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7-25张俊
张 俊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01月20例肝病病例,研究组(n=10)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n=10)接受基础护理干预模式,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对比P>0.05,可比。纳入准则:均为肝病病例;病患自愿签署;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范围: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治疗依从性差的病患[1]。研究组:年龄38~69岁,平均(46.8±0.3)岁;女性8例,男性2例;脂肪肝3例、肝硬化2例、乙型肝炎4例、丙型肝炎1例。对照组:年龄38~68岁,平均(46.8±0.1)岁;女性7例,男性3例;脂肪肝2例、肝硬化2例、乙型肝炎5例、丙型肝炎1例。
1.2 方法
研究组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①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病情、饮食习惯等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改善患者膳食结构,均衡营养,以清淡、营养的食物为主,告知患者不可暴饮暴食,防止损害机体内部肝脏细胞修复能力,改善病患生活质量。②健康干预。向病患介绍疾病诱发因素、治疗方法、护理方案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病患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使其主动配合护理干预,促进疾病康复,改善病患生活质量。③心理干预。肝脏作为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当患者确诊后会出现担心病情、焦虑及抑郁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实际心理状态,按照个体化差异制定心理疏导方案,缓解病患负性情绪,向病患介绍同类型病例成功治疗案例,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患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④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病房消毒及杀菌工作,每日对病房照射10min,做好病房消毒工作,提高病患舒适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干预模式。对病患予以生命体征监测、日常干预等常规护理。
1.3 评定指标
将病患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对。通过本院自拟生活治疗评分量表评估病患情感表达、社会能力、机体疼痛、生理职能等生活质量,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计算方式采用SPSS 23.0软件,卡方检验以%呈现,t检验以呈现,P<0.05为两组数据比对差异显著。
2 结 果
研究组病患情感表达、社会能力、机体疼痛、生理职能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两组数据比对差异大(P<0.05)。见表1。
表1 将病患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对(,分)
表1 将病患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对(,分)
分组 n 情感表达 社会能力 肌体疼痛 生理职能研究组 10 87.00±5.00 85.00±4.00 85.00±4.00 81.00±4.60对照组 10 78.00±5.00 76.00±4.00 78.00±4.00 75.00±4.00 t 4.0249 5.0311 3.9131 3.1125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肝病可分为非病毒性肝病及病毒性肝病、主要为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等,肝病早期临床病症为极度乏力、肝痛、恶心、呕吐等,威胁病患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生活治疗。经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病患生活质量[4]。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着重关注患者个体化差异,按照患者实际病情、性格特点等资料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制定针对性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研究组病患情感表达、社会能力、机体疼痛、生理职能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说明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肝病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病患生活质量,促进病患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