大鼓、排工号子、丫丫戏等。在旅游开发中,最易于与旅游环境相结合的当属排工号子了。目前,排工号子这种地方民间音乐形式在旅游业中还没有一种普遍公认的运营模式。在乡村旅游中,将其融入,在保存其原有的风格风貌的同时,改编加入现代元素,使观众和游客更加接受和参与,不失为该地区旅游文化中一大亮点。

二、吴城古镇及吴城排工号子的特点研究

吴城古镇古有“洪都门户”之称,清初每年从吴城输出的木材达百万立方米之多,排工人数逾千人,故人称吴城“见排不见水,见船不见湖”。特有的文化、商埠环境,孕育了吴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吴城排工号子”深刻的诠释了“赣鄱文化”中关于农耕、渔业、商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吴城排工号子是吴城镇排工在劳作过程中产生并作用于劳动的一种歌唱形式,于2010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鄱阳湖区域民间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吴城排工号子展现了水运排工劳作者的具体面貌,特色鲜明,其特点可从三方面归纳:

首先,在曲调风格方面,排工号子气势豪迈、一唱众和,音乐和劳作节奏、劳动强度密切配合,起句高亢激昂,和声则配置默契,低沉有力,紧、松交替的句幅轮换,以表现情绪的起伏,曲首短小的领句吆喝,时而高声迅唤,时而沉着时而热烈,时而低声迅告,既是劳动工序及感情的提示,又起着发号施令的作用。

其次,在音乐结构方面,大多为一句变化体和上下句变化体结构,常见五声徵调式和五声羽调式,徵调式强调主音上方五级,羽调式突出主音上方四级,两种调式交杂、嫁接在一起,以同头异尾的手法表现。句尾惯于下滑,像沉重的呼唤,体现了劳动的艰辛,如下图谱例《拉木头上车》,曲调的结构则大多以模进为主,惯以级进和回婉式润腔,间夹少量跳进。曲尾结束时,句式时常以拉长节奏终止,有歌声绵延不断之感,衬词衬句丰富。

再者,内容形式方面,歌词形态多样,近以衬句链接与扩展,且都与劳动强度、动作的快慢相关联,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内容通常重复同一乐句或乐节,句幅短小,简洁明快,反复使用律动性节奏,旋律和唱词朗朗上口。排工号子产生于劳动,服务于劳动,在排工作业时,会根据不同工序与劳动节奏唱出不同号子,一般分扎排、渡揪揽、倒梁、作排、出锚、提锚、绞车等七道工序,实词不多,大多伴以衬词吆喝。每一道工序都有专门的曲牌,以中速稍自由为主,交替拍子体现领呼相应,层层叠进、环环紧扣,变化中有鲜明的节奏感,有时领唱者近似呼喊,和应唱者作同音节衬托,层层向上,使感情达到极致,还以顿唱和压缩呼吸强调,从拼力合作中体现了排工们的坚定性格。现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化的发展,号子能够使用的范围愈来愈小,甚至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在目前对该地民间音乐的搜集研究中看,都少有提及或演唱排工号子的痕迹了。

三、吴城排工号子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发展的结合措施

任何地方艺术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如果消亡那将是地方文化建设的一大损失,如何传承创新与现代化接轨才是方向。吴城排工号子演唱形式多种多样,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节奏铿锵、声调粗犷,曲调的特点和结构特点都较有规律,易于掌握。怎样把这些一领众和、欢快热闹、音乐结构简单易学的古老音乐形式与现代化生活接轨,与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项融合,除了政府的努力,它更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关注和市场的导向性。以下提出几点开发建议:

第一,全面搜寻县境内修河、潦河、赣江永修段沿岸及吴城周边曾参与排工号子劳动的群众,以及会演唱排工号子的老艺人,通过访谈、记录、录像、录音等方式进行口述史类的收集整理。

第二,充分整合利用当地文化部门、群艺馆等政府资源,对文献记载中的以及现场收录来的排工号子进行分类汇编。由于号子的表演和传承大都以口传心授为主,故口耳相传、手把手的教授是这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我们需要对在世的老艺人给予一定的生活和艺术帮扶,鼓励其教授学员,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第三,继承与创新,联合该地旅游管理部门在项目策划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注入排工号子的元素,巧设布景,将徒歌的演唱形式与意境相符的水运劳动相结合,根据情境需要创设一领众合、领和相结合的歌唱表演,结合服饰、道具的使用,令旅游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或直接布置于行进式的表演环节中。与此同时,还可根据环境和场地的不同,创编关于排工号子劳动生活的小型歌舞剧,舞台画面感将非常丰富。

第四,做好定位,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适当吸收引入社会资源,在运营策划方面需要加入音乐编创人、剧目策划者,形成多维度的团队力量。在整合出来的传统优秀曲目基础上加以遴选改编,编创部分现当代老百姓易于接受的、适应时代审美特征的“新排工号子”,继而创设自有品牌、扩大活动宣传面,依托鄱阳湖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形成自然、人文、艺术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情景剧,将其在省内外全面打造推广。

在物资富庶、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注重的是精神食粮和生活品质,在各种音频、混响、3D、水幕等形式异彩纷呈的今天,我们回归原始,展现徒歌的表演方式或许更能让大家耳目一新,原生态的、原汁原味的音乐形态才更弥足珍贵,将其与当代新型发展事物相结合,把排工号子引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项目中,即是对传统的保护传承又是对地方文化视野的开拓,能为新时代的年轻一辈带来新的感官体验,从而催生一定的文化效应与经济价值,这也是社会各界众多人士共同关注的发展点。

猜你喜欢

号子鄱阳湖旅游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我家的“号子”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唱起号子走汉江
鄱阳湖好风光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