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娱乐化表达的尝试与思考

2020-07-26杜丽君

新闻传播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短视频作为一种短视频类型受到了受众的追捧。严肃新闻呈现出娱乐化趋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央视新闻《主播说联播》的短视频栏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从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上来看,短视频中的新闻内容利用“网言网语”吸引大众眼光,成功引导舆论场,获得了大量流量。文章通过梳理央视新闻娱乐化表达成功的原因及影响,探索新闻娱乐化表达的尝试方向。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表达;《主播说联播》

一、新闻娱乐化的概念

在2000年李良荣首次在《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传媒的两大潮流》中首次提出“新闻娱乐化”这个概念,他认为”“新闻娱乐化是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

《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中对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文中提到:“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以及带煽惰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其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并在表现技巧上强调故事性和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新闻娱乐化就是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新闻进行分析的一种包装。在内容上,使新闻内容更偏向于软新闻,增加一些名人趣事,就是将严肃、硬性的新闻内容通过语言艺术进行软化包装。在新闻表现形式上,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在新闻中挖掘人性和道德的因素,增强新闻的故事性以此来获取关注。

二、新闻娱乐化的表达个案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在2019年以微博平台为主推出《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顾名思义,《主播说联播》就是由主播来解读《新闻联播》中播报的新闻。以当天播报的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为主,由当日的主播出境拍摄,解读新闻时事热点,用通俗犀利语言来传递主流声音,重新定义的新闻娱乐化的表达。

(一)《主播说联播》娱乐化表达的设计

1.内容简单明了充满趣味

《主播说联播》的内容设置上,压缩介绍新闻事实,以主播解读、评论和延伸为主。在面对敏感问题上正面回应,表明中国立场。语言风格俏皮趣味,“满嘴跑火车”“該出手时就出手”等大众熟知的民间俗语,展现出较强的贴近性。同时还大胆使用网络用语,“美丽冻人”“不要你觉得好,我要我觉得好”“打call”等等时下流行的网言网语。《主播说联播》与传统的新闻播报有所不同,主要是以手持竖屏进行取景拍摄,像进行视频通话很好地营造出面对面的互动场景,呈现出较为轻松的氛围。最后视频时间为两分钟以内,比较符合现代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2.整合媒体传播平台,使新闻网络化

《主播说联播》主要是移动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传播平台,《新闻联播》虽有大量受众,但是年轻群体多数没有固定的时间在电视前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移动媒体传播来传播主流声音很好地弥补了缺失的受众群体。并且微博上可以进行点赞转发来增加热度,在央视新闻发布相关视频之后,转发实现了二次传播。例如2019年8月4日,央视新闻微博就“红旗飘飘耀香江”新闻发起的微博话题#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有41.6亿人参与该话题进行讨论。《主播说联播》通过“三微”平台进行联动传播,实现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同时进行,拓宽了原有的传播渠道,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带来更多的传播可能。

3.风格化的主持人

2018年的央视主播可谓是华丽转身,欧阳夏丹在短视频中开始说“老铁”,康辉还为大家揭秘央视主播的新闻稿件,好似每一个主播都变成了“段子手”。打破刻板印象的央视主播,使原本严肃新闻变得更有趣、更有看点。

(二)《主播说联播》获得成功的原因

央视新闻的《主播说联播》能够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走红,离不开在话语空间的大胆探索。首先《主播说联播》的评论新闻大多来自于《新闻联播》,是对新闻事件的进一步解读,它表明的立场就是国家的立场,想要实现的舆论引导目标与国家相同,在面对国际事件时,《主播说联播》好似是窗口,让受众了解国家态度。其次,它在评论时多借用民间话语、文言古诗词、网络用语等,大大降低了以往新闻的严肃性,比较贴近生活,便于吸引大量受众。最后,《主播说联播》主要借助的是新媒体平台,交流结构开放化,每个人都有参与话题讨论的机会,受众可以发表评论、可以进行转发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主播说联播》不仅成为了受众看世界的窗户,也成为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空间。《主播说联播》自身有着较强的严谨性,其次能够与新媒体相结合,最后收获关注度,引发舆论关注,正确引导舆论并取得成功。

三、娱乐化表达思考

(一)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新闻娱乐化这个概念人们一直以来都持有各不相同的见解,大多数的人们对新闻娱乐化是持有批判的态度,他们认为新闻娱乐化表达会降低新闻整体的严肃性,使其走向“媚俗化”,就不是真正的新闻;可是有的人认为,面对今天十分复杂的新闻媒介环境,新闻娱乐化表达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新的方式,是吸引受众和开拓市场的一种有效途径。而本人较为倾向后者,新闻娱乐化表达不能被全盘否定,我们要理性看待,《主播说联播》这一新闻娱乐化表达的成功在于如何把握好“娱乐化”的尺度,要使新闻娱乐化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就要对新闻娱乐化表达进行剖析,从不同方面来了解新闻在娱乐化表达时的优缺点,面对可取之处要尽量扩大影响,面对缺陷时要进行改进。

