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研究
2020-07-23纪海龙程亚男
纪海龙 程亚男
目前,市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中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有些城区学校或者优质学校讲求“闭门造车”,将共同体成员范围限制在校内,不让本校优秀教师加入校外共同体或者不接纳校外青年教师进入本校共同体。很多学校师资紧缺、教师行政与教学任务繁重,与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活动产生冲突,甚至因为后者而影响教育教学。一些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活动流于形式,虚多实少,教师专业发展缓慢。上述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缺乏从行政管理到理论引领再到内部科学运行的系统规划。为了探寻和分析东营市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现状,解决低效运行等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创新建设模式,以促进共同体提质增效。具体来说,本研究从考查东营市部分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中的教师现状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践研究,对近几年不同类型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理清现今本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进一步明确今后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关于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参考和建议。
一、东营市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涉及面十分广泛,并且已经有了前期的研究积淀为基础。但是,目前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建设研究重点大多数依然是强调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概念和意义,少数针对青年教师的研究仅仅局限于高校专业成长共同体,目前基本没有基础教育领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的研究。具体来说:一是已有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践研究比较缺乏;二是立足市域、县域进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的研究尚且较为缺乏;第三,目前虽然已有一些研究指出了在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还不够全面,也不具有系统性;第四,目前所进行的研究大部分是一些共性的研究,具体到相关学科的研究不是很多,尤其是以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可以说基本没有。以上几个问题为笔者的本次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契机与空间,本研究的进行能为东营市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服务支持,推动共同体成为打造东营市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形式,最终实现区域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和提升。
1.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常见形态。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形态是具有多样性的,基于构成元素,我们将本市共同体分为三种基本形态:一是市、区级教研员领衔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二是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的专业成长共同体,三是同类学校或同级学校之间组成的专业成长共同体。从共同体组织者的属性考虑,又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带有行政属性或者官方色彩的研究共同体,二是草根的、民间的研究共同体。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专业成长共同体,首先都必须是一个有着共同愿景的整体,共赢、互助、合作是专业成长共同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共同目标,以通过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教研活动,实现专业成长与科研、教学的融合。不过就目前的共同体现状来看,显然还未达到这一状态。
2.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政策背景。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又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两个战略性政策都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新时代的教师素质要求以及国家课程标准为基本导向,提高教师培养和培训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是教育进步之基,青年教师是培养培训的重点对象,专业成长共同体是培养、培训青年教师的关键组织形式,推进东营市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大要求。
3.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现实需求。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的需求,近年来东营市快速扩建、新建大量中小学校,招聘大量青年教师,教师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处于23至35周岁区间的青年教师人数占比大,教学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靠各级各类专业发展共同体获得学习环境和专业支持。但是目前我市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例如缺乏行政部门政策支持,造成共同体科研经费短缺、发展环境欠佳、激励评价乏力、创新模式单一、共同体效率较低,再如,缺乏教科研部门深度系统引领和精准培养指导,造成共同體成员发展与共享意识淡薄、被动参与或低效学习、专业发展缓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进一步提高东营市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东营市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首先建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逐步而且有效地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
4.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研究的多重意义。首先,能够推动东营市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本研究作为一次呼应新时代教育要求、满足市域教育发展需求的行动研究,首要意义就是搞清楚我市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现状,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市的共同体建设理念、路径和方法,为我市建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提供决策参考和样板模式,同时积极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其次,能够提高东营市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该项研究的开展将以共同体建设理论为基础,以我市部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成员为研究对象,借助访谈、对比、课堂观察等方法,对部分教师参加专业成长共同体前后的知识素养、教学能力、心理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比较和细致分析,能够比较客观地论证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建设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影响,对共同体建设措施进行反思总结,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最后通过推广典型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建设案例,推动青年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让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真正地成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再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快速、健康地成长。本研究通过深入调查、细致分析和不断实践共同体建设,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为提高区域教学水平的动力,以促进广大教师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问题与分析
为了确保调查研究的真实有效和研究数据的详实细致,我们划定了更为具体的调查取样范围——东营市垦利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垦利区现有在编在岗的专任小学语文教师230人,使用抽样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方法,针对本区域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同时把垦利区教研员组织的“垦利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共同体”、垦利区第三实验小学组织的“新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及一线教师自发组织的“海龙教研工作室”三个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以便取得更具体、更真实的数据反馈,从而发现问题和分析研究。
