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2020-07-25冯莉莉
翟 佳,翟 燕,冯莉莉,张 蓓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幼儿的机体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再加上呼吸粘膜血管丰富,很容易出现该病。临床多通过对症处理以及采用抗生素来改善患儿症状,但是由于个体性差异,也会表现出不同效果[1]。而患儿作为特殊的患病人群,认知能力较低,面对治疗时往往会表现出抵抗情绪,可能导致治疗无法顺利进行,进而降低治疗质量。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患儿依从性,对缩短病程,加快患儿康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次研究以11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护理干预的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57,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57,常规干预)。对照组男29例,女28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3±1.2)岁;研究组男28例,女29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2±1.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儿止咳、祛痰以及吸氧等基础治疗,并展开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详细内容如下:①营养支持。对于症状严重,存在呼吸困难的患儿,采用静脉补液的方式给予患儿营养支持。如果患儿可以自主进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针对患儿的身体情况及饮食习惯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在喂养过程中,要保障动作轻柔,避免引发患儿不适,激发患儿的抵抗情绪。②环境护理。良好的环境能避免患儿病情加重,护理人员要定期打扫病房卫生,并进行消毒。控制病房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并依据患儿的喜好布置病房,降低患儿因陌生环境产生的焦虑心理。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采用良好的态度与患儿沟通,一定要保持耐心,这样才能赢得患儿的信任。护理人员还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消除患儿因治疗产生的恐惧、焦虑心理,增加与患儿的肢体接触,通过摸头、握手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在患儿表现出不良情绪时,要鼓励的话语安抚患儿,让患儿以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治疗[2]。④病症护理。指导患儿咳痰以保障呼吸道通畅,如果患儿无法自主咳痰,可以给予静脉祛痰或吸入祛痰药物,必要时进行吸痰护理,一定要保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患儿喉部粘膜。在进行吸氧治疗时,注意控制氧气流量,缺氧可能加重炎症,而氧气速度过快可能引发患儿不适。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患儿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身体体征,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问题。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组别 n 发热 咳嗽 咽喉肿痛研究组 57 2.74±0.83 3.02±0.94 3.56±1.21对照组 57 4.25±1.16 5.17±1.62 6.74±1.71 t/ 7.9926 8.6665 11.4610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由于机体防御系统薄弱,很容易出现该病,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3]。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对改善患儿症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传统护理模式多以病症为中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缺乏对患儿心理层面的关注,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而护理干预施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其弥补了传统护理的缺陷,除了常规的治疗,护理人员还会为患儿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已提供营养支持。在环境护理以及病症护理下,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更好的改善。此外,护理人员还会了解患儿的情绪变化,通过心理干预措施消除患儿负面情绪,促使患儿身心健康程度的提升,帮助患儿更好的恢复健康。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干预相比,护理干预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症状(P<0.05)。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可以促使患儿尽快康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