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助推幼儿园内涵发展
2020-07-26徐国芬
摘 要:蛋趣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幼儿园在资源利用开发上的一个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幼儿园课题组全体教师通过多种组织形式、研究方法、实施途径,围绕“蛋趣”微课程组织开展了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提升了教师、幼儿及幼儿园的内涵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活动;资源利用
一、 多样的课题研究组织形式
(一)专家引领,保驾护航
蛋趣微课程的开发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实施内容,也是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园本资源利用与开发实施途径。同时蛋又是我们幼儿十分熟悉的物品,幼儿都看到或吃过有关蛋的食物,组织生活化、游戏化的蛋趣微课程,让幼儿在动手动脑、观察探究等方面都获得发展。
幼儿园课题组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依据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收集整理相关的理论书籍、文章等。通过每月一次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帮助课题组筛选出符合幼儿园课题的理论书籍与研究内容,为幼儿园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二)理论引领,明确方向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的学习,有了理论支撑就像课题有了把舵的人一样,能明确方向。虽然我们的教师有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是在课题理论研究方面还不是很深,在涉及理论性概念时,我们对其的认知和把握可能会达不到课题所需的要求。因此,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重新整理之前搜集的有关文献资料(著作类、论文类),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研究。另外,幼儿园还购买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并组织教师定期以自学—反思—交流的形式开展学习,通过以“传接”的方式组织课题培训活动(外出参加课题培训的老师给课题组成员培训、再由课题组成员给组内老师培训),从而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理解研究的原则、方法,掌握基本研究步骤和基本程序,不断充实教师们的教育科研理论,引领自己的教育科研行为。
(三)资料分层,寻找支点
组织实施课题研究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学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关于蛋趣的研究理论资料比较少,为更好地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实施中,幼儿园采取了资料分层的方式:由课题组中的骨干教师收集、整理相关理论,再分类整理推荐给各子课题组。
二、 灵活的课题研究实施途径
(一)以主题课程为抓手,开展课题研究
主题课程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通过实施主题课程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内容。幼儿园课题组利用课程审议筛选出适合幼儿园开展的蛋趣教育活动,加以润色、修改形成初步的蛋趣主题活动《好吃的蛋》《好玩的蛋》,并以年级组为单位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加以实施。在实施中,幼儿园注重蛋趣课程的环境创设,在班级的主题墙、区域活动及幼儿园的整体环境中都进行了创设与展示。在活动中强调以主题形式开展,将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游戏活动、环境创设等融为一体,通过主题形式,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实践,让全园教师实实在在参与课题研究。
(二)以教研活动为切入点,推进课题研究
有效教学是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之一,也是教师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更是课题研究的一种手段之一。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每个活动从备课准备到实施研讨都会经过认真地推敲与讨论,活动后的研讨,更是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各自的意见和修改建议,不断完善蛋趣教学的活动方案。这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是十分有效、可行的,能较好地促进教师主动参与,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
(三)家长资源适时引进,助力课程开发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资源的一部分,合理地运用好家长资源,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每学期的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中组织开展亲子画蛋壳、做糯蛋、蛋壳贴画等艺术类活动,也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来园指导教师与幼儿腌咸蛋、皮蛋等生活类活动。同时幼儿园还会带领幼儿到幼儿家中的皮蛋、咸蛋的作坊进行参观,有家长向幼儿直观的介绍制作咸鸭蛋、皮蛋的制作工具名称、使用方法、材料名称及现场示范咸鸭蛋、皮蛋的制作方法等,拓展了幼儿的对咸鸭蛋、皮蛋的认识,萌发自己尝试操作的热情,为幼儿回园进行探究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社会实践多元拓展,有效嫁接
幼儿园与社区紧密合作,教师带领幼儿走进社区,更好的进行课题研究。例如:在开展“好吃的蛋”主题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菜场、超市,幼儿不但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及其蛋制品,并尝试自己挑选蛋、购买蛋,这样的活动幼儿还可以了解超市里各种物品是分类摆放的,同一种类物品摆放在一起,同时认识物品价格的数字,买卖活动可以让幼儿进行10以内数学的加减,真正地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及感受到数字的有用、有趣,等回园后教师还会组织幼儿开展各种蛋类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
三、 课题研究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幼儿园都获得了成长,幼儿都表现出了积极主动、活泼大方、勇敢自信、敢于探究和嘗试、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幼儿方面
1. 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显著价值
