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
2020-07-25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林波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王林波
一直以来,习作教学都是小学阶段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一线教师深感头疼的教学内容之首。的确如此,对于一线教师来讲,作文不好教,放得开了,就有可能收不住了;收得紧了,就有可能导致千篇一律了;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宁愿阅读也不愿意写作。为了转变习作教学的尴尬现状,统编版语文教材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其中,习作单元的出现堪称亮点。打开三至六年级的统编版语文教材,我们会被习作单元这一新生事物所吸引,但同时,脑海中也会出现不少问号: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该怎么教?习作例文能当课文来教吗?“初试身手”栏目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教好习作单元。
一、习作单元的编排特点
之前我们使用的多个版本的教材中均设有单元习作,有些版本的教材中还在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这些都旨在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过仔细研读,我们会发现以往单元习作的安排往往更侧重的是内容,如在《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四篇课文后面安排了习作“写一处自然景观”,要求写出奇特之处,并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安排是不错的,四篇课文与习作内容一脉相承,但是缺少了写作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写法的前后贯通。而有些版本的教材一个单元中几篇课文与单元习作关系并不大,甚至没有直接关联,这样就让课文的学习与习作的教学脱了节,导致很多教师教学课文时会完全忽略了作者的表达方法,而只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
打开统编版语文教材,我们看到单元习作依旧存在,课后的小练笔有所增加,同时,三至六年级每一册教材中都新增了习作单元,依次为:留心观察、展开大胆的想象、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学习按浏览的顺序写景物、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人物特点写具体、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纵向比较,我们发现八个习作单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序列性很强。
聚焦一个习作单元,我们看到,习作单元一般都是由两篇精读课文、一个交流平台、一个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一次习作构成,这些内容都紧紧围绕着某一项习作能力,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体现出了整体性和综合性。在单元导语部分,编者会点明本单元习作教学的语文要素,两篇精读课文主要是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交流平台对本单元的写作方法进行了梳理,初试身手为学生提供了小试牛刀的机会,也为顺利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做了铺垫,两篇习作例文都是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习作的范文,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编排对于提升学生习作水平是不无裨益的。
二、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
(一)研读精读课文课后习题,发现写法侧重点
我们知道,精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绝对的主体内容,也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重要凭借,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在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一般只有两篇,这两篇课文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上肩负着重任,我们一定要深入解读文本,细致研读课文习题,充分领会编者意图,发现写法侧重点,引导学生在层层推进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写法,这样当学生动笔完成本单元的习作时,才有可能得心应手。
同为精读课文,位于普通单元与习作单元中,教学重点是不同的。教学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我们要更多地去关注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甚至要有所侧重地从两篇精读课文中学到不同的写法。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为例,这一单元选编的两篇精读课文分别为《麻雀》和《爬天都峰》,教学这两篇课文,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把握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如何把一件事中的重点内容写清楚上。我们所注重的,不再是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了什么的问题上要有所忽略,而在怎样写的问题上要多花气力,这才是编者的编写意图所在。
《麻雀》一课,课后有两道思考题: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课文是怎样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小麻雀的无助
老麻雀的无畏
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课后习题是编者编写意图的集中体现,从第一题可以看出,编者想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内容后走向表达形式,知道作者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正因为作者写清楚了起因、经过和结果,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很清楚。第二题要让学生掌握的是作者如何把一件事情中的重点内容写清楚的方法——既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听到的和想到的。
《爬天都峰》一课,课后也有两道思考题: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同前一课相比,我们发现这次编者想要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要素了,而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只要注意到顺序,写清楚六要素,就能清楚有序地表达。这篇课文写的是爬天都峰的事情,自然爬的过程是重点,课后思考题问到了“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这实际上就是要学生关注重点内容,明白写一件事,一定要把重点部分写清楚。怎么才能写清楚呢?一定要写清楚人物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这两篇精读课文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麻雀》一课教给学生的是如何把你所看到的事情写清楚;《爬天都峰》一课教给学生的则是如何把你所经历的事情写清楚。
由此可见,习作单元中的两篇精读课文都指向了写作方法,但往往又会有所侧重,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细读课后思考题,充分领会编者的意图,引导学生从精读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这样才能在习作时用好方法。
(二)运用精读课文的写法,及时练习加以巩固
写作是一种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也就是说,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写作。研读课后习题,能够帮助我们领会编者意图,发现作者写作的秘妙。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方法,但更重要的一定是创设情境,发掘资源,给学生搭建运用写法进行表达的平台,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否则,把写法当作知识进行学习,写法就失去了生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关于习作的语文要素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一单元的习作是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那么,本单元都要学习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呢?我们来看看这一单元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
《人物描写一组》这一课包含三个片段,《摔跤》中机灵的小嘎子形象鲜活,因为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他的一连串动作,并且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这是很值得学生学习的写法;《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为了表现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作者细致描写了他结实健美的身体;《两茎灯草》中严监生的吝啬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作者选择了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严监生临死时仍惦记节省灯油。我们发现,这一课的三个片段所展现出来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是不同的,教学时要突出每一个片段的特点,让每一个片段的教学都有着清晰的指向,让学生能够在每一个片段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有一得。
