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视角下的《大学写作》课程教学思考
2020-07-25马桂兰
马桂兰
摘要:高校教学中专业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和提升学生基本素养的任务,本文基于《大学写作》课程教学要求及学生培养目标,在“金课”标准引导下,从教师、教法、教材等维度分析《大学写作》课程如何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现状,改变教学“水课”现象,切实提高高校基础学科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写作;金课;建设
2018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建设精品课程“双万计划”“金课”标准并强调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三个引导性指标为依据。各高校根据学校定位、学科性质以及各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对高校教学开始了深刻反思和深入研究。研究者大都从“金课”视角下的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或教学改革困境做出了很多思考和探究。尤其是如何把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成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如何进行课堂革命,如何打造高品质、高效率、高含金量的课堂精品教学等等做出了阐释。本文在学习了很多研究者观点的基础上,就如何打造高校专业基础课《大学写作》为“金课”教学做出以下思考:
一、《大学写作》课程“金课”建设的必要性
写作是作者生活、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的动态综合体现,是人类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集主体性、客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多元性为一体的复杂脑力活动。《大学写作》课程授课教师如何有针对性地阐明写作活动规律,让学生建立高层次理论体系和研究习惯,挖掘学生综合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教学要求,符合“金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建设理念。研究者们就《大学写作》课程教学方法做出了改革创新的分析研究,但在现实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方法不够完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深度不够等问题,出现学生学习诉求和教学过程不均衡现象。《大学写作》课程作为基础学科,会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再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能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则无法实现将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有机融合,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以“金课”建设引导下进行《大学写作》课程教学革命势在必行。
二、《大学写作》课程“金课”建设要从打磨上下功夫
(一)打磨“金”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统一”等指导精神,就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提出了殷切希望,为教师发展和努力明确了方向。他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教师的素养、学识、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教师能否完成一堂有高度、有深度、有难度、有广度的教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专业课程发展和创新,因此,打磨“金”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在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应具备扎实学识,注重学识素养的提升和创新。具有非常诚挚的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和创新的重要性。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如何挖掘潜能、不断学习,将最前沿的创新理论和科学知识带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每位教师深思的课题。写作课要在教学形式上体现出先进性和互动性,学生学习结果要有探究性和个体性,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一本好教材,教师对自身的打磨是上好高效能课的关键。
1.打“磨”教学理念。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查找知识短板,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提升专业知识素养和技能,教师还要静下心来思考,反思是否做到了用心上课。例如,科学建构和创新课程模块,钻研和分析教材、设立和开展教学课题等方法创新和改革教师教学理念,集思广益,发挥集体力量,形成教学合力,从思想上促进教师对教学过程反思和改革。课堂教学革命首先是教师知识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更新和改革,完成教学理念的更新,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和知识素养,才能实现教书育人过程中言传和身教的统一。
2.打“磨”教学内容。教师应从学生出发,以课程为支撑,不但在备课环节和教学环节中打磨自己,还要改革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思维活动,《大学写作》课程如何将普适性的基础写作理论原理教学内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提炼、提纯;精选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学环节,如何加深教学深度;如何经典策划写作练习,如何训练写作思维,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加强他们的科学思辨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如何做好课前精心准备、课内精准教学、课后精品辅导。一堂具有“高阶性”“创造性”“挑战度”的写作课,要求教师必须“磨”教学内容,写作课程内容要有前沿性和时代性,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具备持续性的学习精神,认真做好教学内容梳理和整合,增加教学难度和深度,在教学重难点、教学案例、教学语言以及表述和语言节奏方面要精心准备,善于发现和定制有鲜度、有挑战度的教学方案,最终实现教书和育人完美融合。近几年,写作教学“水课”现象很严重,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创新不注重锻炼学生各项能力的有机融合,教学上浅尝辄止不求深度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需要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时刻打磨自己的素养、学识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3.打“磨”学生。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及时了解学情,尤其是地方性高校要科学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打磨符合本校学情实质的“金课”。首先,“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巧设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多元的实训平台,让学生喜欢写作并能倾心写作,激发学生培养持续自学兴趣。比如,《基础写作》《创意写作》授课环节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自我能力整合和提升,从而对写作教学和写作进行探究,进一步实现写作高级思维训练。其次,“磨”学生的作业。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增负,通過对作业的精心制定和修改,改变学生低强度学习收获低效能的现状。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性和自我学习兴趣的培养,精准设置既能检验理论又能突出实践的课程作业。提升学生课程学习难度及学业挑战度。教师在科学设置学生考核和实训环节的同时提供多种形式的作业。如,线上、线下或实训职业情景练习,充分运用第二课堂、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等实践平台,采取教师批改、同学互改、专家解析、学生评阅、教师面批、单位评鉴等作业批改方式,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教学互动。通过评阅作业,教师发现和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写作创新能力,强调写作中修改的重要性,不讲究一气呵成,讲究举一反三,反复打磨学生创作作品,推荐出版优秀作品,使学生从中得到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写作学课程改革中来,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学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尊重科学规律的能力,从而确立科学思维方法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最后,“磨”学生的阅读。设定高强度阅读书目,夯实学生基础,教师及时督促学生开展研讨,训练高级思维能力。
