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常喝酒就是酒依赖吗

2020-07-24赵荣江

烹调知识 2020年1期
关键词:饮酒量赵先生戒酒

赵荣江

今年50岁出头的赵先生,年轻时是一名销售业务员。从20岁开始,常常为了应酬而喝酒,甚至要喝到酒醉不省人事。后来应酬少了,可他还是时不时地找点理由喝点酒,说是解解乏、消磨消磨时光,时间一长就成了习惯。这20多年来,一天不喝酒就难受。家人担心赵先生的身体健康问题,管着不让喝酒,赵先生情绪反应比较大,经常为此与家人争吵,自认为不就是喝点酒吗,又没有酒驾、撒酒疯,算不得什么大事。

这算是酒依赖吗?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下面我们就根据赵先生的故事,解释一下什么叫酒依赖。

酒依赖:一种与遗传有关的脑部疾病

酒依赖者给大家的印象好像都是没有毅力、没有责任感、道德品质差的人。实际上,酒依赖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是一種慢性的脑部疾病,并与遗传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科学家做过一些研究,例如把父亲(或母亲)是酒依赖患者的一组13岁男孩与非酒依赖父母所生的一组13岁男孩同做脑电生理的检查(这些男孩肯定都没有饮过酒),发现有酒依赖家族史的这些男孩与对照组比较出现异常的比例明显增加;还有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与酒依赖相关的基因表型。但是,即使有生物学的易感基础,只要不反复接触酒精,就不可能激发、活化和表达这些生物学的先天缺陷。所以,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及个体的科学素养,在酒依赖形成与发病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戒后复饮:给予更多的宽容

戒后复饮是酒依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对有戒酒愿望的酒依赖患者而言,他们也希望能摆脱酒精的控制,但因疾病本身的特点,所以很少有人靠毅力能戒酒成功,也很少有人一次戒酒后再不复饮。因此,大家应该给酒依赖者更多的宽容,允许他们有反复,反复了就再进行一次新的戒酒治疗。就像进三退一,有进就好。

远离酒友:培养新的兴趣爱好

酒依赖患者的家人和朋友要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比如,不要让他们独自出去应酬,更要远离酒友;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以取代饮酒这一单调的娱乐方式;鼓励患者参加嗜酒者互助组织(简称AA)的活动等等。

自测:你有酒依赖吗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如果某人在过去的12个月中符合以下6条中的3条或3条以上,就可以被诊断为酒依赖。

1. 对酒存在强烈的心理渴求或冲动感

酒依赖者对酒存在强烈的心理渴求,并不顾酒精对个人精神、躯体、家庭或社会的危害,出现不可遏制的寻酒行为。

2. 对酒的耐受性增加

饮酒量逐渐增加,或由饮低度酒变为饮高度酒,不然就找不到喝酒的满足感。比如,有些人开始喝啤酒,逐渐感觉不过瘾,就改喝白酒;或酒量从150~200 g增加到500 g左右。

3. 对饮酒的自控力下降

对饮酒行为的开始、结束及饮酒量难以控制。不再是一般社交性的饮酒,而是一端起酒杯就像下坡的车子失去了闸,不喝到烂醉如泥,不会自己停下。

4. 出现戒断反应

由于反复饮酒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生化变化,一旦停止饮酒的时间超过8 h左右,体内酒精浓度降低,就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如恶心、呕吐、心悸、出汗、手抖等,甚至出现癫痫发作,危及生命。若此时少量喝些酒,便可使上述症状减轻或消除,这就是戒断反应。戒断反应另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晨饮”,即早上起床马上要喝酒,因为经过一夜的代谢,患者已经出现了戒断反应,必须通过饮酒来缓解。这也是为什么戒酒最好在医疗机构中实施的理由,自行在家中强戒,有可能发生意外。

5. 忽略其他的兴趣爱好

酒依赖者长期饮酒后逐渐专注于饮酒,而忽略其他的兴趣爱好。

6. 固执地饮酒而不顾其危害

酒依赖者往往明知饮酒对身体有害,却听不进家人朋友的劝告,继续狂饮;或是戒了又饮、饮了再戒,且每次复饮比原来喝得更多。至于撒谎骗人、出尔反尔、强词夺理、酒后失德、肇事肇祸、家庭暴力更是不一而论。

猜你喜欢

饮酒量赵先生戒酒
戒酒可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世界上最能喝酒的国家:立陶宛
各职业酒量大比拼,CEO位列第一名
智利人酒精消费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
意外戒酒
赵先生
男人的宝贝手机
赵先生的“人间烟火”
Good Angel(2)
关于“牛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