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 构建“求真课程”

2020-07-26张燕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核心素养

张燕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校提出“真知识、真能力、真品德、真健康、真懂美”五大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其终身发展的需要,需要慢慢养成,在实践中,教师通过独特的“求真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塑造正面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   求真课程   人生观   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一种有思想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一种有坚守、有担当、有追求和梦想的教育,是指向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使我们的课程改革有“魂”又有根。

一、“顺应需求、基于问题”,探寻课程改革之源

当前,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办一所家长满意、学生受益、教师舒心的学校呢?

1.教育名家读书年工程

“教育名家读书年工程”是我校的传统项目,学校与教师们约定,以两年为一个周期,来读完一位教育名家的著作,学习其思想精髓。在学校苏氏思想交流会上,教师围绕“苏霍姆林斯基的课程观对我们的启示”进行了讨论:(1)“思维课”是苏霍姆林斯基校本课程的一个创造,也是帕夫雷什中小学阶段最具特色的一门课程,我们学校是科技特色校,为什么不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呢?(2)手脑结合思想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多为学生开设动手、动脑的课程,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自我实践能力、探究能力。

2.基于学生活动的启示

“今天我演讲”“我当小老师”两项活动是我校为学生搭建的展示才能的舞台,笔者发现有一个刚上二年级的同学讲了一个《我最喜欢的人物——花木兰》的故事,她熟练地引用了《木兰辞》的每个片段,从“我”喜欢木兰的孝敬——替父从军,“我”喜欢木兰的勇敢——征战沙场,到“我”喜欢木兰的智慧——女扮男装,全文背诵,并理解透彻。在“我当小老师”的活动中,笔者又发现有的学生能在2分钟之内把一堆零件组装成一个机器人;有的能认识100多种海洋生物;有的学生的小发明超过了八项;有的着迷于帆船……

3.基于学校传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考

在潜心研究学校历史、人文背景的基础上,笔者把目光投到国内外名校和名校长的办学经验上。在众多的丛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系列著作可谓博大精深,让人阅后有茅塞顿开、柳暗花明之感。苏霍姆林斯基通篇没有提及把学生培养成什么“高、大、上”的伟人或领军人才,而谈得最多的却是如何培养孩子对真善美的追求、创造和欣赏。

教师培训的思考、学生活动的启示、学校传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考,聚焦之后,我们发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是课程。教育的核心力量是课程,生活即课程,用课程文化可以培养“真正的人”。

二、“以人为本、基于发展”,探索课程改革规划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我们结合学校“求真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真正的人”的目标,开启了求真课程的探究。

1.“求真课程”的设计理念及内涵

庄子曾说过“真者,精诚之至也”“真者不假于物而自然也”。自古以来,先哲们就“以真为骨”“以真為道”,“真”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是一种至纯至美的精神境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人们对“求真”的追求都是一脉相承的,一个“真”字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求真”的含义,一是指追求真实、真诚,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二是指探寻本原,回归本质,即探求真理,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这是科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就教育而言,“求真”既反映德育的要求,又反映智育的要求,乃至整个人身体和心灵世界的发展与升华的要求。

“求真”也是我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的深化与提升。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校逐渐形成了“求真育人 守正出新”的核心价值观。为此,学校提出了“从知识到生命”的求真课程理念。

2.求真课程的目标

求真课程的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多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将之总结为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据此我校提出“真知识、真能力、真品德、真健康、真懂美”五大核心素养。

三、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一体多翼”的求真课程体系

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既考虑学生基本要求,又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起一个适合学生整体、多元发展的课程体系。

我们试着从“三个板块”“三个维度”“一个目标”去构建整个课程体系。“三个板块”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个维度”是指科技类课程、人文类课程、艺体类课程。

1.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在学校办学特色引领下,根据教师专业特长、资源优势、历史传承,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和家长的特点和需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校本化:一是教材的校本化处理与学校课程的整合;二是与学校文化结合;三是教学方法个性化加工。

2.地方课程本土化

没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个人经验,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发现等都得借助于他们的亲身体验。而且,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提倡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产生报效祖国、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学校课程自主化

学校自主开发学校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学校课程中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我校的学校课程统称为《小牛顿》学校课程,其中又细分为科技类、人文类、艺体类三大板块,形成“一体多翼”的学校课程实施结构。基于对校情、学情的考虑,学校设定双周周五下午为学生选课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个性化的“自助餐式”的特色课程。

四、求真课程落实的新突破——课程整合

随着校本课程建设的深入,我们发现,虽然求真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赋予了学生自主选课权,但教师、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不减。所以我们应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用整合的思想,让课程变得精简、活泼、有效。

1.整合资源课程化,少一些讲解,多一些体验

我校有一个投资200万元建成的科普体验馆,还有石油探究室,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呢?我们试着对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与学校现有的资源结合,使资源课程化。如将国家课程《科学》《综合实践》、地方与学校课程《安全》《环境》的部分内容整合学校资源,算出这几门课程的相关内容的总课时,拆分出部分课时在教室上,部分课时在体验馆上,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多一些思考和提问的实践机会。

2.拓展资源,整合课程实施,吸引各方资源为学生服务

我校学生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教师,这是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宝贵资源。家长全方位参与学校“自助餐式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其中,科技大学的教授帮我们开设了学校课程《智能机器人》《小牛顿系列课程》等十多种科技特色学校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每周五下午上课。家长们还坚持进课堂,参与讲授学校课程。

课程改革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将始终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人生观价值观核心素养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人生观(一)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