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尿液β2-微球蛋白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
2020-07-27邵蔚石勇铨王云梁进武昆
邵蔚 石勇铨 王云 梁进 武昆
(1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内分泌科,安徽 淮南 232001;2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是DM患者最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中老年DM患者是DR发生的主要人群,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严重增殖性DR(PDR),是导致DM患者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1〕。有研究〔2〕显示,DM病程越长,DR发生风险越高,而尿液中的β2-微球蛋白(MG)水平亦随之增高。DR的形成过程中有多种炎症因子参与,有学者〔3〕认为DR是一种慢性、低度的炎症反应过程。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是近来发现的简单、实用的新型炎性标记物,其可稳定反映机体炎症状态。有学者指出PLR与DM微血管并发症〔4〕及心力衰竭〔5〕等的发生密切相关,并指出其可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DR患者尿液β2-MG与PLR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老年2型DM(T2DM)患者68例。诊断标准:T2DM的诊断依据2010年美国DM协会(ADA)制定的DM诊断标准〔6〕;DR的诊断依据2002年DR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7〕。纳入标准:年龄60~80岁;男女不限;临床资料齐全不影响结果判定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型DM、继发性DM者;伴有DM急性并发症者如DM酮症酸中毒、DM高渗性昏迷;入组前6个月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重度高血压等;恶性肿瘤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急性感染者等。根据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NDR组,30例)和DR组(3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1.2观察指标 ①糖脂代谢指标的测定:抽取入组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水平,采用微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②尿β2-MG水平测定:嘱入组对象晨起排空膀胱,饮水1 000~1 200 ml后收集尿液,吸取尿液样本50 μl于试管中,分别加入125I-β2-MG和β2-MG抗血清各100 μl,充分混匀,置于37℃水浴中30 min,随后加入1 000 ml聚乙二醇-第2抗体溶液,1 500 r/min离心20 min,上清弃之,采用γ-计数器测量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③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常规,计算PLR=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L)。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二分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3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NDR组、DR组FPG、HbA1c、TC、TG及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01);与NDR组比较,DR组FPG、HbA1c水平均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见表2。
表2 3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2.23组尿β2-MG水平与PLR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NDR组和DR组尿β2-MG水平和PLR均明显升高(P<0.001),且DR组尿β2-MG水平和PLR均明显高于NDR组(P<0.01)。见表3。
表3 3组尿β2-MG水平与PLR比较
2.3糖脂代谢指标、尿β2-MG与PLR的相关性分析 老年DR患者中,糖代谢指标FPG(r=0.184,P=0.036)、HbA1c(r=0.321,P=0.024)及尿β2-MG水平(r=0.260,P=0.011)与PLR呈正相关(P<0.05),脂代谢指标TC(r=0.142,P=0.085)、TG(r=0.063,P=0.129)、LDL-C(r=0.092,P=0.106)及HDL-C水平(r=-0.413,P=0.213)与PLR无明显相关性(P>0.05)。
2.42型DR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T2DM患者是否发生DR为因变量,将年龄、病程、糖脂代谢指标、尿β2-MG及PLR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FPG、尿β2-MG及PLR与2型DR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年龄大、病程长、高水平的FPG、尿β2-MG及PLR是2型DR发生的危险性因素(OR>1);而HbA1c、TC、TG、LDL-C、HDL-C与2型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2型DR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 论
DR是糖尿病患者非常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多项研究〔8,9〕证实,DR的发生是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血流动力学及凝血机制异常、炎症反应及多元醇-肌醇代谢障碍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提示无论是否发生DR的T2DM老年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紊乱,而DR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更为严重。
持续高血糖状态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管腔变窄,导致肾内血管阻力增加,血细胞聚集作用增强,血液处于高黏状态,血流速度减慢,肾血流量减少,微血管受损,最终导致尿蛋白排出增多,而β2-MG就是蛋白尿的主要成分之一。正常人通过肾小球滤过的β2-MG约99.9%经近曲小管重吸收并分解,最终被溶酶体降解为氨基酸,不再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正常人尿液中β2-MG含量极微,甚至检测不到,只有当肾微血管病变时,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近曲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下降,才会导致尿β2-MG浓度明显增加。有研究〔10〕显示,相较于正常人,DR患者尿β2-MG浓度显著增高,且DR越严重、病程越长,尿β2-MG浓度也越高。因此,有学者〔11〕提出,检测尿β2-MG可以较早地发现微血管病变,可将尿β2-MG测定作为评估DR发生、发展的指标之一,对DR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示无论是否发生DR的老年T2DM患者尿液中均伴有高水平的β2-MG,而相较于未发生DR的患者,DR患者尿液中β2-MG水平更高,这与袁欣欣等〔12〕研究结果一致。
临床研究〔13〕显示,抗炎药物可阻止DM患者DR的发生,故推测炎症可能参与DR的发生、发展。张婷婷等〔14〕研究也证实,DM及其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以慢性炎性反应为病理特征的生理过程。PLR是新发现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可稳定反映机体炎症状态,或许是因为PLR将两种白细胞亚型整合在一起,成为单一危险因子,规避了机体应激反应、感染等因素对白细胞各亚型的影响的缘故〔15,16〕。PLR的优势在于当机体发生病理、生理等因素的改变时,PLR依然可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多项研究〔17,18〕均显示,PLR与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如DR及DM肾病等的发生有一定关系。Akbas等〔19〕研究显示,DR患者PLR明显高于未发生DR的DM患者,并指出高水平PLR是导致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无论是否发生DR的老年T2DM患者均伴有高水平的PLR,而相较于未发生DR的患者,DR患者PLR升高程度更为明显,这与张雪琳等〔20〕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说明老年2型DR患者尿β2-MG与PLR是呈正相关的。
DR的发生是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结果,随着患者增龄,DM病程也随之延长,故DR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而尿β2-MG及PLR则有望成为评估DR发生、发展的指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