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2020-07-24陈丽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卡因芬太尼出血量

陈丽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第九八一医院麻醉科,河北 承德 068250)

母婴结局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分娩过程中的疼痛问题影响尤为明显。较强的疼痛感可降低产妇依从性、加快体力消耗,导致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也可能因较长的手术时间、大剂量药物影响出现窒息等问题,阿氏评分较低。分析认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改善上述问题,我院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产妇中,选取120例设为对照组,另于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产妇中,选取12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9.9±2.4)岁,初产妇55例,经产妇65例。观察组:年龄22~40岁,平均(29.7±2.5)岁,初产妇54例,经产妇66例。两组对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术前检查均为单胎妊娠。对照组行自然分娩手术,术前进行知识宣教,告知产妇手术流程、注意事项,指导掌握宫缩规律的利用方法、拉玛泽生产呼吸法等。术中密切进行心率、呼吸、血压等重点指标监测,准备葡萄糖溶液,并做开放静脉通道进行葡萄糖输注、补充体力的准备。

观察组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行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选取产妇L2到L3椎骨位置,进行穿刺,回抽无异常,给予利多卡因4~6 mL,进行诱导麻醉,药物浓度1.0%。连接穿刺部位与镇痛泵,取生理盐水100 ml,罗哌卡因(0.125%浓度)+舒芬太尼(1.0 μg/ml)共8 ml,混合均匀后注入自控镇痛泵中,设备给药间隔为15 min,单次给药量为4~5 ml,于第一产程持续给药。第二产程停药,分娩后恢复给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转行剖宫产率、疼痛评分、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疼痛评分以VAS量表表达,满分10分,新生儿阿氏评分满分10分,两个指标得分越高,表明产妇痛感越强,新生儿结局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转行剖宫产率

观察组共7例产妇转行剖宫产,发生率5.83%,对照组共25例产妇转行剖宫产,发生率20.83%。两组对比(P<0.05,x2=8.529)。

2.2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出血量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

观察组产妇疼痛评分、出血量较低,新生儿阿氏评分较高,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出血量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s)

表2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出血量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s)

组别 n 疼痛评分(分) 出血量(ml) 阿氏评分(分)观察组 120/120 (1.4±0.3) (344±63) (9.4±0.5)对照组 120/120 (8.4±0.7) (428±72) (8.4±0.4)t-8.747 96.478 5.417 P-<0.05 <0.05 <0.05

3 讨 论

分娩镇痛是随镇痛、麻醉药物和技术发展出现一种医疗工作方法,以产妇为主要服务群体,可实现分娩疼痛的有效控制,降低疼痛感,提升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较自然分娩价值十分突出。分析认为自然分娩模式下,产妇转行剖宫产的几率达到20%以上,痛感较强,新生儿阿氏评分也较低[1]。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相似,对照组产妇转行剖宫产率为20.83%,产妇疼痛评分为(8.4±0.7),新生儿阿是评分为(8.4±0.4)分。较强的疼痛感影响分娩行为,且第一产程持续时间长,产妇体力消耗快,无法继续完成顺产,需借助剖宫产手术完成分娩,出血量大,且该手术下麻醉药物用量偏大,又危及新生儿结局,降低了阿氏评分。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产妇转行剖宫产率、痛感、出血问题均得到控制,新生儿阿氏评分也较高,可推广。

猜你喜欢

卡因芬太尼出血量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