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教互学”搭建共同体,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

2020-07-24张春萍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小学语文

张春萍

摘 要:“互教互助”,鼓励学生以小组方式,展开组内相互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激活学生语文学习潜能,在轻松、活泼、融洽、进取的氛围中,习得知识,交流成长,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愿意学习、坚持学习,拥有持久的学习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教互助”;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C-0120-02

拥有主动学习的动力,需要具备持续学习意趣,善用合作、交流与探究学习,构建互教、互学的生动课堂。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搭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从分工、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升的学习愿景。在学习共同体里,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学习者,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依托同伴合作交流、互帮互助,从而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养成。

一、设置学习小组,创建“互教互学”共同体

在班级教学中,借助于小组合作方式,搭建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构建者。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带着浓厚的兴趣展开学习、思考、交流,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分享中获得认知和成长经验。同时,学习共同体,打破了單一依赖教师进行答案教学的格局,提倡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商量、交流解决问题。小组中的每个学生,以互教互助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共同体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共同交流中,能够增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让学生从中获得真切的学习体验。佐藤学提出:“学习力低下的学生,并非是一点一滴转变的,而是跳跃式、一举成功的,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在学习共同体中,不同学习力的学生,共同围绕学习任务展开交流,对不同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聆听他人的想法,从中相互借鉴和学习,降低了学习难度;在话题共商下,让不同学习力的学生都能够从经验交流中积累学习心得。事实上,在学习共同体下,学生以共同的学习任务相互联结在小组团队中,以彼此间的互助、互帮、互学、互赏来完成共同的学习愿景,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水平。

在搭建共同学习体时,需要结合班级学情来设置学习小组。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成绩、学习力、学习品质、性格、爱好、心理特质等,展开全面梳理,为科学分组奠定基础。接着,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建议3~5人,组长1人,要品学兼优,具有领导力、组织团结意识;学习组长1人,具有较强的学习力;记录1人;各组员可以身兼多职,或者动态调换各自职责。在小组“互教互助”学习实践中,教师要明确小组学习目标,细化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组内展开互帮、互助、互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讨论、交流分享的机会,让学生从“互教互助”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问题。组长及学习组长,要发挥其组织与领导优势,聚焦课堂问题,协同组内的讨论。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发言进行关联,梳理疑难点;学会对话,鼓励组内成员通过对话方式,交流不同的想法,学会彼此接纳,促进知识生成。

二、明确共同体目标,推进学习进度

围绕“互教互助”学习,搭建学习共同体,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各组组长、学习组长,要结合学习目标,制订和商讨各组学习计划,分派各自的学习任务,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同时,要细化学习规则,便于各组内学习任务的有效落实。学习规则,就是相对统一的学习方法。以词语学习为例,以词语听写为主,各组组长安排本节词语学习任务,组员有写错的词语,需要朗读十遍,抄写三遍;再次进行听写,直到全对为止。对于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可以获得加分奖励。明确了学习规则,对各项学习任务的落实,就能够确保高效、有序。

在优化各组学习进度时,引入学习表。如“听写进度表”,对本节所学字词进行督促,提高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效果。引入“小组成绩表”,根据各组对所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各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在“小组成绩表”中,既有组员的学习成绩评价,又有小组集体成绩及评价。该评价主要是为了增进组内互教互助氛围,激发组间竞争学习。另外,设置“小组纪律表”,主要是结合小组间的竞争,以“组间互评”为手段,让各小组展开交叉评价。通过小组评价,提高小组自主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全班学生学习力的共同提升。

实施“互教互助”学习共同体,教师要结合教学任务,设置不同的学习活动,便于将本节教学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组内互助学习中共同进步。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展开班级群学,梳理学习难点、侧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引入组内互教、互助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参与组内交流、探究活动。在小组学习中,学习力强的学生帮带学习力弱的学生,让学生在查漏补缺中共同提升。如对于“听写词语”,教师无法兼顾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可以通过小组互教互学,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学习、听写、批改更正,由组长及学习组长共同批阅,落实学习目标。另外,教师在组内互教互学实施中,要做好旁站、观察,了解各组学习中的问题,检查各组“互教互学”效果,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存在不足的小组提出改进建议,以激励更多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三、突出合作交流,实现“互教互助”共享

依托学习共同体,推进学生“互教互助”学习,不能再以教师的“教”为主,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更多亲历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表达、倾听、交流中发展语文学习力。在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设置有效的学习问题,将问题贯穿于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语文的不同单元,有导读、精读、略读等内容,在备课时,教师要立足单元,整合统领性问题。

如在教学《好汉查理》时,设置问题如下:第一,默读该文,思考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是谁?第二,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句段,认真读一读,说说喜好的理由?第三,杰西走后,查理是怎么做的?镇上的人又是怎么说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再顺着问题展开自学。前两个问题,思维层次相对较低,学生可以在多次阅读中,找到相应的答案。第三个问题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可以采用“互教互助”学习,让学生阐明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碰撞思维。

学习共同体,应该是有温度的共同学习。教师在推进“互教互助”学习时,要鼓励各组深入交流。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互相补充。增强学生的倾听意识,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习力弱的学生,不再游离于学习之外,能够从小组合作中,增强表达的勇气和自信。对于学习力强的学生,则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身获得成就感。

在教学《卖木雕的少年》时,对于该文的教学设计,我们先聚焦人物对话,从少年与“我”之间初次见面、再次相遇的两次对话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接着,倡导小组“互教互助”学习,围绕文本阅读,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不同人物的看法,体会少年的良好品格。如对中国的热爱,善解人意、质朴、心灵手巧等。然后,以第十自然段为主,从中挖掘人物形象。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少年的用心、执着、感恩情怀有了深入地了解,学生也在同伴的互助学习中,深化了思考力,获得了语文学习智慧。

当然,以打造“学习共同体”来促进学生“互教互助”学习,教师并非放弃教学指导,而是要积极地观察小组学习状况,参与学生的提问与交流,拓展学生探究高度与宽度。如在学习《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时,在学生合作学习后,可以适度延伸读写训练。设置任务:对本文阅读后,在作者的眼中,爱有两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以“我有一个——的父母亲”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父母亲。在热烈的学习讨论后,融入写作活动,实现以读促写。

四、结束语

总之,“互教互助”学习,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积极打造学习共同体,激发学生互教、互助意识,以小组学习为媒,在学生相互帮扶中既合作又竞争,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

参考文献:

朱航.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小学语文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