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

2020-07-24罗旭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7期
关键词:患肢预防性血栓

罗旭涛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老年患者疾病诱发因素不明显,且发病机制复发、繁琐,反复住院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作用极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对疾病的康复造成影响。所以,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能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诱发因素有很多,临床表现包括血流速度延缓,并以高凝状态呈现出来,血液聚集在下肢静脉位置,形成血栓后,很容易影响下肢血液供应[1]。针对老年人下肢任何部位,均可能出现血栓。如果未有效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则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预防性护理措施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接收的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现将探究报告以如下形式呈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接收的50例老年患者纳入至本次试验中,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65~75岁,平均(70.32±1.21)岁;研究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66~77岁,平均(70.29±1.26)岁;在临床资料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方案:具体有患肢按摩、帮助患者翻身等,并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

1.2.2 研究组

①静脉保护:因为下肢穿刺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上肢穿刺偏高。所以,临床治疗期间,应尽量选择上肢进行静脉滴注。与此同时,尽可能的一次性静脉穿刺并留针,加强对静脉留针时间的关注,严禁过长,避免由于多次穿刺对血管造成损伤,形成血栓;②患肢功能训练:予以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预防性护理,并协助患者开展患肢功能训练。叮嘱患者及早进行被动运动,并对有关关节活动。此外,活动期间,按照由下到上原则开展,鼓励、支持患者及早进行自主活动;③气压治疗:气压治疗过程中,联合每位患者具体耐受程度,适当调节气压。气压治疗指的是大范围按摩挤压,并刺激下肢血管、肌肉,加快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④健康知识宣传:为患者讲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素、预防方法、注意事项等。协助患者进一步认识自身疾病,以此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包括穿弹力袜、高抬患肢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加强对该病的重视。

1.3 观察指标

统计各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结果的处理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1.0,采用率(%)表示的计数资料检验值为x2;两组对比采用P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同对照组相比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比较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n(%)]

3 讨 论

下肢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血液流动异常凝结造成的疾病,其与血管内皮光滑度、血液流动速度、状态变化有关[2]。近年,下肢静脉血栓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并以上升趋势呈现出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提高,下肢静脉血栓治愈率越来越高。因为下肢静脉血栓疾病后果严重。所以,应及早发现并治疗。当前,关于下肢静脉血栓常规护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患者临床需求。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是常见疾病之一,但是该病治疗、发现难度较大,所以需要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针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而言,预防性护理干预特别重要,通过开展预防性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此外,护理人员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期间,应加强自身对患者的态度,从而改善护患紧张关系,与此同时,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其可以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加快康复速度。由本次实验结果分析,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其有助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

猜你喜欢

患肢预防性血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