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策略
2020-07-26方朝辉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教育领域和信息技术结合形式也不断丰富,且随着时代发展而深入。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授课模式也要不断更新,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推动教育的发展。文章首先阐发实际意义,并分析目前的现状,最后提出小学语文授课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实际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信息技术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教育范畴,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入学的基础课程,也是进行其他活动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根据课堂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教学手段,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一、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实际意义
第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师生互动频率。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导者,授课方式是任务型授课,学生属于被动接受体,授课辅助手段也只是书本和黑板。在应用信息技术以后,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不断融合,不仅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还提升了课堂的授课质量和师生互动地频率。教师可以通过技术为学生备课和讲解课堂重点,还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多样的互动,增加课堂乐趣。在授课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增强教授内容的直观性,让内容更加生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如讲解《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备好课件,制作课堂视频,列举教学目的,课堂难重点,分析课文核心表达,并通过设置多媒体活动进行课堂互动,这样既起到引导作用,也加强了课堂互动。
第二,丰富教师教学手段,丰盈课堂内容。通过传统课堂,我们可以认识到,虽然小学语文课本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按着传统授课手段,我们总是无法达成我们预期的效果,课堂内容似乎总是索然无趣,无法体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信息技术作为高效地辅助手段,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提供多角度的教学手段,让严肃课堂活跃起来,实现真正地学生为主体,多元化教学全面发展。
如讲解《亡羊补牢》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课堂趣味性,让课本内容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让学生自由发言,从多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第三,增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理解,培养学习兴趣。作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无法通过自身形成自发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把授课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本和增加学习兴趣上,形成自主参加教学活动的好习惯。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自主制作或者下载相关知识的音频和图像,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让学生有兴趣学习,进而形成爱学语文的好习惯。
如讲解《中国美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上传各地美食的照片,或者美食宣传片,来对学生进行视觉启发,可以在讲解过程中,向学生提问,以互动的方式问学生自己知道的美食,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培养自主听课兴趣。
二、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现状分析
(一)信息技術实际应用的优势
第一,可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手段。做好课前预习,可以让授课事半功倍,如何有效进行课堂预习,是目前小学语文拭待解决的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制作视频,将所要讲授的课堂内容融合进去,学生通过有效利用视频,进行自主预习。教师可以在播放中提出课程重点,对重点内容进行合理加工,让学生轻松理解。在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后,教师可以在班级群中,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自由讨论,把课前预习完美完成,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
如在讲解《精卫填海》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上传故事的视频,附带教学目标和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在学生看完视频以后,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寓言内容,分析语言所要表达的重点,通过讨论,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其他语言,拓展课外知识,为正文授课做好准备。
第二,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完成课堂预习后,如何让学生快速融入积极地学习氛围,是课堂的关键一步。在此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技术,设计相关课件,展示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用动态地效果展示出教师所要传达的重点,推进课程的进行。如讲《清明》古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清明》这首古诗用动画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把作者描绘的清明时节、路上行人的动作和关键词的表达,都生动地展现出来。用动态的方式,再现古人当时的行动,隐晦的感情表达,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引发思考。
第三,可以生动呈现课堂内容。语文是情景教学,授课时,最关键地是让学生走进情景,在情景中学到知识。如何使情景设置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搜索相关资料,如相关的故事和音频等,自主制作播放视频,运用多种手段,把生硬的课文内容变成生动的动画,实现完美课堂教学。如讲《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因为学生无法看到圆明园的完整形态,也无法亲身体验战争的残酷,更无法深入体会那种悲切。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利用技术,对圆明园的原始样子进行材料搜索,并形成对比,搭配电影,让学生进行切身感受,用小故事和轶事来增加趣味性,把课文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
第四,可以减少课文理解难度。小学生习惯直接去观察事物,对动态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在小学语文的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了降低难度,只能通过板书进行讲解,有时还会产生相反地效果。当信息技术出现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抽象的课文转化为动态图像,以此来降低课文学习难度。如在讲解《习作:我的朋友》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如何描写朋友,从何处落笔,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优秀范文,提炼写作技巧,整理学生思路,完成作文授课。还可以通过古今中外挚友的例子,如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来引导学生进行关于朋友的思考。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写作技巧,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
第五,可以拓展授课内容。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学资源无比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拓展书本以外的知识,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四十五分钟,而是更丰富的内容。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丰富素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拓展课堂内容。如讲《观潮》一课时,互联网上有很多相关的壮景,教师可以把素材整理得当,制作成投影,用视频和投影相结合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身临其境的感受潮水的壮观。
(二)信息技术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融合程度不够完善。虽然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语文老师过分关注技能训练,布置任务时,还是以背诵为主,教学手段也是板书为主,教师输出为辅,并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会对教学有所抵触,对课堂越发缺乏兴趣,最终无法养成真正地文化素养,更无法提高自己的思维。如在《夜宿山寺》一诗的讲解时,如果只是关注古诗本身的考点,而忽略对相关诗句的讲解和拓展,学生定然会对课堂有所抵触,而造成相反效果。
三、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应用
(一)合理安排语文课堂授课步骤,加强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授课步骤,将正常教学环节和拓展内容合理引入课堂,实现知识拓展,发挥信息技术的时效作用。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时,如果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不是很了解,时代背景也没有深刻地认识,学生定然无法体会当时作者的心境。于是,我们可以通过植入适当的信息技术,进行知识整合,让学生观看电影,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为学生展示野外求生的真实状况,让学生身临其境。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地认识。在课堂上有效地结合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更加深刻地理解,也可以增强课堂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文化素养。
(二)信息技术和课堂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进行课堂讲解,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明白基础的表达,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并培养良好地学习习惯。为了提高课堂知识运用程度,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知识讲解,在语文知识讲解时,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地表达课本内容。顺应学生特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如在讲解《传统节日》一課时,教师可以制作PPT,对课文重难点进行提炼,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明晰课文重点。
(三)信息技术和授课手段相结合,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首要关键是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适当拓展课外内容。关键在于,如何改善传统课堂的学习模式,传统课堂强调的更多的是词句的背诵,并不重视学生对语文综合能力以及其他文化素养的培养。将信息技术和教师授课手段进行结合,可以丰富教师的授课内容,通过形象生动地课堂素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通过动画及语音文字来加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如学生在背诵古诗时。古诗本身词义有一定难度。按照传统模式强记硬背,可能会形成相反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视频和动图,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并进行合理讲解,最后达到理解古诗和背诵古诗的目的。
四、 结语
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才不会落后,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延展语文课外知识,丰富授课途径,实现高效地教学效果,完善传统教学带来的不足,优化现在教学局面。但是教师也要警惕,不能过度地依赖信息技术带来的红利,要合理地运用技术,不能将其作为课堂的主题,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表述,集中解决学生上课不集中、课堂听课效率低、课后复习不及时的情况,协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为未来学习打下结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选龙.信息技术辅助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149.
[2]胡爱兄.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148-149.
[3]张谨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0,6(3):135-136.
作者简介:方朝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莆美后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