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策略 提升教学质量

2020-07-24陆兴芳张小琴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乡村

陆兴芳 张小琴

摘 要:乡村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受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物质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的限制,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这一教育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而且阻碍了乡村教育的发展,拉大了城乡差距。因此,作为乡村一线教师,我们应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助力乡村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乡村;小规模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C-0008-02

要想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了解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中问题出现的原因,探究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优势,然后查漏补缺、扬长避短,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课堂组织形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进而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的教学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小规模学校教学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追求更好的教学质量,乡村生源纷纷向条件更好的城镇学校转移,导致乡村学校的生源数量减少,教育资源浪费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对乡村学校进行了局部的调整,以合并和撤销的方式进行了集中整合。

该政策的实施在集中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不能撤销的小规模学校。这些学校规模小,生源少,教育教学问题繁多。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资源短缺,开课不足

受自身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只开设了语、数、外三门主要课程,而美术、音乐、科学、社会等其他课程一直处于“闲置”的状态。学生的知识学习范围狭窄,仅仅局限在教材中,知识学习兴趣和知识探究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师资薄弱,教学质量差

由于任课教师较少,在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个教师身兼多职的现象,教师在各种科任教师角色的切换中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大都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课堂教学方式陈旧、老套,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生搬硬套,脱离实际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也开始尝试引入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但是受教学资源、教学能力、生源情况等因素的限制,这些引入的教学模式往往脱离了乡村教学实际,脱离了乡村学生生长的土壤,因而并没有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教学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阻碍了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提升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

要想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深入分析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利用网络资源,弥补资源不足

当今时代是个网络化时代,网络的发达不仅便利了信息的交换与推广,也在无形之中营造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若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那么,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资源短缺问题就可以很快得到解决。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提升学校课程的丰富性,让乡村适龄儿童接受到适宜的教育。

例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校积极加入了校园帮扶活动,并申请专项资金来完善校园媒体设备建设,开设了数字课、直播课等多种形式的网络课程,解决自身开课不齐的问题。让学生在远程直播课的学习过程中,在感受不同教师的风采的同时,也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在对录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突破了课堂的时空局限,拓展了知识学习空间,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挖掘身边资源,形成教学特色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依托乡村文化而生的,乡村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深受乡土文化的影响,其认知结构与乡村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要想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积极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发展特色教育。

1.了解学生生活,将知识教学生活化。

生活是知识的发源地和应用地,也是学生最熟悉的领域,在生活中,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自由自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

因此,要想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不妨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积极发掘学生生活中可利用的生活现象和学习资源,将学科知识以“乡土化”的形式传输给学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对自身生活经验的充分调动中探究知识、增长能力。

2.挖掘教学资源,开设特色课程。

乡村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文化传承环境,存在着独具特色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现象。而乡村学生是熟悉这些文化的人,也是最好的文化传承人,因此,在乡村学校课程体系中开设特色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例如,我校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开设了“自然中的科学”校本课程,学生在对豆芽的生长、植物的结构、蜜蜂的习性等科学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培养了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形成了积极的科学探究意识。

(三)分析教学特点,提升教学效率

要想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课堂教學质量,就要充分了解乡村学校的课堂教学实际,分析特点、提出对策,提升教学效率。乡村学校总体人数较少,平均到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也不多,这就给灵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将课堂教学活动向精细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

1.座位排布灵活化。

由于班级人数较少,教室中有足够的空间供教师进行座位排列,而丰富的座位排列方式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审美疲劳,还可以带给他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因为在学生的眼中,座位排列方式不仅是一种空间排列方式,还是自己在教师心中地位的表征。也正因如此,在棋盘式分布的教室中,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明显比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课堂参与率低,学习习惯差。

因此,要想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可以优化座位分布形式,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曾将学生的座位排列成了圆弧形,方便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教学方式灵活化。

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针对学生特点采取的针对性教学,要想实施针对性教学,就要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小班化教学使教师花在课堂纪律管理上的时间减少,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因此,要想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不妨充分利用这一教学优势,以分层教学、小组教学等关照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优化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交互质量,照顾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学困生,进而促进课堂整体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是教育公平实现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而要想发挥其在教育公平实现过程中的助推作用,就要认真分析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优势,优化课程教学方式,依托互联网资源优势和乡村文化优势,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燕.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化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教学与管理,2019,(7).

[2]李桓,温超.农村小规模学校“合作学习”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9,(5).

[3]陈小英.小班化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3).

[4]胡来宝.农村山区村小教学点教育的现状及出路——村小教学点教师培训调研及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1).

猜你喜欢

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乡村
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发展的现实反思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浅析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小规模学校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
农村“小规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