1.新闻娱乐化的可取之处

首先,新闻娱乐化对市场经济而言。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的产物,与市场经济是紧密相联,新闻娱乐化表达是适应复杂媒介环境的一种方式,它既保证了新闻在大众传播中人文关怀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又减少了新闻的严肃性,同时也比较符合现代人的视听需求。央视新闻的《主播说联播》就是在秉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借助新兴的网言网语,迅速拉近与年轻受众的距离,同时在微博主动进行议程设置,把握舆论阵地,占据媒介市场。

其次,新闻娱乐化对受众而言。Web1.0时代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一传播模式,Web2.0时代则是用户主导而生成的一种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以用户为中心,既是使用者也是生产者。受众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他们的自主性增强,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与自己本身相关或者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信息进行阅读,当情感得到共鸣或者私欲得到满足时,人们往往会趋向性阅读。因此,新闻的娱乐化表达就是一种很好的措施,当新闻中出现了用户所创造的网络用语,当他们喜欢的明星与新闻相关联,新闻的传播效果往往会更好,增加新闻的娱乐性是获得受众、信息传播、获取关注度的有效方法。

最后,新闻娱乐化对政治环境而言。新闻的风格转变对政治传播和公民参与新闻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有待提高的当下,娱乐化表达具有独特的魅力,现在的90后、00后雖然已经不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联播》,但是他们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实时获取大量新闻,收看了《主播说联播》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家面对不公平事件时的态度,用文字或者转发来参与政治讨论。新闻娱乐化表达能够拓展话语空间,激发广泛共鸣,放大正面舆论,主流媒体通过不同媒介,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领域中来进行舆论把控,可以有效地强化正面的宣传效果,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正能量。

2.娱乐化表达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受众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遭受“信息轰炸”,现如今由不同媒介组成的社会环境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每一个人,信息冲击着每一个人的感觉神经,影响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人生价值的思考。如果我们在媒介中过多地充斥着娱乐,人们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面对新闻可能会停止思考,那么媒介可能就会给大众营造一个虚拟的社会,当人们在真实社会中面对挫折时,这种心理反差极易造成受众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厌倦,受众将会面对精神的空虚、价值的消解等问题,社会也可能会因此而动荡。如果媒介为了迎合受众心理和获得更高的收视率而一味地进行娱乐化因素的添加,会削弱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从而导致使得媒体丧失公信力,势必会掩盖媒介改革的初心。媒体不能很好地利用新闻娱乐化表达这一方式受害的不仅是受众,也是传播媒体自身。

(二)新闻娱乐化表达的改进建议

在新媒体语境下,把握好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适当的趣味化的包装利于新闻传播,受众有自身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信息时不能只停留于浅表,要挖掘信息表达的态度以及对自身的思考。媒介工作者也要增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时刻谨慎地把握好新闻娱乐化的尺度。媒介要厘清自身定位,不能盲目跟风,保持自身特色,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娱乐表达的功能。相关部门也应该出台对于过度娱乐化使新闻失真等一系列问题的惩罚政策。相信新闻娱乐化表达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

结语

新闻娱乐化现象是当今市场经济下媒介生存的选择,也同样是受众休闲娱乐以及行使媒介权利的需求。它不仅满足了多元文化的需要,同时推动新闻业务变革,但在个别情况下也存在着扭曲新闻真实和损害媒体公信力的情况。笔者在探讨新闻娱乐化表达时也存在一种困惑,以往的新闻娱乐化表达大都是批判性的,而央视新闻的娱乐化表达给传统新闻节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包装新闻,以此吸引年轻受众,传递国家的声音,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这也可能是未来新闻娱乐化表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马松娟,郭亚婷.试析当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J].新闻传播,2006(10):47.

[2]卢继键.从《主播说联播》看主流新闻媒体融合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9(08):16-0205-02.

[3]韩立霞.麦克卢汉“媒介即是讯息”浅析[J].东南传播,2007(04):41.

[4]李西建.重塑人性:大众审美中的人性嬗变[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杜丽君,西北政法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新闻
刍论新闻的版权保护与立法创新
如何坚持新闻报道的“独立性”
新媒体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探讨
浅析新闻热点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