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佛山地方秋茄品种的核型分析

2020-07-25左欠欠林珊珊许竞生

关键词:核型比值染色体

左欠欠,洪 宇,林珊珊,许竞生,曹 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园艺系,广东佛山528225)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起源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最早驯化地为古印度[1]。作为重要的茄果类蔬菜,茄子在我国品种繁多,一般认为中国是茄子第二起源地[2]。秋茄是佛山市南海区盐步镇的特色蔬菜品种,它的特点是皮薄、细长、颜色青绿[3],是长茄类当中的一个中晚熟品种。

有关茄属的细胞学研究多集中于栽培茄与野生茄染色体的比较,对于栽培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的报道相对较少[4]。本试验针对3个秋茄品种开展细胞学研究,为茄子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基础细胞学资料,同时为秋茄的良种繁育工作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均为生产上应用品种,翡翠绿茄(Solanum melongena L.cv.Feicui)由广州蔬菜研究所育成,果实长棒形,果皮绿色,果肉绿白色、紧密。佛源秋茄(Solanum melongena L.cv.Foyuan)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育成,果实长棒型,果色青绿,果肉淡绿,品质佳。益丰龙芽(Solanum melongena L.cv.Yifeng)为清远市清蔬种子公司出品,果实直棒状,果色青绿,品质佳,可连续坐果。

1.2 方法

用55°C温水浸种6~8 h,再转入放有双层纱布的培养皿中,于28°C恒温培养箱萌发。待根长1 cm左右切取根尖,置于0.1%秋水仙碱水溶液预处理3 h,转入卡诺固定液(无水乙醇与冰醋酸按3∶1配比)固定2 h,然后用1 M盐酸于37°C水浴解离45 min,改良苯酚品红染色2 h以上,常规压片观察并拍照。核型分析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显微照片上进行,参考李懋学等人的方法[5],按照Levan的方法[6]进行描述,如表1所示。核型分类按照Stebbins[7]的标准,如表2所示。

表1 着丝点位置命名

表2 核型分类

2 结果与分析

在显微镜下选取数目完整、较清晰、重叠少、染色体特征明显的细胞,结果表明3个秋茄品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如图1所示。其核型如图2所示,未发现多倍体和非整倍现象。

图1 3个秋茄品种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

图2 3个秋茄品种染色体核型

(1)益丰龙芽。益丰龙芽染色体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益丰龙芽染色体参数

由表3可知,1)益丰龙芽的核型为2n=2x=24=18m+6sm,除了2、5和8号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全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无具随体染色体。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85~2.40,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36~1.64。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3.02%~5.46%,相对长度系数变化范围为0.73~1.32,全组染色体平均相对长度为4.19%。2)益丰龙芽染色体相对长度的组成为2n=2L+10M2+10M1+2S,益丰龙芽最长和最短染色体长度比值小于2∶1,为1.80,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27~2.40,臂比值大于2∶1的染色体占染色体总数的12.66%。

由此可知,益丰龙芽染色体核型较对称,为2A型。

(2)翡翠绿茄。翡翠绿茄染色体参数如表4所示。

表4 翡翠绿茄染色体参数

由表4可知,1)翡翠绿茄的核型为2n=2x=24=18m+6sm,除了5、7和11号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全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无具随体染色体。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75~1.80,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09~1.69。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3.23%~6.13%,相对长度系数变化范围为0.71~1.35,全组染色体平均相对长度为4.53%。2)翡翠绿茄染色体相对长度的组成为2n=2L+10M2+8M1+4S,翡翠绿茄最长和最短染色体长度的比值小于 2∶1,为1.90,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09~1.80,无染色体臂比值大于 2∶1。

由此可知,翡翠绿茄染色体核型较对称,为1A型。

(3)佛源秋茄。佛源秋茄染色体参数如表5所示。

表5 佛源秋茄染色体参数

由表5可知,1)佛源秋茄的核型为2n=2x=24=20m+4sm,除了4和8号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全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无具随体染色体,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73~1.85,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18~1.66。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3.13%~5.20%,相对长度系数变化范围为0.72~1.20,全组染色体平均相对长度为4.34%。2)佛源秋茄染色体相对长度的组成为2n=16M2+6M1+2S,最长和最短染色体长度的比值小于 2∶1,为1.66,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18~1.85,无染色体臂比值大于 2∶1。

由此可知,佛源秋茄染色体核型较对称,为1A型。

3 结论与讨论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其数目与结构的改变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和生命活动。Stebbins[7]将染色体核型按对称性程度的高低分为12种类型,并认为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核型是由对称向非对称演化。本试验中3个供试秋茄品种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2n=2x=24,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染色体基数(x=12)和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吴世斌等[8]报道了茄子栽培品种的外部形态不同,其染色体核型也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中3个秋茄品种染色体核型出现差异,其中益丰龙芽为2A型,翡翠绿茄和佛源秋茄为1A型。从进化角度来看,益丰龙芽具有较不对称的核型,其进化水平最高。詹园凤[4]认为在栽培实践中,引种方法、栽培技术以及环境因素等均会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异。田间生物学观察表明,翡翠绿茄和佛源秋茄果实均为长棒形,果身微弯,而益丰龙芽果实为直棒形。这种外部形态的微小差异很可能与植物染色体结构的微小变异有关。

作为一种重要蔬菜,茄子急需丰富的细胞学资料,这是下一步工作如多倍体育种的基础。深入研究将建立在大量取样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一些分子手段来开展。

猜你喜欢

核型比值染色体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能忍的人寿命长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价值
28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