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话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2020-07-23王爱梅
王爱梅
【摘 要】 童话可以更好地让小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对学生智慧以及道德品质进行开发和影响,进一步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因此,本文从有效地对童话进行选择、合理改动童话、强化情感教育及引导复述童话几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童话情感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塑造方面的途径,力求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童话情感教育;人格塑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除了要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情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长久下来,由于情感教育及其价值功能被人们所忽略,造成了小学生情感方面发展的不完善。童话作为一类情感方面的代表,能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此外,也对儿童情感发展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对儿童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培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学是重点内容。在情感教学过程中,科学应用童话,根据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施加影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因此,本文从有效地对童话进行选择、合理改动童话、强化情感教育及引导复述童话几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童话情感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塑造方面的途径。
一、有效对小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进行选择
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导师。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往往很喜欢新鲜事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通过兴趣作为引导。在语文童话的教学时,第一,要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在众多童话故事中,《西游记》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故事,同时相关的动画片也非常多,还有拍摄的电视剧等。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可以对作品精彩的地方进行播放,让小学生深刻感悟作品中的场景。接着,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想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孙悟空,你要干些什么事?通过讨论这类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深刻感悟童话故事的内涵。
二、教材要合理添加童话故事篇幅和类别,对童话故事进行些许改动
目前,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内容当中,童话故事比重较小,其类型也较为单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一定数量的童话故事。童话故事的题材可以是国外故事,也可以是国内故事,这样就能够不断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加学生鉴赏能力。由于童话故事有着特有的写作手法,其应用在教学过程当中进行科学修改往往问题不大。然而一些童话修改幅度比较大,直接影响了故事的趣味性,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对于那些篇幅比较长的童话,要对精彩片段进行科学摘除,同时需要介绍童话的背景,将精彩片段应用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三、强化情感方面的教学
童话教学不仅仅是关注道德方面的说教,还要重视情感上的教学,最终提高童话欣赏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将各种情感作为童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地探讨童话中的童真以及童趣,平衡学生情感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收获较多情感知识,让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在实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从童话内容着手,抓住故事的特点,利用不同方法来进行教学。首先,在童话故事类型方面,小学生在对童话进行学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诗文内容有深入理解,要先对故事大概内容进行概括,进而更好地掌握童话故事内涵,并且有效地对结构进行划分。通過阅读故事和人物形象,让小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故事进行表述。然后,在课堂中利用表演的方式来进行汇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一些学生将会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记录下自己的感悟,这些将有利于提升阅读深度,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地让小学语文教师讲解重要片段,拓展学生视野。
四、有效地对学生复述童话故事进行指导
在教学时,教师生动的讲授会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复述的兴趣。当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复述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根据童话语言进行重复,不能随意删减。如教师将小木偶的故事进行讲授后,学生能够将这个故事复述给父母。教师利用故事内的一些微妙词语来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完整、系统的复述,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接受童话启蒙教育。
综上,由于小学生理解力和感悟力较弱,对抽象的思想兴趣一般,但是对生动的童话故事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下,不断扩展童话教学手段,让童话读物促进小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书丽.童话故事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04).
[2]李彩虹.以童话思维教学童话--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2).
[3]王子弟.淡化真假 保持童真 放飞想象--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漫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
[4]童琳以童话为载体力促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