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的弹幕文化传播之路

2020-07-23房蕾张名章

新闻传播 2020年7期
关键词:传播特征融媒体

房蕾 张名章

【摘要】弹幕文化能跨时空的将观众结合在一起,提供更加自由的虚拟互动和二次创作的文化空间。各个媒体利用其优势突破本身局限性达到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和利益共融。本文从融媒体视域下受众对弹幕文化的需求进行解读,分析融媒体中弹幕文化的传播策略与传播方式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融媒体;弹幕文化;传播特征

一、弹幕文化

弹幕原意为军事上炮兵使用火炮提供密集炮攻,自视频网站Nicinico引入视频播放界面内以滚动形式的文字用来评论,弹幕引申为视频界面内弹出来的评论字幕。“弹幕文化”一词出自虎嗅网,意为随着越来越多的视频中开通弹出式评论:使用户群体不断增加,进而形成基于虚拟的话语环境中的一种文化。互联网的弹幕能跨时空的将同一受众结合在一起,建立不限时间、空间、作者、受众的优势文流,提供更加自由的虚拟互动和二次创作的文化空间。在网站平台的观看过程中观众可以结合心里所想和手中键盘进行文流进而达到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共鸣,获得社会互动性和认同感[1,2]。

弹幕文化作为小众文化逐步迈进主流文化,不仅是受众娱乐性和审美性的提升,也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各地网站甚至电院影也开始挖掘这种易操作、低门槛的视频二次加工,既可以对已经解构好的影视作品再生产,也可以激发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抗与协作。互联网语境下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生产者,所有的内容都具有开放性评论的特征,观看者也有话语权和再次解构创作的愿望。2019年12月31日晚,B站跨年晚会在线观看直播人数突破8000万,当小众文化走向大众视野,这次里程碑式的跨年晚会成功吸引了来自不同背景时代的观众达到广泛认可。

弹幕文化具有反馈即时性、互动性和碎片化的特点。传统视频反馈表现在视频下的评论区,存在评论延时的时间差,不能即时与视频同时播放[3]。弹幕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将评论同步在视频画面上能达到即时地反馈,所以弹幕文化具有反馈即时性。弹幕具有高参与和高互动性,满足观众日常的社文需求,在弹幕上互相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进行交流沟通,可以拉近人与人的情感关系。弹幕文化还具有碎片化的特征,碎片化原指将完整的内容分割成诸多碎片部分,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为适应网络快节奏的发展,通常不再是长篇大幅的评论,而是偏爱快餐式的简要表达。大数据下的弹幕文化表现在信息交流的碎片化更容易在互联网传播。

二、弹幕文化在融媒体视域下的传播策略

(一)资源通融,平台整合

融媒体充分整合其他媒体的优势,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互融,利用各自的传播形态和媒体文化在统一平台上整合共同服务。如原来的B站弹幕文化被引入主流视频网站,现如今视频网站将原来的评论功能基础上添加单独的弹幕功能,观众观看视频时不用点开评论区就能及时看到其他人对同一时段视频的评价,评论对应视频更加精准,积极带动增加了评论阅读数量,又提升了观众参与感。通过平台整合受众可以通过群体文化形式找到资源共享,媒体运用媒介载体功能设计更趋于人性化的服务[4,5]。

(二)宣传互融,传播力量

弹幕文化通过融媒體建成一套互补的宣传体系,以传统媒体广播《越夜越动听》为例,广播节目开发新形式也可以发弹幕并转发给朋友。融媒体结合广播的迅捷、电视的直观、网络的沉浸感三者强强联和、扬优去劣拓展传播新路径,各个媒体突破本身局限性达到宣传互融。如春节后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打乱了各类晚会现场正常的直播,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背景下,基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弹幕文化此间迅速发展,进而得到权威媒体的关注。弹幕文化取代现场观众进行线上信息共享,从网络平台走进电视直播中,观众通过收看直播参与同步评论互动社交。湖南卫视对元宵晚会进行调整,原定的观众席因疫情改为网络直播的弹幕式观众席,可在线上互动传递温暖,观众和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役”中不仅为文艺工作提供更多可能,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宣传互融传播自己的力量。