1.区域内语文教师具体师资配备情况。该区25至35周岁间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相对集中,骨干名优教师多在30周岁以上。经过调查发现,本区域的青年教师中没有高级教师,中级教师所占比例也较低,缺乏市级以上单位评定的优秀青年教师。所以,研究和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就更为重要和迫切。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引领和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给青年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环境和舞台,并通过制定有效的奖励与评价机制,保障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效率与动力。
2.青年教师对所在共同体的基本评价、参与积极性、参与原因等方面的调查分析。30%的教師对自己所处的共同体比较满意,共同体内成员的参与积极性较为热情,5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共同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15%的教师认为共同体内成员积极性较低。从参与共同体的动机来看,多数青年教师是为了应付单位或教育局的要求而参加了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还有部分青年教师自觉参加了专业成长共同体,这些青年教师表现出非同一般的专业发展追求,而且能够在专业成长共同体中不断地取得教学和科研经验,转化成实际成果,成功地提高了自我的综合能力。此外,还有少数老师缺乏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这些老师以打酱油的心态参与专业成长共同体,草草应付共同体内各种学习任务和实践工作。
3.青年教师对所在共同体的建设建议方面的调查分析。70%以上的教师希望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读书交流、课题研讨等共同体活动促进个人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读书论文写作等能力的提升。26%的教师支持共同体开展专家讲座活动。对于影响教师专业共同体活动效果的客观因素,60%以上的教师认为共同体活动缺少相应的保障,比如活动经费、活动场所和活动的集中时间,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激励与评价制度,所以青年教师参加共同体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50%以上的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安排表示出不满和不理解,他们认为有些共同体的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共同体的活动则缺乏学术针对性。对于影响教师专业共同体活动效果的主观因素,84.3%的教师表示自己是被动参与共同体活动,而不是出于自觉主动参与,并且多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中教师缺乏反思意识、合作意识和成长意识等。还有少数教师认为组织成员的组成不够合理,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也没有达到平等坦诚、思维碰撞的程度。
三、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设策略
1.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大力完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运行机制。首先,要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创建动力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指导教师将专业成长目标与共同体的发展目标达成一致,要引导共同体中的教师成员依据自己的学习现状、科研基础和教学条件,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个人专业成长目标与共同体共同目标。第二,要专门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创建管理制度。管理部门要优化共同体内不同要素、不同部分的关系,协调控制每一项共同体活动的主体、过程与成果,让共同体的内部运行从杂乱无序走向井然有序,从而促进共同体的健康、平衡、长远发展。此外,共同体的管理制度应该关注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学习状态和个人生活,在执行管理制度时渗透人文关怀,表达真情实意,切忌下命令、强迫服从等强硬式的行政管理方法。第三,必须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提供激励机制。如建立共同体奖励制度与绩效考核方法,针对成员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结合成员在专业成长共同体中发挥的实际价值,发放合理的奖金,通过营造研究与学习的良好环境,促进成员更加自觉地参与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各项活动。第四,要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确定评价制度。首要的评价标准是实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主要的评价方式是重视过程、关注反馈的形成性评价。
2.教育主管部门要丰富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发展途径。一是引领共同体开展多元的学习研究活动。首先,在学习研究的内容上,共同体要促进成员不断开拓眼界,增长见闻,投入到各种教学交流与学术研讨活动中去。获得较大力度的财政支持的共同体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等重要教师培训活动以及大学或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主题性培训课程。其次,在学习与教研的形式方面,共同体要有计划地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教师交流、一般教师与教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三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共同体建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共同体活动的开展创设更多的维度和空间。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共同体要尽量选择操作性强、简单易学的技术手段,以便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更加从容地投入到信息技术平台,如腾讯软件、钉钉软件以及一些功能齐全的在线教学软件。专业成长共同体的主要组织者也要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便捷的操作工具以及人力、资源等其他方面的支持,保障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活动能够高效运行,彰显优势。四是依托专家团队推动教师专业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要邀请课程专家、教学专家深入地、持续地参与共同体建设及日常活动,与共同体成员形成实践与理论的沟通、先进与后进的沟通,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彼此促进,为共同体成员指明专业发展方向,规划专业发展路线,激发专业发展动力,帮助教师形成更深更长远的专业发展自觉。
3.教育主管部门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参与共同体的必备能力。一要具备专业成长的思维。共同体成员要激发自我提升的愿景与潜能,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并能在此过程中感受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成长规划的重要性,及时地反省自己的缺陷与短处。同时,专业成长共同体还要为青年教师树立鲜活的模范,借助名师讲坛、专家成长汇报等形式,扩大和发挥模范教师的引领作用与感染效果。二要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深度与素养,能够激励教师主动参加共同体的各种活动,通过各种交流渠道、交流方式和交流内容,历练教师的合作能力。共同体成员还要与其他学科或学段、其他教学经验层次的教师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倾听与对话,一起寻找可以实现目标的高效通道,实现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这也是提升成员之间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三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青年教师要对共同体的发展进行阶段性反思,要不断吸取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新视角,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往精细筹划的发展目标和基本计划,也只有让实践和反思循环往复,才能不断激发青年教师积极进取的动力,让广大青年教师在追求新的发展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问题时,具备足够的知识基础和研究技能。需要注意的是,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共同体生活中,如果发现共同体的整体目标和行为与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不一致,抑或和其他教师发生矛盾时,则必须进行及时的反省,从大局出发,优化自己的行为或想法,尽其所能地使个人的行为意志与团队的行动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团结、稳健、可持续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促使所有共同体教师实现更大进步。
【备注:本文系东营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东营市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研究”[课题编号:DYSK(2020)第93号]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