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采取前列地尔治疗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2020-07-25倪宇
倪 宇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慢性肾脏病属于当下一种常见病症,是慢性疾病种类中的一种病症。若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则在病情的发展下易出现终末期肾脏病,加重其经济负担的同时也严重干扰生活质量[1]。本研究主要是对前列地尔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中的干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10~2019.10期间所接纳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5.39±9.17)岁)以及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4.79±9.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将尿毒清(国药准字Z20073256,康臣药业(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予以该组患者口服治疗。用药量依据患者实际状况控制为5~10粒/1次,用药次数则为3次/1d。
1.2.2 观察组
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将10 μg前列地尔(国药准字H20056809,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同100 mL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混匀后,对该组患者实行静脉滴注治疗。依据患者实际状况将滴速控制在30~60滴/1 min,尽可能于1 h内将药物滴注完毕。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临床指标包括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血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以(P<0.05)为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内生血肌酐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结果()
组别 n 尿素氮(mmol/L) 血肌酐(μmol/L) 内生血肌酐清除率(ml/min) 24h尿蛋白定量(g/L)观察组 40 18.36±3.71 242.13±86.57 42.31±10.25 1.33±0.72对照组 40 21.14±4.52 309.56±88.54 37.24±10.47 2.11±1.03 t-3.007 3.444 2.189 3.926 P-0.004 0.001 0.032 0.001
3 讨 论
慢性肾脏病属于当下临床一种常见病症,该病主要是由慢性肾脏疾病所发展而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会不断恶化、衰退,从而提高尿毒症的发病率,不仅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对生命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
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示,前列地尔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其作为一种前腺素E制剂,能够对肾髓质小动脉充分发挥扩张作用,让炎症细胞活性因子降低;前列地尔能够对血管平滑肌起到扩张作用,让肾小球微循环环境获得充分改善,促进肾脏尿液、血流的增加,以此起到提升肾脏排毒能力的作用,让肾小球高凝状态、酸碱平衡获得纠正[2]。此外,前列地尔除了能够让细胞、炎症因子生成降低之外,同时也具备较佳的调节免疫机制能力,例如:能够对肾小球内毛细管压力发挥降低效果,协助肾脏血管紧张素抑制、转换,对肾小球高滤过、灌注、内压等状况形成改善,以此实现对肾脏衰竭有效缓解的目标。有关研究资料表示,前列地尔不仅能够在肾小球入球方面形成扩张,缓解肾血管压力,同时也能够让肾脏缺血、高凝状态获得有效改善并使得炎症反应降低,能够有效针对患者的实际临床病症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前列地尔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中起到的干预效果较佳,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