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分析
2020-07-24王清华
王清华
(丹阳云阳人民医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小儿尿路感染是儿内科中的常见病症,治疗该病的关键就在于抗生素的使用,适度使用抗生素能够在治疗该病的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1]。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一方面使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可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可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2]。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迅速传播,使部分尿路感染的治疗变得相当困难,因此有必要经常监测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现对180例尿路感染患儿病原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2014年1月—2019年6月确诊尿路感染患儿18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小儿肾脏病学术会议拟定的尿路感染诊断标准[2]。男性患儿有96例,女性患儿有84例,年龄皆在5岁以下,0~1岁的有122例,2~3岁的有47例,4~5岁的有11例。
1.2 方法
180例患儿住院后均停用抗生素后留取清洁中段尿或清洁尿(<6个月小婴儿),送检的标本液置于哥伦比亚基础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60型号的全自动细菌测定系统与药敏分析仪作为本次的实验分析工具。
1.3 观察指标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专家系统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判定[4]。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180例尿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根据临床分析讨论结果显示,主要的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详细种类和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180例尿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2.2 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8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及对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耐药率均在50%左右,但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仅为10%左右,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也达到31.8%,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呋喃妥因的敏感性仍较好;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最好耐药率为0。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也超过了50%,对呋喃妥因及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均为0;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亦仅为7.6%。
2.3 116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反应详情
根据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来看,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大肠埃希菌116株(64.4%),而其他的各种病原菌占比均在10%以下,同时根据其测试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于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好,敏感性高达100%;其次就是舒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哌酮、呋喃妥因、环丙沙星,皆超过65%;再次就是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唑啉、头孢呋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及对复方新诺明等,敏感性在50%左右。详情见表2。
表2 116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反应[n(%)]
3.讨论
尿路感染又被称为泌尿系统的感染,是尿路上皮因细菌侵入出现的炎症反应,通常会伴随菌尿和脓尿等现象。根据感染部位一般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5]。尿路感染超过95%的都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6]。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有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的病原菌都是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由此可以推断出,造成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7]。
依据本文对180例患尿路感染的患儿的临床分析讨论数据显示,在培养出的180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153株(85%),革兰氏阳性菌占27株(15%);而主要的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占116株(64.4%),此结果与上述调查临床分析讨论结果相符。另根据测试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于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好,敏感性高达100%;其次就是舒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哌酮、呋喃妥因、环丙沙星,皆超过65%;再次就是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唑啉、头孢呋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及对复方新诺明等,敏感性在50%左右。对大肠埃希菌敏感性最高的亚胺培南,因其价格的因素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条件并非常规使用,可作为顽固病例和疑难病例的选择用药。而环丙沙星可能引起年幼儿关节软骨病变,呋喃妥因又具有明确的肾毒性,且血药浓度低,由此,综合敏感性、价格及毒性等因素分析,小儿尿路感染的抗菌药物应首选二代、三代的头孢菌素。
综上,小儿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具有很大的差异,其外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尿路感染的菌种及其耐药性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对疑似病例应在用药前及早地做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才能够为治疗该病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