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凯恩斯主义与现行宏观调控之间存在割裂

2020-07-23王德嵘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新冠疫情

王德嵘

摘 要: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其经济理论在后来经济学者的研究和争论中不断完善,奠定了资本主义政府干预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凯恩斯主义与现实经济政策的应用之间存在割裂,新冠疫情背景的经济萧条不同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大萧条。

关键词:新冠疫情;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从业者;生命至上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理论和实践是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世界为应对经济大萧条、大量人员失业的严峻社会背景下发展产生的。以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正式出版为历史标志,凯恩斯经济政策思想在本质上实现了从西方政府关注社会货币问题向关注整个社会宏观经济结构的转变。他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实践为分析社会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宏观经济政策管理的方法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它以突袭方式阻遏了国内经济脉动。面对疫情下经济萧条的不同局面,宏观调控需解决不同程度的“保经济”难题。那么,解决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凯恩斯主义,是否适用于疫情背景下的经济萧条?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大萧条及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金融危机爆发背景下经济大萧条,是在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些根本原因进行分析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凯恩斯主义通过寻找经济危机背景下一些不成熟的以及稳定的内在影响经济的因素和结构,由此将经济危机可能发生的原因和根源,从对外因的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分析转向了对自身内因的理论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凯恩斯主义也是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片面的认为只要是政府对经济危机中可能产生的一些经济问题能够给与一定的控制和经济干预政策措施,就能有效的彻底根治经济危机,而并没有从彻底改变经济和社会中存在的经济结构和关系的角度来进行考虑。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市场机制中仍然存在严重的经济缺陷,需采取正确的经济干预政策措施和方法来有效治理市场经济的危机。

而后,凯恩斯主义也在不断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而后三个经济学派都是在凯恩斯經济学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这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凯恩斯主义价格与工资关系在刚性的理论解释方法上,有很大的缺陷和局限性,但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其政策的取向上来看,逐渐地走向了对宏观经济政策结构进行微调,其背后包含的是对宏观经济市场机制的重视和崇信。

二、新冠疫情对经济学的解释和政策应对提出了全新的冲击和挑战

凯恩斯主张政府主动控制和干预市场经济的自发正常运行,由于理论中存在宏观经济乘数论的原理,政府认为应通过这种扩张性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实施来有效刺激政府消费和增加投资。但由于理论中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刺激效果有限,所以最佳的政策刺激经济选择的方法就是通过扩大西方政府的消费和投资。

新冠疫情的经济萧条不同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大萧条。面对企业破产倒闭、劳动力失业、全球航空运输业基本停飞、经济萧条等,这已成为次要的经济问题。政府不再是通过刺激经济进而增加就业岗位,而是在于保存劳动力。无论是否失业,只要劳动力得以健康保存即可。疫情肆虐所及,政府全面急救,让从业者活下来,让经济体活下来。因此疫情下的经济场景不同于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场景。

截止3月15日,全国确诊患者结算人数为44189人,涉及总费用75248万元,人均费用1.7万元;截至3月19日,各地医保部门累计拨付资金193亿元,其中湖北省37亿元。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始终将维护人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疗机构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因此,疫情下的经济主张,确保所有人和经济从业者存活。3月26日,中国民航局继续调减国际客运航班量,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确保客座率不高于75%,而这个经济问题是从供给和需求两端着手,其逻辑是完全不同于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及货币主义等学派面对的经济场景的。

三、凯恩斯主义与现行经济政策的应用之间存在割裂

凯恩斯主义或其他学派所主张的经济危机,是不同于疫情下的经济逻辑和内在情形。因而,他们提出的主张和政策是不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也是危险的。疫情经济的核心思想的生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特别强调要集中精力抓“六稳”“六保”,体现出我国政府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念,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存相应劳动力。据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这种调控宏观微观是统一的,宏观建立在健全的微观基础之上,即宏观经济安危系乎微观的经济生命安危。目前我国众多产业受疫情影响很大,受到轻微影响的产业链,随着经济恢复,就业也就自行恢复;受到严重影响的产业链,疫情不结束,经济无法恢复,就业也就无法恢复。而严重影响的产业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产业链的供给和需求,如果其就业长期无法恢复,会导致受到轻微影响的产业链情况恶化。

因此,疫情经济下政府提出的新主张,是超越凯恩斯主义,适应疫情下的经济场景。对各种经济体,大企业、中小企业、小微和个体,包括各种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对所有人和从业者进行救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正所谓:“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这是基于救助社会成员和经济体的经济生命,而不是基于社会成员和经济体的自然生命。所以新冠疫情下凯恩斯主义与现行宏观调控之间存在割裂,通过疫情下的救助,保障社会成员和经济体的健康,就是疫情经济的最大就业和经济稳定保障。我们可以避免经济由疫情经济滑向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乃至社会危机,从而实现疫情下宏观经济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李采璇.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关系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3):236.

[2]惠双民.“短期我们都死了”: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学重构[N].中华工商时报,2020-05-06(003).

[3]丁亚平.凯恩斯主义与中国宏观经济[J].北方经济,2012(04):5-6.

[4]宋丽智,邹进文.凯恩斯经济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近代史研究,2015(01):126-138.

猜你喜欢

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着力点
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着力点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原因再探究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