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导入技能有效性策略探究
2020-07-26秦燕
摘 要:每一节课程的开头阶段都需要设置一个生动有趣的话题来作为导入,以此来使得学生快速明确本节课堂的教学主题,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到上课的氛围当中。但是许多教师在应用课程导入环节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导入环节时长把控问题、导入环节内容不佳、互动效果不足等等。文章就将具体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存在的几类导入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为提高小学教学课堂上的课程导入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数学课导入;导入技能
一、 引言
课程开始阶段的几分钟对于整节课堂的整体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使得学生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是每一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十分旺盛的好奇心,教师如果合理的应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一些有趣好玩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可以使得学生很快了解教师所设定的教学主题,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因此教师需要对自身教学课堂的课程导入环节做更多的思考和优化。
二、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在课程导入上的现存问题
(一)导入环节占据的时间过长
一整节课堂的共计时长一般为40到45分钟,课程的导入环节一般需要控制在五分钟左右,这样才能够使得后面的主体课程内容有足够多的时间展开。但是有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导入环节时往往使用的时间过多,在这一期间提出过多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和互动,会导致整体课堂的主次不分明。导入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引出后续的课程主体内容,在后续的主体内容讲解过程当中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如果最开始的导入环节占据的时间过多,就会使得课程后半段无法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实践练习,也就会使得课程讲解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大大降低。
(二)创造的教学情景不具吸引力
还有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的课程导入环节设计上存在的重要问题是其设计的虚拟教学情景对学生不具有吸引力,这一问题会让学生在课程开始的阶段无法快速对教师所讲解的主题内容产生兴趣,也会间接导致学生在课程的后半段逐渐地出现注意力涣散的现象。一些教师在进行课程准备和课程导入环节的设计时没有花过多的心思来加入创新性的点子,没有真正的去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就会导致最终的实施方案获得的效果较差。还有一些问题是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脱离了实际,例如模拟进入到动物园游览的情景时,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描述难以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相应的景象,这样单一的讲解会使得整体的情景构建缺乏可信性,也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降低。
(三)与学生的互动性较弱
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当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一环节当中主要是教师为主导,教师只关注自身所要传递的信息,而忽视了带动学生也参与到导入环节当中。为了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真正的调动起来,需要让学生更多地在课堂上开口表达,教师应当作为引导者的身份,抛出更多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在这样的问答交流当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己在数学课堂学习当中的主体性地位,也会对之后的主题讲解内容产生更加浓厚的好奇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好感度,让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有趣的,当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被拉近之后,学生也会更愿意听取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在之后的教学环节当中,也会显示出更高的配合度。
三、 提升目前小学数学课程导入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紧密围绕教学主题
课堂导入环节的主要目的虽然只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但同样也需要为之后的主题讲解内容作铺垫。导入环节的解说内容需要与整堂课程所要讲解的主要知识点密切相关,需要让学生快速了解到这节数学课堂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师需要在这短短几分钟之内便将本节课堂的主要讲解目标用简练的语言阐述出来,或者是用一种设置悬念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然后再通过后续的教学内容讲解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在圆形、三角形等形状的主题学习课程当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置一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盘子、碗、脸盆这些生活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让班级内部的学生举手发言。在针对这些问题的交流讨论当中,学生能够逐步发现问题的答案,那就是这些物品的结构当中都包含有圆形。教师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既引发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思考,也十分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堂的主题内容。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当中能够很快速联想到自己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这些物品,可以快速在脑海中思考这些物体之间的共同特征。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来辅助学生的思考,利用教室内部的幻灯片放映来展示这些物品的图案,通过更加清晰直观的图片观看,学生也能够更加生动地了解这些物品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带动学生参与其中
导入需要吸引班级内部的每一名同学都参与其中,让学生的注意力都被牢牢地吸引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好玩的模拟情景剧,让学生在参与表演或观看情景剧的过程当中产生对数学课堂的浓烈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基本加减运算法则时,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初设计一个商场购物的虚拟情景剧,让一名学生扮演在商城里的售货员,另外几名学生则扮演在商城里购物的顧客。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商场里十分常见的商品,然后利用小标签在上面标注好价格,学生拿着标记好价格的物品在售货员那里结账,而扮演售货员的学生则需要运用加减法则来计算顾客所需要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最后的找零。教师可以让扮演售货员的学生将顾客购买的每一件物品的单价罗列在黑板上,然后列出数学算式计算这些价格的总和,在这一时刻,教师也可以鼓励班级内部其他观看情景剧的同学一同列出式子计算总和,然后为最快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提供奖励。这样的情景剧和小游戏能够带动班级内部的每一名学生参与到简单的加法计算当中,也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数学运算知识在自己实际生活当中的用处,同时也通过及时奖励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到课堂环节当中的积极性。
(三)选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素材
教师在选用导入环节所采取的素材时应当寻找那些在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事物,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实际生活当中的经验应用到课堂学习当中。生活素材的应用也会使得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理论时的难度被一定程度的降低,这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长度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利用尺子丈量一些自己课桌上的学习物品,如铅笔、橡皮、课本等等。这些学习物品是每一名学生都拥有的,而且在课堂当中也可以快速便捷地开展测量。在利用这些实物道具进行长度测量时,学生能够更加具体的感受“长度”这一个数学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携带一些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物品到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测量,例如学生爱吃的零食和爱玩的玩具等,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十分喜爱的东西能够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全神贯注地观看教师的测量过程,这也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长度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测量过程当中对每一名学生的操作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哪些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做得最好,在导入环节结束之时,可以将之前应用的测量道具奖励给表现出色的学生,这种奖励方式将会使得学生在之后的课堂互动环节当中有更高的积极性。
(四)回顾已学知识点
教师还可以在导入环节当中联系前一节课堂所讲解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在开展新知识的学习之前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这一种教学模式尤其可以应用于新旧知识点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性的课堂上,例如在图形的讲解过程当中,当前一节课堂已经讲解完圆形的特征时,在下一节主要讲解长方形的课程当中,教师便可以在导入环节对上一节课的圆形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回顾,然后再引入新的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两种图形并列起来,让学生对比这两种不同的图形,思考它们的不同点所在。在这样的回顾总结当中,学生既能够对以往所学的知识点产生更加牢固的印象,又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来对新知识有更加快速和良好的理解。教师在回顾已学知识的过程当中能够快速的唤起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这很有助于接下来与这一内容相关联的新知识教学的展开。教师在回顾总结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集中,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回忆来解答与已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这样的提问互动将会让学生认识到及时温故已学知识的重要性所在,也会促使学生在学习完知识点之后更好地对其进行巩固记忆,让这些知识点更加牢固的留存在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四、 结束语
教师需要在课程导入的时间、节奏和内容上做更好的把控,使得这一环节既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将要展开的学教学主题上。教师也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有更加具体而微的观察,了解学生的普遍兴趣是什么,这样才能够设计出对学生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让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入环节真正的发挥其实质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新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及策略研究[C]∥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
[2]吴丹璇.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技能的训练[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57-158.
[3]郑燕,卢越.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引发的思考:导入的重要性[J].读书文摘,2014(22):245-246.
[4]宋春莉.成功導入良好开端: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J].考试周刊,2018(A2):99.
[5]顾巧平.刍议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策略[J].新课程,2015(13):105.
[6]刘洪侠.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导入的形式与技能[J].未来英才,2016(11):136.
作者简介:秦燕,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西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