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2020-07-26王运

关键词:实践性语言文字教学实践

王运

摘   要:语用观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语用”是要达到的目标,学习是实践的过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小学各学段呈现出不同特点,“语用”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围绕‘语用,突出实践,变教为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实践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6-0057-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现阶段,大多数一线教师能从思想上理解课标的精神,也力图在教学实践中达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狭隘理解和简单处理。具体表现为将仿写句子、续写课文内容当成是体现语言文字运用的唯一方式。当前语文教学要走出这一误区,必须正确理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

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时刻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老师主张:“探讨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区分语文课堂的运用与生活中、工作中的运用,学校开设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以便在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运用。”从学术探讨的角度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日常教学的实践层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堂上、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积极进行言语实践,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探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陈先云老师认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包括“理解、表达、交流、分享”四个维度。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表达是目标,有了理解、表达,才会有交流或分享活动。学生“记性好,悟性差”,小学阶段语言材料的积累也非常重要,特别是低中学段更应该是教学重点。小学生积累语言材料,除了识字、学词之外,句型的积累、新鲜的表达方式也应纳入其中。语文能力不仅取决于词汇的积累量,还在于句型的积累、表达方式,这样才是综合运用的基础。

另外,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还强调学生言语实践的环境。言语实践发生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能脱离语境,脱离了语境的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多样的语文活动中,积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语言文字运用在各学段的特点

小学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文字运用在不同学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低学段

低学段的学生刚刚入学,能够让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乐趣是最主要的。学生在入学前,口头语言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倾听能力、语言连贯和语言丰富方面还有待提高。所以口头语言运用的重点应紧扣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习、积累,丰富口头语言的表达。书面语言方面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学词、读文、写话、语言积累等方面。识字写字、学词不能只关注数量,更应重视方法的习得,这是学生自学的基础能力;读文要将关注点放在读的正确和流利的层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触动学生对语言的感觉,也就是语感。良好的语感可以为学生一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读文的关键还在于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感情朗读也要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不能拿腔拿调。正如朱熹所说:“读书须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部编版教材一二年级几乎没有“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语言的积累要抓住关键点,适度迁移运用到写话中。

低学段语文文字的运用要突出听、说、认、写、读、背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和语文活动训练,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中学段

中学段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乐趣,提高学以致用的自信,从而更好地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中段的语文学习不能仅停留语言积累的层面,应在此基础上,將积累的语言内化,进而逐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并尝试表达。课堂教学时,以段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积累新鲜的句式和段式,迁移运用在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中。利用课外阅读的时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积累课外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素材。在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提出疑问,与人探讨,训练思维的发展。

中学段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围绕听、说、读、写、问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高学段

高学段要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会意又得言,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注重读写结合。在中学段以“段”为重点学习文本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篇章的学习,注重文本的整体性。更注重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利用旅游、研学等活动不断扩大学语文、用语文的领域,让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体会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高学段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围绕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综合运用各种能力继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语用”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围绕‘语用,突出实践,变教为学”是“语用”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

“围绕‘语用”的含义是,教师明确“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以往的理解课文内容,不能成为整节课的教学重点,只是“语用”视野下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部编版教材明确提出语文要素也是为了提示教师关注“语用”目标,这也是对2001年版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明确。换句话说就是让课文承担“例子”的作用,通过“例子”的学习,发现附着在“例子”上的语言表达规律、语篇表达特点等语文的知识,这些才是语文课程区别其他课程所“独担”的任务。语文课上更应该关注的是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点面结合的写作方式。这是语文课程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突出实践”的含义是,按照年段目标,让学生在大量的、广泛的言语实践中发现、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本身的参与度。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阅读教学存在教师忽视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带领学生评析文本、讨论思想感情问题。学生一节课几乎不动笔,除了谈感悟极少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重视了人文性,忽视了工具性。部编版教材在编排理念上力图改变,单元导语页明确提出人文要素和工具要素,又通过课后练习题、文中小泡泡、交流平台等助学系统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在实践中去发现规律,习得方法。比如《葡萄沟》课后练习题“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1)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2)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通过读句子、作练习,学生能够发现所填内容与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再比如对修辞手法的学习,课标强调随文学习,教材中也立足在学生实践基础上,自己发现修辞运用的好处。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1)“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雾把大海藏了起来。(2)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让学生读句子,说说哪里有趣,就是让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秘密,掌握语文知识,体现的是学习过程,强调的是学习实践。

“变教为学”,其含义是,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中自己着意设计的“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学习语言、尝试语法、磨练能力的过程。课堂上“学”的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挥智能、训练思维的实践过程。

“语用”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力图改变以往的“碎问碎答”的教学状态,让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占有时间,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的活动。这与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理念也是相符的,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在《牛和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讲解课文内容,学生完全可以结合旁边的批注自主学习。即使课后练习题,也立足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如有需要,教师在关键地方稍加点拨即可。每个人的语文学习经验不同,感悟不同,批注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切不可以自己的感悟让学生抄记批注,关键是学生学会如何批注。

“语用”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力图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少数学生占主角的状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以学生活動代替教师讲解,实现变教为学。如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结合课后练习题,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种能够全班都参与的语文活动。

1.用“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的”为开头第一句话写一段话(可以选择本课要求掌握的16个词语)。

2.判断文中插图描绘的是第几自然段的内容,用“爬山虎是这样往上爬的,开始……”写一段话介绍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3.品味课文第四段,引导学生圈画表示动作的词语“伸、触、巴、拉”,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这个词很重要,因为……如果换成(    ),表现的是……所以……”。

4.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四个“一”字,试着变换轻重音调,反复读一读。

5.结合课后资料袋的示例,实地观察爬山虎怎样往上爬的或身边植物的变化,并做好观察记录。

“语用”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关键是教师一定要围绕“语用”的目标,树立让学生活动时间充分的课堂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形式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责任编辑 李幸阳】

猜你喜欢

实践性语言文字教学实践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