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探究
2020-07-23陈岩
【摘要】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践行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及时改进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对于应如何优化升级社团管理,提出了几点有有效性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改进
高校社团组织,隶属于非政府组织范畴,是由高校学生自发组织与活动的社会性团体,现阶段高校社团种类繁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然而,由于社团管理存在诸多矛盾因素,如不尽快加以完善,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要重视对高校社团组织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出促进学生学习、锻炼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熟悉高校学生社团概念,秉承着以人为本原则,发挥集体力量,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教育教学。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管理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保证学生始终作为活动主体。其中,社团负责人的组织管理能力、思想素质、价值观念,以及与成员间的配合,都是决定社团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应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尊重每位成员的地位,给予每位成员充足的信任和尊重,以发挥团体中每个人的能力和价值,激发学生对社团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二)集体主义原则
在学生社团组织活动过程中,每位成员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力量,并将其汇集成集体的力量,以完成一个共同目标。因此,集体主义原则是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管理原则之一,要求各成员应时刻为集体利益着想,具备较强的集体主义优先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社团氛围,在互相影响中促使各成员的价值观念趋于一致。
(三)多样化原则
除了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和集体主体原则,多样化原则也是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管理原则之一,在社团建设时要秉承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管理方针,满足成员的不同兴趣爱好,这不仅是社团可持续繁荣发展的关键,也是迎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过程中,务必遵循集体主义原则、多样化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学生能够在社团活动中得以健康全面发展。
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在管理过程中不到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管理层对学生社团的认知不到位,未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学生社团组织存在缺陷,人员流动性较大,组织体系松散,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等;资源分配处于劣势,没有充足稳定的活动经费,无法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活动质量堪忧。另外,社团活动的开展缺少高水平教师的指导,以及对青年自组织的监管缺位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团的发展与壮大。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增,学生社团数量和规模也随之扩大,为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学生社团管理陷入了新的困境,其中包括:高校学生社团单一,缺少思想引领类社团,由于该类型学生社团的理论性内容较强,多以讲座、辩论为主,形式单调且内容较为复杂,难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社团活动品牌的传承李与创新性不足,所开展的活动同质化较严重,部分社团活动只是基于一时兴起,并不具备校园文化主旋律。
三、如何优化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一)完善政策规定
为了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升级,首先要及时完善政策规定,保证社团活动的开设与开展都受制于法律法规和校规校训,以社团活动特点为依据,制定相关管理法则,并对社团的成立审批、注册审核、重大活动申报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与此同时,社团内部也应制定可行的管理制度,在具体政策的引导下,才能促进社团活动的科学性。
(二)强化分类整合
首先,应对种类繁多、覆盖面广的社团组织统一管理,通过分类整合,按照兴趣爱好为分类原则,让社团发展的结构更合理,促使更多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其次,针对不同种类的社团组织,应遵循其个性特点和发展规律,展开分类化指导管理。最后,对于优秀的社团品牌,应重点发挥其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以实现社团管理整体水平的上升。
(三)规范管理指导
一方面,要及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规范社团日常活动的同时,也要推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尤其是重大活动开展、经费使用、干部任免等,都要经过慎重的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应重点培养专家型指导教师队伍,要求其思想素质高、组织能力强、擅长做学生思想工作,并及时建立健全考核评比和奖惩机制,以更有效的鞭策社团学生的工作热情。
(四)增强防范意识
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引导青年思想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对中国梦理论的认知,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作用,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多重渠道。与此同时,应鼓励学生开展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生生活氛围,更要维护党的工作核心地位,加大对社团干部的培养,深入挖掘社团活动中的思政教育内涵。
(五)创新社团运行模式
一方面,应强化硬性指标,对于不符合硬指标的社团一律取缔或限制在一定时间内整顿,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把握好社团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建立社团超市的方式,像学生昭示校园文化的新风向,集中体现广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另外,通过实行活动招标的方式,不仅能够解决社团活动数量和质量上的矛盾,有效提升学生社团的校园地位,提高活动质量。
(六)强化社团思政育人理念
各高校党委应重视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强化社团思政育人理念,首先要为各社团配齐专业指导老师,并加大对不同种类社团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只有提高指导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引导社团组织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的活动;其次,要提升社团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整体素养,选拔能力出众的学生担当社团干部,打造一批兼具设置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社团骨干,而社团中的普通成团也要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增强社团归属感与荣誉感;最后,应端正各社团活动价值取向,大力支持公益性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公共事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从而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七)提升社团核心竞争力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应重视提升社团核心竞争力,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确立有价值的社团理念,仅仅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才能促使社团的长久发展。因此,应转变社团管理思路,加强指导力度,通过高效党委对社团的宏观调控,确保社团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鼓励社团成员积极探索,创造社团发展特色,才能为社团谋求更多发展机遇。
(八)完善各项保障机制
随着社团人数的不断增长,新时期对社团活动的期望和要求也更高,不仅要配齐专业指导教师,还要给予社团充足的发展经费与场地条件,才能保证社团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吗,要聘请专业的思政工作这与学科专业教师,并及时建立起指导教师资源库,由思政教师担任主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社团专项经费的投入,完善活动场地和硬件条件,这样才能推动社团日常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学校及学院还要为学生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并鼓励学生社团参与科技创新、企业项目规划等活动,让社团成员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来锻炼自身知识迁移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传播思政教育及校园文化的主阵地,社团建设过程是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必须要通过强化分类整合、规范管理指导、增强防范意识、完善政策规定等方式,及时创新社团运行模式,才能让社团更好的服务于全体学生,以发挥对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作用,以便更深入的开展校园思想建设活动。由此可见,各校应重视现阶段社团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完善,高度重视社团文化的健康发展,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让更多学生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并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杨明军.浅谈高校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邓波.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困境及出路[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149.
作者简介:
陈岩(1990-),男,漢族,江苏泗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运作管理。