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对策研究
2020-07-23宋艳冰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新时代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与主渠道地位并不相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落地课程教学内容,变革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魅力,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从而真正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课堂教学”倾向,并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2]的要求。会后,教育部党组提出,“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检验高校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成效的试金石。”[3]并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就目前现状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与这个主渠道的地位并不相称,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是摆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落地课程教学内容
习总书记强调,“课堂学习更具基础性和系统性”。高校要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责,“首先教师要回归课堂、用足用好课堂”,而用好课堂关键在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遵循教材理论的同时,将内容尽量生活化、生动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被教育者學以致用,那么,如果把抽象的理论内容落地到与被教育者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上,就可以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突出理论性的教学状态,使其更加生活化,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落地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纲领,促进教材体系向实际教学体系的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成理论阅读课,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时事政治、新闻热点的学习,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并经常议论的话题,“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有的放矢地去通过兴趣引领教学。
二、变革课堂教学方法
“当前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增强的特征鲜明,渴望表达个人思想、展现自我的愿望强烈,对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关注度,但主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加强,‘教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原因。” [4]可见,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迫在眉睫。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大功夫,找出适合学生自学的基础知识布置为前置作业,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实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其次,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攻克重难点问题,用先学后教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再利用朋辈讲授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抬头率”;最后,突破陈规打造交互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分组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三、提升教师教学魅力
教师的教学魅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的语言魅力则是提升教学魅力的必胜法宝。正如习总书记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用“撸起袖子加油干”来诠释实干精神,平易近人却寓意深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个人的教学魅力,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自主提高的同时,相关部门在行政和学术方面的支持也同样重要。首先,高校要加强教师培养力度,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试点,提升教师的总体水平;其次,健全教师队伍的管理和考评机制,从学科认同上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多的归属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邀请各行业的优秀人才和领导干部走上讲台,发挥他们的阅历优势,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新鲜血液。教师自我提升的主观能动性和高校行政部门在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教学魅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重新焕发活力。
四、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6]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与困惑,因此,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提高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过于强大,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讲,而学生根本没有融入到教师的思路和节奏中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而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要以教师的正确引导为保障,师生通过双向良性互动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进行教学,“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6]。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师生两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课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进步,促进教学相长,把党和国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2][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就《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答记者问[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4-5.
[4]沈壮海,段立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及其发挥——基于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17-22.
[5]王梦鸥注译,王云五主编:《礼记今注今译》 (古籍今注今译系列),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
本文系辽宁何氏医学院思政教研室主任韩冰的《习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导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渠道作用研究》,2020年沈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专项课题,课题号SDSZ-2020-040。
作者简介:
宋艳冰,1987年12月24日,辽宁省沈阳市人,硕士研究生,辽宁何氏医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