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对大众审美的引导价值及路径探究
2020-07-23庞兆坤
摘 要:娱乐经济时代,大众被各种迅速发展的媒体平台包围着,在这种外力影响下,大众审美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娱乐化、功利化。作为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出版担負着引导大众审美良性发展的社会责任,对整个社会正确审美价值观的建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审美价值角度,结合出版的“双效”原则,提出图书出版引导大众审美良性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图书出版单位的出版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图书出版;审美价值;大众审美;路径构建
娱乐经济时代,大众被各种媒体平台所包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大众接收信息更加便捷的同时,也愈加浅表化。在这种外力的影响下,大众审美愈发扭曲。作为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出版对于大众审美的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发挥其对大众审美的引导价值,担负起社会责任,是出版单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审美价值定位
在已有的美学研究中,何谓审美价值,虽看法不一,但大致形成了共识,指的是事物给人以情感愉悦的价值。①出版作为输出精神文化产品的关键一环,要为大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不言而喻。出版要引导大众审美,就必须有明晰而正确的审美价值定位。良好的情操、丰富的知识以及经典的传承应该是出版普遍应该具有的审美价值。出版的审美价值应具有正向的价值导向,能够提高大众的精神文化水平,提升大众的知识涵养,并促进大众对传统经典作品的传承,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二、图书出版引导大众审美路径构建
(一)立足出版审美价值定位,合理安排各类作品比例
图书出版单位应该合理安排各类作品的比例。出版单位在进行选题策划的时候,需要对每年出版的全部图书的种类分配比例有一定的掌握,不能为了单纯的经济效益而大量出版迎合大众审美现状的图书。在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出版单位对大众审美的引导也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优质的作品内容会对大众的精神文化境界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出版单位在定选题的时候,需要立足出版审美价值定位,考虑到各类选题的比例问题,比如,关于经典作品、当代作品以及非生活作品的出版物的比例,大致可以为3:4:3的状态,因为需要经典作品继续传承,需要当代作品加以实用,需要非日常生活作品得到超越。总之,立足出版审美价值定位,合理安排各类作品的比例,可以从宏观上对大众审美起到良性引导作用。
(二)发挥图书装帧的“吸睛”作用,从图书形式上引导大众审美
图书所具有的纸张质感、装帧形式、封面设计以及翻页所带来的的快感是数字化阅读方式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图书拥有的这种“特质”。在图书纸张的选择方面,可以尽可能选择有质感的纸张,纸质图书本身就存在着一种严肃性,大众对于纸张质感的接触能够有效防止大众审美向着娱乐化方向发展,促使大众感受到阅读的真正意义。在图书的封面设计方面,封面是一本图书首先进入大众视野的一部分,需要适当发挥图书封面的“吸睛作用”,尽可能将封面设计与图书的内容相结合,使大众能够一叶知秋。图书封面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可以将其当做一个艺术品去制作和欣赏。对图书封面的设计也应该立足出版审美价值定位,能传递出良好的情操和格调,避免出现单纯为了吸引大众而将图书封面设计得低俗化、娱乐化。
(三)适应时代,从技术方面促进深度阅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阅读方式,对传统图书阅读方式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版单位应当利用起互联网所带来的这些变化。数字化阅读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审美的向碎片化和娱乐化方向发展,但如果对这种方式加以研究,从技术方面提高数字化阅读的审美价值,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大众的深度阅读,推动数字化阅读精细化,对大众审美的引导也将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可以利用相关技术营造“虚拟深度阅读体验空间”,利用传统阅读的场景,使得大众能够在享受到互联网红利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深度阅读,感受深度阅读的魅力。
(四)以传递文化信息为主,合理使用图书宣传
图书宣传是图书得以进入到市场的主要流程之一,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图书的宣传应当与其他商品的宣传有所不同,不能单纯为了“卖”书而宣传。精神产品属性是图书的本质属性,这就意味着图书的宣传在兼顾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注重社会效益,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图书不同于其他商品,其具有精神产品属性和物质产品属性的双重属性。但是,对于图书价格的确定更多侧重于物质产品属性,图书价格体现的是图书这个物质载体的价格,对于精神内容的价格却难以衡量和体现。这就需要图书出版单位合理规划图书折扣宣传营销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大众审美朝着功利化方向发展。
三、结语
大众审美与图书出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图书出版受到大众审美的影响,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另一方面,大众审美只有在图书出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获得良性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正确审美价值观的建立。因此,图书出版单位既要满足大众审美的时代性需求,又要正确地引导大众审美,提升大众审美趣味。总之,出版单位应立足正确的出版审美价值定位,提高出版物的审美价值,承担起引导大众审美的社会责任,促进整个出版市场良性发展,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将社会效益抛诸脑后。
参考文献:
[1]杨守森. 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辨析[J]. 文学评论, 2020(03): 34-42.
作者简介:庞兆坤(1997—),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出版硕士,单位: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出版专业硕士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