《摔跤》这个片段中写道: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想象画面,然后探讨为什么作者的描写画面感这么强,从而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人物一连串动作的描写,发现作者写的不仅是小嘎子的一连串动作,还写了小胖墩的一连串动作,正是这样的描写才让这一片段生动具体,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生掌握了写法后一定要走向语言运用的实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想操场上同学们活动的情景,比如打乒乓球、打篮球时几个人的动作,然后用几句话写出他们的一连串动作,这样就让学到的方法在实践中变成了能力,为后面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中写道: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这段话中作者对祥子衣着的描写不仅抓住了特点,而且十分细致,这种方法值得学习。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照着课文中的插图读句子,在对照中发现作者的写法。我们发现,作者是抓住祥子的下半身来描写的,突出了他的脚之大。那么上半身呢?我们可以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特点,细致描写,表现出祥子的结实、挺脱来,这样就将课文中学到的写法变成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刷子李》一课作者通过徒弟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教学这一课时,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感受到刷子李让人叫绝的手艺,还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在学生发现写法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看过的一次演出,或者看过的一次比赛,借助观众的反应,特别是精彩处或者紧张处观众的心理变化,来表现出演出或者比赛的精彩。这样能让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变为习作的能力,完成写作知识到写作能力的转换。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的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走向语言表达,并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写法的品悟、运用上,一定要从精读课文中学写法,再创设语境,让学生进行实践表达,从而掌握写法。
(三)在初试身手中尝试表达,为动笔写作做好铺垫
习作单元中的两篇精读课文中蕴藏着侧重点不同的写作方法,两篇课文的学习之后还需要一定的梳理,方法的系统性才会呈现出来,“交流平台”承载的正是这一任务,它及时对本单元的写作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归纳,让学生对本单元学到的写法有了更清晰明了的把握。接下来的“初试身手”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片段的练习或实践活动,从而巩固写法。等到要完成本单元的习作时,学生不仅掌握了方法,还经历了课文学习时的片段练习以及“初试身手”时的巩固练习,再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要求学生能够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本单元的习作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把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者一处场景写下来。在本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懂得了留心周围的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的观察就能对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究竟该怎样细致观察,聚焦某一两个点来写呢?“初试身手”栏目为学生提供了片段练习的语境:
雨停了,我和妈妈去买菜,在路上看到好几只小蜗牛正慢悠悠地过马路……
表姐送给我一个芒果。它的皮是黄色的,摸上去很光滑。放到鼻子边闻,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剥开皮尝一下,是一种很特殊的香甜的味道……
我们发现,这两个语境的创设都非常好,一下子就让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了重点处。当学生聚焦那几只慢悠悠过马路的小蜗牛时,他一定会仔细观察,不仅会用眼睛看,还会用手去摸一摸,这样就对小蜗牛有了更多的感受,自然就有内容可写了。我们也能够想象,当读到那个芒果的皮是黄色的,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时,学生一定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想赶快咬上一口。“芒果皮剥开了,是一种很特殊的香甜的味道。”这段话告诉学生,不仅可以去看、去摸、去闻,甚至还可以去品尝,只有多种感官并用,才能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才会更有内容可写。
(四)从习作例文中获得启示,不断改进优化习作
习作例文,顾名思义,是用来当例子的,为学生示例的。习作例文是用来“用”的,而不是用来“教”的。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有一种惯性思维,但凡看到课文,就想逐段进行教学,看到习作例文有两篇课文,就想着先认字识词,再整体感知,然后逐段学习,最后朗读升华。如此教师很辛苦,课时不够用,效果很不好。习作例文不是用来这样“教”的,它是用来“用”的,是要当作范文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习作的,是让学生从中获取有用的写作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作品的。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要求学生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我们知道,这个年段的学生在写事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记流水账的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着去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当学生初次完成习作,出现了写不具体、记流水账的现象后,教师就可以出示习作例文,让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方法。这一单元的习作例文有两篇,分别为《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运用习作例文,不一定非得两篇都用上,也不是非得完整地出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选择地运用。学生的习作记流水账,很可能是不会选择事件,什么都想写,这时候教师可以出示《小木船》这篇例文,让学生聚焦第四段。这一段开头写道:“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走在前面,陈明走在后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几个月的时间里,会发生多少件事情?可是作者都写了吗?为什么只写了那天放学回家时发生的事情?经过思考,学生就明白了:写时间跨度比较大的事,要围绕重要内容写,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简单交代,甚至省略不写。这时再让学生去修改自己的习作,从“流水账”里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删除那些可写可不写的内容。选择了事件,该怎么写清楚呢?可能有些学生还做得不够好,教师可以再次出示习作例文《小木船》的第三、四自然段,让学生对比着读,发现作者是怎样把“我”和陈明友谊破裂的过程以及我们和好的过程写清楚的。在聚焦阅读、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就掌握了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这时,教师让学生将从习作例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修改自己的习作,将没有写清楚的地方写清楚,写出事件发生时人物的心情、语言、动作等。这样,原本不够好的一篇习作,因为从习作例文中汲取了方法,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得到了提升,逐渐走向了完善。其实,好的文章就是这样一遍一遍修改出来的,学习的过程就是由不会到会,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样的习作教学才是最有价值的。
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要求学生能够用恰当的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明确习作要求,确定写作对象后,学生动笔来写,极有可能三言两语过后,就无话可写了。这次习作,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很可能既有介绍某一种具体事物的,如扫地机器人、袋鼠等,也有介绍某种事物的制作过程的,如怎样泡酸菜、怎样制作风筝等。这两种类型的习作写法是不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鲸》或者《风向袋的制作》为例,引导学生从中学到有助于自己写作的方法,从而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和完善。特别是制作类的说明性文字,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习作例文中学会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进行有条理的表达,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在精读课文《太阳》一课学到的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两者相融合,才能让自己的介绍更清楚明白。
总而言之,要教好习作单元,教师首先要对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精准定位。教学时,教师要凸显的是表达因素,是写作方法,而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是要适当弱化的,这样才能集中力量让写法的教学做得更加深入,更为扎实。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初试身手”栏目的奠基作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让学生在片段练习中蓄积力量,为完成习作打好基础。教师还应该切实用好习作例文,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有效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不断改进并完善自己的习作,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及修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