(二)打磨“金”教法
“磨”实训教材。教材对于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很多学者从教材的制定、教材的作用以及如何科学使用教材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研究。归根结底强调教师应该游刃有余地徜徉在教材内和教材外,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成为师生学习的依据,突出教学知识,成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增强学生认知能力以及身心发展寻找学习规律的载体,因而,教师对教材的打磨很重要。要科学选择教材,根据学生学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能真正对学生有引导作用的规范、科学的教材,教师还可以根据知识经验积累,科学规范地编写符合高校教育精神、符合学生学情的实训教材。近年来,《大学写作》课程不乏优秀的教材,但是真正提升學生学习技能的实训教材非常少,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实践教学经验积累编写符合写作教学的实训练习教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针对《文学创作》《基础写作》课程,教师应助力学生根据专业需求和性质,科学选择一些优秀、典范的文学篇章巨著,从阅读和分析研究判断的角度,系统化地提供写作练习模块,更好地辅助教材内容。针对《应用文写作》课程,严谨、规范地选择优秀范文或科学设定职业情景写作,注重学生课前学习准备和课后实训巩固。通过练习,转换学生角色,强化学生课下自主探究性和学习能力,培养写作精神和毅力,提高学生学习效能。
(三)打磨“金”课堂
近年来,一线教师研究者对高校教学现存的问题及困境做了深刻阐释和解读,为高校课堂改革提供了有力依据,丰富了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和途径。教师是高校教育重要的引领者和践行者,教师除了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外,还要有教学高度站位,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实践者还应该是建设者。教师要最大化地提高课程能力,实现学生理想学习获得和实际学习获得的可能,实现这种可能,教师应该打磨课程“教法”。本着以提高学生写作综合素养和能力为先的根本原则,优化课程模式,积极吸收和运用先进的课程设计模式,设计出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金”课堂。
课前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课前准备活动。如,《基础写作》课程怎样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怎样在合理运用限定课时把握课堂节奏基础上给学生带来有深度、有难度、有温度的课堂,《应用文写作》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精讲,突出实训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做充分科学的课前准备。
课中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实现优秀慕课、微课的选用、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翻转课堂的适用,采取多元的教师授课模式(双师或多师),线上或线下等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师生间的学习互动。学生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学习、实操性学习,考核方式向多维、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强课程学习难度,既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无缝连接,又能实现教学技巧的更新。课堂教学活动是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性学习,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能力,实现教学方法再创造再探究的过程。
《基础写作》《创意写作》课程授课中要注意理论知识的疏导和教学内容的精致,增强授课知识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让学生有一个既能挑战自己又能锻炼自己的平台,充分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应用文写作》课程授课要注重学生融会变通的能力,让学生整合理论知识的精华,突破模式化写作,加强限时限定材料的写作。通过写作训练既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又能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严谨的逻辑思辨能力。使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使教学贴近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诉求,让学生不断形成自我管理习惯,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另外,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堂生成性特点,熟悉教学内容但又不拘于教学内容,智慧艺术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寻找适合课程性质和学生需求的教学灵感,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拓展和培养学生其他素质。
课后科学评价学生线上线下作业。作业是教师考量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通过评阅学生作业,教师既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发现教学方法和技巧是否达标,批改作业过程中教师实现与学生的交流,学生通过作业过程反馈和巩固或者延伸所学知识。课后作业修改中的师生互动过程是教师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等智力因素的重要环节。《大学写作》课程其特殊的课程性质及学生教学目标需求,因而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要求较高。写作课的作业都是学生的文字表述形式的精神产品,教师不能随性评阅。很多教师批改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认真书写评语,简单敷衍,不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意见,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经验本位主义严重,不注重学生自我劳动、自我创新的学习过程,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悖,影响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
综上,深刻领悟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立足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大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金课”建设既是过程也是结果,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是打造“金课”的重要途径。专业课程是高校培养方案的基本元素,是高校实现教育的必要载体,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除了创新教学方法更应该思考创新教学设计,教师潜心教学,上好每堂课,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通过有效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打造高校专业基础课的“金课”。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需求,用心制定高含金量的教材、课堂、教学方法等,就能提高教学的含“金”量,改变注水教学现象,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薄蓉蓉,冷明祥.高校“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8.
[2]刘存霞.地方高校文科高等数学“金课”建设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
[3]李芒,李子运,刘洁滢.“七度”教学观:大学金课的关键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
[4]刘龙.“金课”背景下专业基础课 “课堂革命”[J].山东教育,2019,7.
[5]姚晓静.感悟“金课”[J].中外企业家,2019,11.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