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0-07-26王立德
王立德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相互补充,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技术,是当前新形势下探索出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极大的幫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互联网+”;核心素养
在初中阶段,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计算能力,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总结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老师口述,学生因为缺乏直观性,对很多物理知识不能有很好的理解。但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实现各种物理知识点的直观呈现。
一、 “互联网+”让学生自学变得更轻松
无论哪一门学科,学生若是在上新课之前能够将知识点复习下,课堂上再根据自学的难点认真听讲,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刚接触物理的时候,多是一些概念和现象,学生可以通过熟记来掌握。随着学习的深入,在物理中会涉及各种实验,很多实验是学生在家中无法完成的。正是因为无法动手操作,让学生对某些现象和知识不能有很好的掌握。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便捷性,让任何一个知识点通过视频学习完成前期的预习任务和自学。
初中物理中的滑轮组是个难点,初中学生在生活中没有接触到滑轮,对课本中的关于滑轮的知识点不能很好地理解。个人动手做下实验也会因为不具备条件而无法实现,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时间久了也就对知识点淡忘了。要想有持久的记忆,就需要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感受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运用的具体特征。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就能让各种实验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在面前。教师可以将关于滑轮实验的视频整理好,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这样既能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也能够反复地回放视频,更利于学生的预习。通过视频的学习,学生就能够比较直观地认识到不同滑轮的作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定滑轮能够改变方向,但是不省力;滑轮组是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因为有了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实现各种实验模拟,让学生有足够机会近距离观察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有了互联网的支撑,我们就可以将各知识点制作成有趣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而且也能够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制作复习视频,便于学生系统地归纳总结一章的知识点。短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作为课堂的补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能让抽象的实验变得更为具体,也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也正是因为有互联网的支撑,学生就能够比较轻松地实现自学,不会因为某一个知识点不懂而影响后面的学习,因为只要你愿意在互联网中搜索,关于初中物理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找到。当自学变得轻松的时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 “互联网+”能让观察更细致,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升。
法布尔成为昆虫学家,源于他善于观察的天性。任何一个想成功的人,都需要具备细心观察的能力,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让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既能促进解题能力提升,也有利于物理素养的提升。物理教学要涉及多种实验,往往有的学生虽然明确实验步骤,但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细节问题却不够注意,导致在做题的时候失分。学习物理不仅要有良好的解题能力,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就物理实验而言,留意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的细节,是保证学生物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目的。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往往并非不会,而是缺乏细致的观察,因为观察不细致丢分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善于观察的同学就能关注各方面的细节,保证不会丢分。而缺乏观察能力的同学,就有可能丢掉一些本不该失去的分数。
依然以滑轮组的实验为例,由于没有接触过滑轮,学生对不同的滑轮认识也不清楚。教师在学生观察实验视频的时候,可以反复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他们有什么样的特征等,这就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进而明确两种滑轮的不同点。家庭中往往不具备滑轮实验的条件,但是可以通过微课的知识点呈现实验过程,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认真观察每个实验步骤,从细节入手,在大脑中将实验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其实滑轮这一章并不是很难,难点是因为我们平时接触的少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就能观察到任何想了解的滑轮工作原理,进而帮助我们掌握书本的知识。
水沸腾的温度是多少,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也是需要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的。使用温度计的时候首先要观察量程,才能选择正确的温度计。然后是认清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善于观察的同学还会留意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示数的变化。从而得出水沸腾后温度计的示数就不会再上升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知识,比老师课堂上教授给的知识更具有持久性。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能够有良好的观察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反复回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观察,找到比较容易疏漏的知识点。
三、 “互联网+”技术让学生乐意动手,学会自学
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筋去归纳整理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让他们学会自学。浮力是初中物理中让学生头疼的章节,很多学生遇到浮力题目就难免慌张,找不到突破口。教师在教学浮力这一章节内容时,也有一定的压力,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住浮力知识,并能在解题中灵活运用,是很多物理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了学生在学习前对浮力就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在上新课之前,给学生留了以下预习任务:
1. 什么是浮力?(教材中有相关概念,需要学生熟记。)
2. 什么是浮力计算?(让学生明确浮力计算应该是与浮力有关的各种计算,所求的不一定是浮力,所运用的公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