(三)利益共生,和谐共融

融媒体最终目的是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社会效益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如媒体融合,满足社会上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6]。社会效益往往包含很多方面,如政治、思想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考t。弹幕文化在融媒体视域下结合多种传播方式达到利益共生,为社会发展提供积极作用。受众通过弹幕文化的传播产生生产消费活动,能带动集聚效应,经济效益中的集聚效应是指弹幕文化在传播空间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衍生活动向某一中心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媒体流量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有利于凝结受众群体。这里受众是传播的核心,其他媒介都是受众思想的延伸和心理外化的结果。这一群体文化的运营模式具有创造性和可持续性,并为其他传播途径提供有益经验。

三、融媒体视域下弹幕文化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弹幕文化是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体验方式。弹幕文化的出现体现了个人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和重新定义。观众不再是单独的个体独自观看理解一部作品,而是通过融入自己的认知进行再创作并共享信息的过程。弹幕文化往往具有开放性,基干互联网平台的弹幕文化具有草根性,大众通过网络便于文流,开放的评论可以让观众自由发挥得到意外的创新收获。弹幕以观众思想外化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进行及时交流,观众通过“弹幕社交”提高对作品的参与感,是个人价值展现在群体互动中的重要体验方式,也为社会提供更多可能性的互动方式[7]。

弹幕文化有利于消除多重传播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弹幕文化从传统的单人观看向多人传播构建点对多的信息网到观众同时观看资源共享的多对多的在线交流,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交互体验。如有些视频存在观众无法理解的事情,弹幕可以通过解释说明进行互动,保持更强的话题性和参与度。各个层级不同的受众拼贴式创造新语意,在原来的基础上相互学习更多的小众文化和不同见解,让相关作品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传播的范围也由一对一的单向输出转变为全方位的沟通交流。

(二)消极影响

言论不可绝对自由,需要正确引导。在(1984)中人们的人性和自由被控制,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被对标准化的欲望所控制,文化不能称为画地为牢的监狱。弹幕群体中的个体因为个人背景和文化差异化严重,一些人如果过于沉浸在低可控的弹幕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8]。弹幕文化可以解放我们的话语权,但是过度的话语自由会使无序错误的信息给我们施加心理压力,无底线的评论更是威胁整个媒体秩序进而影响社会治安。从某种程度来说,主流文化也应承担引导社会舆论和责任的作用。

由于弹幕发出的评论大都是匿名,低成本的虚假信息就有了传播空间,弹幕审核门槛低、缺少权威性监管、难以达到全面监控,网络环境容易变成谣言的聚集地。还有侵权问题严重,如从其他网站摘取信息再发表容易造成版权侵占问题。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弹幕评论钻不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空子进行网络暴力。网络匿名弱化了观众对法律的感知,并导致了群体对违法界限的模糊认识和责任的推卸。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建立在互联网平台的融媒体成为汇聚所有媒体优势为一身的新选择,弹幕文化搭乘这辆快车成为人们传播互动的新方式。通过分析融媒体视域下的弹幕文化的传播途径与影响我们可以看出,弹幕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群体形态看似松散,但实际凝结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个体,从使用弹幕的用户量不断增长为传播提供强大驱动力可以看出弹幕文化在互联网中呈现新的传播特征并逐渐具有了强大影響力。弹幕文化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客观地认识这把“双刃剑”,有利于弹幕文化在融媒体时代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苏裴.从B站弹幕看《国家宝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J].电视研究,2019(04):61-62+71.

[2]张铮,邓妍方.从《国家宝藏》探析传统文化在弹幕场域的建构[J].电视研究,2018(07):29-31+34.

[3]冯韶丹.弹幕视频语言的四大特征[J].传媒,2018(11):47-48.

[4]郝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研究[J].电视技术,2019,43(09)二15-17.

[5]黄雨润.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电视技术,2017,41 (03):38-41.

[6]黄楚新.“互联网+媒体”——融合时代的传媒发展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 (09):107-116+128.

[7]常昕,李庚轩,朱莹.媒介融合视角下的“弹幕”传播[J].传媒,2015(02):52-54.

[8]朱亮.弹幕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象征性抵抗[J].青年记者,2016(35):4-5.

【作者简介】房蕾,昆明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

猜你喜欢

传播特征融媒体
企业类微信公众订阅号的传播与运营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浅析当代影视剧传播过程中的传播特征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家谱作为组织传播媒介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