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020-07-27马兆玉刘爱琴
马兆玉 刘爱琴
(盐城市中心血站,江苏 盐城 224005)
血站是一个采集、贮藏血液,并向临床、血液品生产单位提供血液的医疗卫生机构,同时要负责控制血液贮存的质量[1]。血站护理质量不但是控制血液质量工作的主要内容,还是衡量血站管理水平的首要指标[2]。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等颁布、实施,我国越来越重视输血及血液的安全,而血站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其工作内容也必须提高要求。故本次研究成立管理小组,将护理质量管理应用到血站中,并将应用效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名护理人员作为管理对象,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进行不同方式管理。其中,有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1.06±3.68)岁;工龄 1~10 年;平均工龄(5.26±1.68)年;有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6名、护士10名;有本科学历5名、大专学历8名、中专学历7名。
1.2 方法 护理质量管理方法(1)成立管理小组。将护理人员组成5个管理小组,由主任护师担任5个小组的组长,5个小组分别负责采血、招募、制备、运输交付、感染,每组选出一名资深人员作为小组组长。(2)人员培训。根据采血站的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由组长对小组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内容有:小组组长管理职责、献血招募方法、检查方法、采血技巧、运输注意事项、改进措施等,并给每位人员发放资料控制本,让所有人员每天都要自查工作情况,发现问题需及时汇报和整改。同时,每组组长需把每个问题记录下来,每周进行一次讲评并提出整改操作方案,监督本组人员工作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错误,月底根据小组表现再进行一次汇总。(3)采血小组。采血小组先要对献血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为献血者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同时需保持微笑接待献血者,并耐心解答献血者的相关疑惑和问题。输血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用温和语气安抚献血者的不良情绪。采集血液前后需仔细核对信息,检查采血器具是否完整,仔细核查献血者资料、采血数量、登记表等。采血小组要提高穿刺技术,多进行练习,尽量做到一针就能穿刺成功。整个采血过程必须无菌操作,同时需注意献血者有无异常,对不良情况及时作出处理并安抚好献血者。采血结束后彻底消毒,自查工作并做好记录。(4)招募小组。可在节假日借助微信公众号、媒体、建立微信群等进行血液知识、生理知识等相关献血内容宣传,同时鼓励献血者发朋友圈,亲身示范宣传无偿献血。(5)制备小组。小组成员需按标准和操作规范来进行成分血制备,不可随意更改,并严格检查血液标签、保养袋等是否完整,留意机器是否运行正常,认真填写相关表格。(6)运输交付小组。小组人员需严格做好血液贮存,并将按血液血型、种类分别存放。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发放血液,及时检查血液有无过期。(7)感染小组。小组人员需对工作环境进行分区管理,加强消毒力度,坚决做到一人一针、一人一管。督促采血人员做好手部消毒,并佩戴一次性手套。将垃圾分门别类堆放,并将医疗垃圾进行特殊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实行不同护理管理后不良事故发生率、一针穿刺率、无偿献血知识覆盖率、献血者满意评分、用血医院满意评分及献血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采用本血站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献血者满意评分、用血医院满意评分,总分100分,80~100为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VAS评分:让献血者在游标尺上指出相应分数值,有0~10分,分值越高表示其疼痛感越强列。两次护理后均选择50名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检验,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行不同管理后的调查结果 研究组的不良事故发生率、一针穿刺率、无偿献血知识覆盖率均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行不同管理后的调查结果(n/%)
2.2 实行不同管理后的调查评分 研究组的献血者满意评分及用血医院满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且VAS评分更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行不同管理后的调查评分(±s,分)
表2 实行不同管理后的调查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献血者满意评分 用血医院满意评分 VAS评分对比组 50 88.26±3.68 85.54±2.57 3.54±1.31研究组 50 96.26±2.06 95.65±1.87 1.32±0.26 t 4.26 7.66 3.35 P<0.05 <0.05 <0.05
3 讨论
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血站血液质量的关键,而护理质量则是体现护理技术和护理人员管理的水平[3]。本次护理质量管理通过组建5个质控小组,并由主任护师进行更系统的培训,让每位小组成员在每天工作结束时坚持自查工作,这不但让每位护理人员都参与到管理中,还充分激发其工作责任心,履行并完善自身职责。同时,通过自查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汇报,通过开会、讨论提出有效整改方案,这不但保证了血站工作的高质量运行,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现,故本文研究组的不良事故发生率高于对比组(P<0.05)。在护理质量管理培训中,每个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并加强、提升护理操作技能,认真把关每一项工作,这大大提高了采血、贮藏、运输、制备、感染的工作质量,还能提高献血者的舒适度和用血医院的满意度,故本文研究组的一针穿刺率、献血者满意评分、用血医院满意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比组(P<0.05)。无偿献血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崇高行为,但普及率较低,而临床用血却容易出现紧缺现象,通过微信公众号、媒体及献血者朋友圈推广等大力宣传,能树立良好的公益现象,起到正面宣传作用,最终提高无偿献血知识的覆盖率[4-5]。
综上所述,将护理质量管理运行到血站采供血工作中能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血液质量和无偿献血知识覆盖率,更让献血者及用血医院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