幼儿参与“蛋趣”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会与同伴相互商量、合作。整个蛋趣主题中幼儿既要尝试在集体面前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又要学会倾听和接受他人的观点与想法,还要明确自己在活动中需要承担的任务与内容,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和同伴相互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并为群体做出一些贡献。通过蛋趣主题不但促进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还让幼儿掌握了表达自己、倾听别人和别人分享交流的交往技能,这为幼儿今后生活中的社会交往打下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经验。
2. 生活技能、动手操作发展的经验价值
在开展蛋趣微课程中,幼儿尝试进行蛋花汤、蛋饼、炖蛋、糯米蛋、腌咸蛋等丰富多彩的主题生活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如何敲蛋、搅拌蛋、尝试制作各种美味的蛋品等,幼儿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生活技能、动手能力等在不断得到发展,有益经验获得了很好的提升。
3. 良好学习品质发展的潜在价值
随着蛋趣微课程的逐步深入,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在他们的身上逐渐地明晰、凸显出来,幼儿积极主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与实践、乐于分享、想象与创造等,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都在积极参与蛋趣微课程中的幼儿身上呈现出来,蛋趣微课程为幼儿的学习品质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幼儿其潜在的良好个性发展的教育价值。
(二)教师方面
1. 更新理念,强化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
在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根据教师对蛋趣微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园内成立小组,采取分层学习(核心组、骨干组、青年组)、课题研讨等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拓展教师思路,参加A课、评优课、基本功、微课例等比赛,强化主课题引领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园外,领导积极争取专家引领和经费保障,创设条件和机会,与大市级课题研究有一定成功经验的幼儿园结对,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跟踪学习与研讨,看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努力与学习,加强课程建设的培训、有效加快主课题研究的力度和深度。
2. 主动探究,提高课程执行力
蛋趣微课程研究,主要围绕主题教学、教研活动、区域游戏开展,每次开展课题研究前,幼儿园都会做到主题前审议(研讨),即对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区域、活动资源等进行审议和探讨,每周进行周审议,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再设计、再调整等,使其更加符合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建设。主题实施结束后,教师们会以小组的形式再进行后审议,针对已实施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反复的实践、探讨、调整中不断丰富、完善蛋趣微课程的方案,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能力。
3. 不断反思,提升教师多元评价能力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蛋趣微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对评价的方法、手段已经从单一评价转化为多元评价,且更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如作品的评价、区域观察记录评价、活动设计的评价、课堂实施的有效评价等,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评价能力、反思能力等。
4. 提升教师的生活、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素养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提高教师对蛋趣微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在课题研究初期,幼儿园就组织教师大量观摩优秀的蛋品美术作品与蛋制品操作视频等,帮助教师开拓视野,丰富其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提升教师的生活、科学、艺术素养。幼儿园还通过形式多样的评比展示交流活动,挖掘教师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鼓励教师自我提升,能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一次次的教师蛋趣生活实践课程的展示,一次次课题实践公开课或区域的展示,一次次班级课题解读……教师们在展示、评比活动中大胆、自信地表现,在表现中飞速成长。
(三)幼儿园方面
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幼儿园的蛋趣微课程在社区、同行的幼兒园中已小有名气,都知道幼儿园的特色是蛋品,幼儿园已初步形成一些具有园本特色的蛋趣微课程。如幼儿园已有的微课程有:《好吃的蛋》《好玩的蛋》《有趣的蛋》《孵小鸡》等主题,已经形成从蛋的来源—饲养鸡—孵化蛋进行一个循环的实践探究过程。幼儿园也充分创设条件,建设约60平方的饲养区,购买孵蛋器,让幼儿尝试进行各种方式的孵小鸡研究活动,孵出小鸡后进行饲养小鸡的探究活动,再进行孵化各种动物的蛋,如鸭蛋,鹅蛋等,形成一个生命的循环。
在课题研究中,幼儿园建立了一个幼儿园课题资源库,保障所有优秀的主题活动、区域游戏、教育活动、教学案例、课程故事等在全园进行推广,最终梳理出一套符合幼儿园园本特色的“蛋趣微课程”网络资源库。同时还将主题活动不断丰富、拓展,促使课题研究更生动、立体、多维,并将研究成果(理论)渗透到幼儿真实的一日生活与学习中,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同理论观念的相互碰撞。
四、 总结
总之,在课题“农村幼儿园蛋趣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很多、需要再次思考的内容也很多。因此幼儿园需要继续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踏踏实实采用多种教育手段,给幼儿提供发展机会,随时关注幼儿的成长,保证课题的研究向着成熟和完善的方向迈进,促进幼儿园内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泽生.多媒体学习资料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J].开放学习研究,2004.
作者简介:徐国芬,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