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结合教学查房在创伤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2020-12-02费俊梁梁斌蒋纯志倪艳通讯作者
费俊梁 梁斌 蒋纯志 倪艳(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 江苏 南京 210006)
创伤骨科疾病种类多,所需知识面广,专业性强。5+3学制医学生在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长达4年,对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好,临床实习是骨科教学的延伸,其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未来骨科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将微信平台结合教学查房应用到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探索将临床带教老师、实习同学、病人三方互动的实习教学模式应用到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创伤骨科进行实习的40例5+3学制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均来自同一病区,实习周期均为2个月。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在23~25岁,平均年龄(24.3±1.3)岁;对照组中男性学生为7例,女性学生为13例,年龄在23~26岁,平均年龄(24.8±1.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LBL+PBL[1]教学法,LBL教学高年资的骨科带教老师根据近期疾病类型整理知识大纲以小讲座的形式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技能操作示范;PBL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临床实践中进行独立的思考解决;而实验组学生则采用微信平台结合教学查房的方式,并以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文字、图片及视频,实习医师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反复学习,在临床实习中学生通过采集患者信息、检验检测资料、体格检查、病历书写逐步完善对疾病的认识,降低相关错误的发生率,师生间可以随时沟通、分享。教学查房每周三次,带教老师、实习同学、病人三方互动,完善病情信息,规避常见错误,制定治疗方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骨牵引等技能操作。
1.3 评价指标
实习后进行出科考试,包括理论、临床综合技能两个方面,满分各100分,临床技能考评由科秘采用单盲法对所有学生进行,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的病史采集、专科查体、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计划、基本的操作技能的拟定五个方面考核,总分100分。然后再对比两组学生的总成绩。并对学生满意度调查,使用SPSS18.0软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出科考试实验组理论成绩90分~98分,平均(95±4.9)分,较对照组理论成绩80分~96分,平均(88±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P<0.05),学生满意度100%。临床技能考评实验组成绩80分~98分,平均(90±5.7)分,较对照组成绩70分~90分,平均(8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P<0.05),学生满意度92%。
3.讨论
5+3学制医学生在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长达4年的LBL教学,对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好,但创伤骨科疾病种类多,专业性较强,实习涉及概念较抽象的影像学、解剖学,临床实践操作学习由于临床教学时间有限,难以兼顾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强化,也难以保证学生专科查体、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骨牵引等诸多临床技能操作的掌握。PBL[2]教学围绕着重点和难点知识设置问题并编写教案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但临床医学学生对从书本上学来的于相关的专业知识地认识不够深刻、系统、完全,仅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够的,这些临床实践操作很难用单纯用文字和语言表述清楚,学生被动技能“灌输式”的教学效果欠佳。需要学生不断观摩、学习及带教教师反复演示才能达到一定深化学习的效果。
微信公众平台[3]可通过手机网络发送文字、图片、视频,可实现课前指导、实时互动、教学资源优化共享及课后课后延伸,让实习医师更直观、便捷地学习创伤骨科知识,随时随地地深化学习。临床实习教学是基础教学的延续,教学查房[4]是指在临床带教老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的以真实病例为教授内容并行归纳总结的临床教学活动。是医学知识传授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学习前期通过微信平台的自主学习,对患者及疾病本身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带教教师的组织下,病人的配合,以学生为主,进行汇报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结果判读、诊断和治疗等,培养、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教师正确指导及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对同一疾病病种反复的教学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提升,及对临床操作技能的全面深刻的理解,规范临床操作,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本组研究表明通过微信公众+教学查房形式的临床实习带教不仅能提高临床操作技能,还能促进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出科考试实验组理论成绩和临床技能考评成绩均较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微信平台结合教学查房的临床实习带教模式有效的实现了临床带教老师、实习同学、病人三方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